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双拥工作情况汇报 | |||
|
|||
|
|||
我区现有驻军单位8个,其中团建制5个、营建制2个、连建制1个;优抚对象1352人,其中伤残人员234人,三属45人(烈属19人),复员军人110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44人,参战退役人员261人,涉核退役人员60人,60岁以上退役军人304人,烈士子女63人;无军籍职工31人;接收2016年度退役士兵档案109份(其中大学生6个)。一年来,我区坚持“感情拥军、尽力尽为、分类实施、解决问题”的工作方针,强化双拥措施,勇于开拓创新,全区双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6年7月27日,大众日报刊登了我区双拥工作的好做法,同时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单位。 一、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优先发展 我区始终把双拥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八一前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对双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在春节和八一到来之际,区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周部队官兵,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春节前,召开了“军民融合发展、共建幸福周村”军地座谈会,区领导、驻周部队首长参加会议,深入探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子。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定期到驻周部队走访调研,了解掌握部队需要,及时解决部队在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71799部队官兵冬季拉练,区领导第一时间到部队宿营地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慰问品,也送去了周村区委、区政府的深切关怀。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我区6月底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68.38万元拨付到位,在全市率先完成优待金发放任务。优先安排未就业随军家属补助资金,为82名随军家属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金59.82万元;投资24.8万元为武警中队更换了高清电子监控屏幕,解决医疗经费4万元;解决驻周部队38名子女就近就地入托入学问题,切实解决了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得到了驻周部队官兵的普遍赞誉。省双拥工作调研组来我区调研时,对我区双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积极开展双拥法规宣传月活动,印制潜双拥法律宣传册1000册,上街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 二、完善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题 (一)及时督查抚恤金、定补金发放情况。严格落实《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足额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金近800万元、八一慰问金7万余元、优抚对象医疗资金130万余元。年初,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分二组到镇办,进村入户对全年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核查,从核查情况看,各镇办均采用社会化发放的方式,仅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优抚对象,由村优抚联络员自镇办领取后送到他们手中。为各类新增优抚人员进行审核和报批,及时为他们发放生活补助金。 (二)落实优抚医疗保障办法。按照《周村区优抚医疗保障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对参保优抚对象进行详细调研,每年3月份之前将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打入优抚对象账号,2015年提高了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标准:7-10级残疾军人、“三属”、复员军人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80元,参战人员、带病回乡退役人员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为610名优抚对象缴纳医疗保险13.8万元,发放优抚对象门诊补助26万元,住院补助近80万元。健全优抚对象救助机制,对我区13名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进行生活或大病救助,救助资金达6万元,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问题。 (三)完善优抚对象精神抚慰机制。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9名孤老优抚对象发放取暖煤、生活补助金近2万元。安排16名复员军人到青州荣军医院进行了疗养,提高了优抚对象的政治、生活待遇。继续实施优抚对象安居工程,共为10名新建住房的优抚对象发放补助金6万元,彻底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春节前夕,区领导走访慰问243户困难优抚对象、50户特困复退军人,发放慰问物资8.79万元,使他们渡过了一个安心祥和的春节。发放慰问年画、慰问对联、光荣牌近2.5万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 (四)继续做好优待金发放工作。出台《关于下达2015年优抚对象优待标准的通知》,确定标准为:在乡烈属和因公3000元,病故2600元,残疾军人1500元,复员军人1200元,每年八一前将优待金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我区2014、2015年度入伍义务兵315名,发放标准按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0%执行为16717元/人·年,共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68.38万元。为鼓励周村籍现役军人在部队建功立业,为27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发放奖励金2.4万元。 (五)扎实做好涉军解困维稳工作。我区涉军上访人员有四类:下岗失业退役士兵134人,参战人员262人,无军籍职工33人,涉核退役人员59人,其他人员比较稳定。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实施五包责任制,建立并及时更新退役士兵台帐,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矛盾排查力度,深入细致的做好复退军人稳定工作。将下岗失业复退军人134人,全部纳入各镇、有关单位稳控视线,做到知其行、闻其声、见其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开展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及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处理,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共救助特殊困难的复转退军人78人次,为特殊困难的复转退军人缴纳职工医疗保险40余人次。工作中,印发了优抚政策公开手册和联系卡,发放到各类优抚对象手中,让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明白自己的待遇,感受到政府的公平与公正。同时,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拨打联系人电话,在政策界限内让联系人帮助解决困难。通过实施优抚政务公开,得到了优抚对象的信赖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消除了优抚对象的攀比心理,减少了上访、群访事件的发生,保障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优抚工作水平,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积极组织协调,妥善做好退役军人安置服务工作 年初,入伍士兵开始陆续退役返乡,为做好退役士兵稳定工作,我们努力做到了“三个第一”:第一时间接收审核好退役士兵档案,第一时间为退役士兵办理落户手续,第一时间为其详细讲解安置政策,切实维护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严格审核退役士兵档案,做好退役士兵个人信息登记工作,接收2015年度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档案118份,发放100名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80.35万元,发放自谋职业金23万元。按照“把退役士兵接收到位,重点安置对象安置到位,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培训到位和城乡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实到位”的要求,继续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针对安置政策正好处于新老接轨期,召开2015年度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暨技能培训班,为退役士兵详细讲解了安置政策,并邀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和淄博技师学院就退役士兵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作了详细的介绍,为退役士兵拓宽了就业机会和渠道。会后,组织与会退役士兵参加了区人社局和区民政局联合举办的周村区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86家企业提供了2900个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淄博市2015年退役士兵安置办法》要求,积极做好2015年度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除4名事业编制退役士兵选择了单位外,其他退役士兵全部选择了自谋职业,彻底避免了因安置工作产生上访问题。进一步理顺规范了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工作体制,接收安置无军籍职工31人,发放无军籍职工住房补贴26.61万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