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多方“抱团” 共筑和谐社区 | |||
|
|||
|
|||
“1号楼公共建筑需要维修,小区垃圾箱外垃圾清理不及时,7号楼地下室有乱堆乱放……”年后上班第一天,荣和社区物管会的微信群里便开始热闹起来。 “自2018年11月份荣和社区物管会成立以来,像这样的由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线索每天都会有,根据社区内网格划分,网格管家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居民,将问题解决在网格之中,真正让居民满意。”荣和社区党委书记马基红说。 荣和社区地处老城区,住宅小区多为老旧小区,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由于辖区的特殊性,大部分小区都引进了物业管理并由社区代管,但管理较为混乱,物业公司与业主矛盾较多,小区管理难、自治难、服务难是社区治理的难点所在。 “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为荣和社区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参考。大街街道以荣和南生活区为试点,专门制发了《大街街道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手册》,规范化操作实践。 “我们主要采取业主个人自荐、社区‘两委’推荐、业主联名举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先选楼长再选业主代表、街道、社区选派单位代表的形式,最终组建形成物业管理委员会。”荣和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杨素章说。 物管会建立后,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了街道、社区、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物业管理委员会党建联建有序推进,开创了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马基红表示:“我们将党建工作向小区延伸,优化组织设置,突出党建引领,统筹辖区资源,促进了住宅小区的自治共融。” 建章立制是保证物管会正常运行的首要任务。“在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之初,街道、社区便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定岗定人,明确物管会的主要职责,探索形成了‘组织联建、事务联议、阵地联用,机构共存、工作共管、资源共享’的‘三联三共’工作模式,实现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潘国兴介绍说。 荣和南生活区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只是大街街道创新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党建引领组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围绕服务辖区居民,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提升服务,不但有效改善了物业服务质量,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而且营造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实现了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