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打造“六最”城市

与先进为伍,永远不会落伍
我区党政考察团赴宿城、惠山、海宁考察侧记

发布日期: 2018-04-02 09:24:26 浏览次数: 字体:[ ]

       周村,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工业城市,如今正面临着新形势下转型振兴的考验。如何完成率先突破、走到前列?如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何让老工业区重振雄风?这既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3月25日至28日,我区党政考察团赴宿迁市宿城区、无锡市惠山区、嘉兴市海宁市考察学习,这是在对标先进、提升标杆中寻找差距,更是在跳出周村、自我审视中直面不足。愿以强者为标,敢与强者赛跑,需要的是一种敢打敢拼的气魄,需要的更是一种自我解剖、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勇气。这是学习的一路,也是思考的一路,更是反省的一路。记者一路随行,将考察学习途中的所见所闻付诸笔端。

  宿城:法治德治并举 软件硬件齐抓

  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3月25日下午4点50分许,考察团一行终于抵达此次考察的首站——宿城区。虽然大家身体疲乏,但学习考察的热情丝毫不减,考察团没有直奔宾馆休息,而是来到当地的特色商业街——楚街进行考察。

  楚街,这是考察团直观体验宿城区的第一窗口。在这里,大家有太多的感慨,也有太深的触动。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不仅路面整洁,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里井然有序的街区环境。不只是机动车,就连非机动车也都停放在了施划的区域内,甚至这里非机动车的摆放朝向都惊人地一致,这让考察团成员感触颇深。与此同时,机动车在遇到行人时,不仅会主动停车礼让,而且连鸣笛催促的现象都没有出现,这让大家对眼前这座城市心生叹服。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市民素质的展现。

  3月26日,考察团的日程安排紧凑而有序,因为在这里要学习宿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方面的经验做法。在亚方花园小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只是第一印象,给考察团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莫过于这里开展的“亮身份、作承诺、树形象”活动。为切实发挥小区居民监督党员的作用,支部将居住在每栋楼里的党员公示在楼内,并为住户发放小红星,居民根据党员表现进行贴星,年底汇总后的红星数目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而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还组建了亚方责任田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各项志愿活动,特色党建活动已成为该小区一张靓丽名片。

  探索城市管理的高效化,一直是我区努力的方向。此次考察,城管宿城分局的做法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考。在项里城管大队,工作人员通过城市管理服务云平台发现,一处书店门前有自行车不按规定停放的问题,很快就通过平台联系到了附近的网格员,仅两分钟左右的时间,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事实上,这样的效率也是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缩影。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容秩序,宿城区采用了宣传网格、执法网格、督查网格三网叠加的模式,同时倡导“721”为先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方式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解决,运用“精细、精心、精准”服务六字诀,变“刚性执法”为“柔性服务”。这些对于周村而言,很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项王路是此次考察学习的内容之一,这条路在2016年底就被评为“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2017年,这里又实行了文明街区自治管理模式,以推动商户自治、引领城市文明为目标,开展各种活动。这里每月会评出5户“文明经营户”,每年评出“十大文明经营户”,并给予物业费打折、表彰等奖励,对不文明经营户则会采取约谈、处罚等措施,不仅激发了商户参与街区自治和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也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到,宿城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氛围异常浓厚。从城市立面广告到街道宣传展示牌,从城市建筑围挡的文明标语到马路护栏的标语,从公交站点公益广告到(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LED滚动字幕,再到路灯上的文化展示牌……目光所及处,总能看到文明宣传标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让人对其文明城市的坐标有着最直观的体验。

  宿城区打造的第三代公厕,邻里驿站互助一家亲模式的开展,以及中豪国际星城小区开展的“业主劝业主”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实行的文明遛狗、文明办丧、小广告整治的办法措施,都让大家对这个努力在管理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城市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惠山:革命化转型 智能化制造

  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华夏第一县”——江苏省无锡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诞生过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和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还是中国古代吴文化发源地,对于惠山区而言,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身上都笼罩着太多的光环。

  对于同样有着“天下第一村”“鲁商发源地”美誉的周村而言,对标惠山区,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对现实的考量,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此次考察团前往惠山区正是对标借鉴他们在园区建设、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作他山之石。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转型振兴是周村老工业城市的出路所在,而惠山区工业转型集聚区的建设,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反思和深思的地方。集聚区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总体思路,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机器人制造、通讯器材制造、能源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为主导,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特色化,全力打造惠山产业集聚基地、工业转型高地。这样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周村转型振兴、加快产业集聚和工业转型提供了参考。而集聚区实施项目“代办员”制度,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模式,为企业项目审批实行“代办”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速增效,这样的服务模式也让我区正在大力弘扬的“店小二”精神有了更好、更直接的参考范式。

  无锡戴卡轻量化车轮及凯斯曼汽车轻量化部件智能工厂项目就是此次学习考察的项目内容之一。行走在偌大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大型设备正在飞速运转,我们却只见到了几名工人。原来,项目全流程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和内部管理效率,这不仅为无锡地区树立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标杆,公司还将着力打造国内第一家智能化车轮和部件制造工厂。2017年,该公司启动实施年产8万吨凯斯曼汽车轻量化部件制造项目,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25亿元,利税5亿元。当考察团一行得知,眼前这个公司的原材料铝锭是来自邹平县魏桥集团时,都陷入了沉思。是的,如何盘活自身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周边资源,这不也为周村持续深挖潜力、发掘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吗?

  如果说在无锡戴卡轮毂有限公司的考察,让大家对资源利用大发感慨的话,那么,对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的考察,则让考察团成员对科技和知识的力量深有触动。无锡石墨烯产业发展示范区不仅成为了国家火炬无锡惠山石墨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孵化衍生出一批茁壮成长的企业,而且每个企业都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现已成为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服务、人才集聚和投资孵化为一体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签订合同科研项目50余项,服务企业300余家。而对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的考察,则让考察团成员对专业化生产和专家型企业有了更深的感悟。

  可以说,惠山之行,让大家对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都有了深刻的感悟,这又是收获满满的一程,这也注定是自我反思的一程,因为面对眼前的先进,面对眼前的标杆,大家感慨太多、感触太深。

  海宁:突出优势 打造品牌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是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谈起海宁,它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远近闻名的皮草,而事实上,这座繁荣富裕之城、产业兴盛之城,更是开放活力之城、改革创新之城。对于沙发材料、窗帘布艺等市场同样发达的周村而言,此次考察之行,正是要学习借鉴这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好经验,以激活引领未来发展的全新动力。

  考察团一行首先参观考察的是鹃湖公园景观绿化工程。春风和煦,百花向阳次第绽放,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将鹃湖畔的春日装扮的绚丽多姿。湖中的碧波、岸边的水鸟,与这样的美景相映成趣。如诗如画的绿化工程让大家在心旷神怡、悠然陶醉中领略到绿化的最佳效果。鹃湖为海宁打开了城市滋润之门,这既是海宁的城市氧吧,也是休闲胜地。而鹃湖外围还将打造海宁“硅谷”鹃湖国际科技城,成为引领海宁未来的新引擎。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如今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已经成为海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这个现已荣获浙江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嘉兴市新经济园等称号的跨区域合作示范园区,现已引入各类项目49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已通过高新技术认证的企业8家,正因如此,这个成立尚不足10年,但却在招商引资、产业引入和培育方面表现出十足活力和实力的分区,引发了考察团一行的深思。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中着力培育的一个重点,通过对天通吉成机器技术有限公司的考察,考察团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我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如此重视背后的战略眼光。据介绍,天通公司专注于环保设备及系统、新能源设备等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产品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可替代进口,公司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皮革之都、纺织产业基地、经编名城,一个个称号就是海宁的一张张名片,所以,前来海宁,绕不开的考察内容就是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在海宁皮革博物馆,负责人对海宁皮革的发展进行了细致讲解,负责人告诉考察团成员,海宁皮革走出国门参展,虽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但产品售价却无法与国外大品牌抗衡,如果将代工的产品贴上国外大品牌标签,就可以卖到2万元,而如果只靠自身品牌则只能卖到2千多元。10倍价格差距的背后,让大家对品牌价值有着难以言明的体会。

  从行前期待到现实体会,从行程讨论到归途反思,从标杆对比到审视差距,这一路,只有出发和归来时的地理坐标相同,而思想却因为深受触动,永远都不可能再回到出发时的起点。来路自我思考,归途自我警醒,一如沙向东书记在考察途中说的最多的话:“回去,一定要好好研究,要不断学、反复学、持续学。”

  与先进为伍,永远不会落伍。敢学、敢比、敢拼、敢干,更要实干、苦干、大干、快干。因为,只有干的行动才能落实考察途中收获来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因为,建设幸福周村的路上,我们永远只有一个信条——行动起来,落实下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