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打造“六最”城市

“双百”助力环境卫生无死角

发布日期: 2017-10-30 09:10:41 浏览次数: 字体:[ ]

  深秋的清晨,天尚未大亮。在青年路上,一台道路清洗车已开始作业。冲洗过后,路面变得格外整洁、干净,这只是我区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市容环卫管理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区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保洁率实现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环卫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我们根据设置的垃圾箱(桶)数量、位置、每日垃圾产生量,配备完善的垃圾收运专用车辆,收集清运也实行定车、定人、定量、定时、定标准、定次数等六定‘管理’,责任到科室、到人,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谈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区环卫局副局长冯培孝对记者说。在垃圾中转站建设方面,区环卫局计划统筹建设大型垃圾中转站1座,采用ppp投融资方式,设计占地10亩左右,日转运处理300—500吨,2017年力争完成项目立项、占地规划、投资合作单位确定,争取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届时将关停城区运行的6座中转站(保留1—2座备用),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使其远离居民生活区,杜绝垃圾异味扰民现象的发生。
  据区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主要由收集、集运、运输、处置四个环节构成:袋装收集与地埋式垃圾桶相结合的收集环节;机动车与手推车相结合的区间集运环节;移动式压缩设备与固定式转运站相结合的运输环节;垃圾焚烧发电与卫生填埋相结合的末端处置环节。这一体系实现了收集环节密闭化、集运环节集约化、运输环节高效化、处置环节资源化,使我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有所提高。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面积不断扩大,垃圾清扫、清运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人力环卫保洁作业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区环卫局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创新机械化作业机制,实行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作业模式,实现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保洁率100%。目前,我区拥有垃圾封闭式运输车、道路清洗车等各类环卫机械化作业车67辆,逐步建立起“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清扫为补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机械清扫可进行路面清洗、清扫,以及道牙石立面洗刷、低压冲洗,而且采用湿式清扫方式,清扫过程无扬尘,能有效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具有保洁质量好、环保高效等优点。”区环卫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下一步,区环卫局将积极推进 “五扫五洒”作业机制,增加高压冲洗车四辆、燃油冷热水蒸气高压清洗机一台,推动机械化作业由主次干道向副道和背街小巷扩展,达到道路冲洗机扫规范化、常态化的目标。同时,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环卫管理新模式,积极调动市场资源为社会提供环卫作业服务,不断加强机械化作业保洁力度,以实际行动打造“最干净”城市。”采访最后,区环卫局局长聂基忠如是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