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打造“六最”城市

沉睡的集体资产“活”起来

发布日期: 2017-12-20 10:12:39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年前,大街街道和平社区的村民领到了各自的股权证,成为了周村和平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股东。一年后,66岁的村民王诗燕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合作社成立后这一年里,他比以前更关心社区发展,最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更团结,大家劲往一处使,希望能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
  全面清产核资,模糊账变明白账
  王诗燕从小就生活在和平社区,但是社区里究竟有多少资产,之前他基本没概念。“以前村民只知道哪些楼房是集体的,哪些地是集体的。” 和平社区党委书记张敬军说。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社区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属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评估并公示,资产总额23673.12万元,负债总额5203.49万元,净资产总额18469.63万元,其中用于股东量化的经营性净资产12240.22万元。根据确认的股东和资产,股权总数4708股,每股2.6万元。现在村民不仅知道社区的总资产数,还知道自己在其中所占的份额。
  此外,社区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发展股的概念,将其作为经济股份合作社奖励为社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张敬军说:“这是为了对社区引进的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有利于加强社区长远发展的人才保障。”
  集体资产这块“蛋糕”如何分享?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涉及全体成员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改制过程和改制后,既不能影响到集体资产的正常运营,也不能影响到社区“两委”的稳定运行,更不能影响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平社区是一个有着8900余名居民的村改居社区。哪些人划定在分享集体资产这块“蛋糕”的范围内?截止时间从哪界定?
  “不知道开了多少次领导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张敬军说。有许多原是国有企业合同制工人的原村民,企业破产后,要求将其纳入分配范围内,对于这部分人,社区经由社区股改领导小组讨论、居民代表会表决通过,确定其享有股权。经过村民申报、反复讨论、村民确认、会议表决等环节,最终确认享受股权资格人员2912名。在此期间,社区召开大大小小各类会议40余次,反复讨论、反复协商。和平社区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股改领导小组会议,又经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设立了个人股和集体股。2016年12月5日,淄博周村和平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正式成立。  
  “不是把集体资产分给个人,让每家每户去经营,而是委托经济股份合作社来经营,这样拳头力量更强,形成合力,壮大了农村的集体经济。”张敬军说。
  投资上亿元康复中心项目开始运营
  目前社区投资1.2亿元建设的23745㎡的康复楼、14134㎡的十一层公寓楼、2536㎡的辅助楼、3300㎡的地下停车场已投入使用。12月4日康复中心办理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12月5日开始试营业,当天接待全市优抚对象80余名。
  张敬军感言,在农村集体资产股改的道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哪改,怎么改,遇到问题怎么办,一切都在探索中。”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做大做强做活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后,变抽象的集体组织产权为具体的股权,村民自己有股份、有参与,对于集体资产的概念也有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我们希望通过全村的努力,能够让农村集体资产股改释放出更多红利,让村民受益”。

  村民周敬平笑呵呵地跟记者说:“现在遛弯的时候俺常到工地附近转转,这里有俺的股份哩!”他盼着,要是年前拿到分红,就能过个好年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