偌大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数条全自动胶囊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一粒粒植物胶囊源源不断地成型、落下,很快便在传送带尽头的收集桶里铺了厚厚一层。虽然生产一刻不停,但现场只有寥寥几名身着医用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其自动化程度之高可见一斑。这是日前记者在山东赫尔希胶囊股份有限公司纤维素植物胶囊项目现场看到的场景。
“目前我们7550平方米的1号生产车间已经完工,4条生产线投产,4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4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6900平方米的2号生产车间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和地面处理。”谈及项目进展情况,赫尔希公司总经理董成曦如数家珍。
植物胶囊无疑是当下国内药用、保健品用胶囊市场的一片“蓝海”。据介绍,我国目前各类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胶囊制剂的年销售量超过2000亿粒,但其中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动物明胶胶囊。董成曦告诉记者,动物明胶取自动物皮革、骨骼等,如果处理方法不当,胶囊中携带的病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有可能危及人体健康,2012年震惊国人的“毒胶囊”事件就是这样一起典型案例。不仅如此,由于明胶制成的胶囊中含水分较高,与药粉接触后易收缩破裂,一些醛类药物还会与明胶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我们生产的植物胶囊,原材料都是取自棉花、木材等,具有源头安全、含水量低、韧性更好等优势,而且附加值提高了3倍。”董成曦说。
作为国内植物胶囊生产领域“拓荒者”之一的赫尔希公司之所以上马该项目,除了基于植物胶囊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为了进一步拉长其所属集团公司——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链条。据介绍,早在2013年,赫达公司就启动了植物胶囊的生产研发。经过反复试制,公司打通了植物胶囊生产的一道道难关,掌握了其核心技术,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填补了省内空白。“依托集团公司充足的原料供应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做后盾,我们的植物胶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董成曦的自信溢于言表。
与其他工业品不同,作为药品和保健品包装的植物胶囊,需要经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才能进行生产销售。前期,在我区相关部门、周村经济开发区及赫尔希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已经获得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目前正在办理药品销售方面的相关手续。“从现阶段来看,植物胶囊主要用于部分新特药和高端保健品的包装,但由于这类胶囊国内产能比较低,因此主要依赖进口。”董成曦对记者说,“一旦办好了药品销售批文,正式介入国内外药品市场,我们就能进一步释放产能。如果现有的12条生产线全部开工,一年的产量将达到40亿粒左右,能占到目前国内植物胶囊市场份额的近八成。”
据了解,在去年于上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暨第十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上,赫尔希公司的纤维素植物胶囊高调亮相,并以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引起了众多国家和地区医药企业及经销商的关注,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可见一斑。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9亿元,同时解决1260人的就业,并成为亚洲最大的纤维素植物胶囊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