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先行聚合力 乡村振兴正扬帆 | |||
|
|||
|
|||
今年以来,王村镇党委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理思路,定项目、促发展”这一主线,立足农村实际,通过党建引领,寻求以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找准党建与经济结合的成功法宝。 管育并重,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镇党委组织村干部签订年度各部门工作落实和廉政承诺书,建立村级“书记突破项目”,明确村书记年度目标,压实各层级主体责任。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拔渠道,靠政策和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把政治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为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有效破解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党员做得好,群众跟着跑,虽然说起来通俗,实则内涵丰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尽含其中。”李家疃村“两委”委员史道民谈到党员队伍从严从实管理机制时这样说。 一村一品,党建引领助推产业。结合乡村振兴任务要求,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为基调,鼓励由村集体组织领办和创办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种养业,形成“一村一品”。统筹全镇各方力量,联合党建办、农委、经发办、城建办、扶贫等重点部门,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增收常态化。各村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干部包村责任制,切实帮助联系村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玫瑰种起来了,以后这里就是红色花海,也是我们党支部的一面红色旗帜,欢迎大家到玫瑰园来参观!”坐落于朱首湾村的中天玫瑰园于4月27日举行了博士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村书记张永松高兴地向大家推荐本村的产业项目。 完善机制,合理奖惩力求实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需要在考核中见真章、求实效。实行年底考评、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落实。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内容,根据考核时认定的转化成果,给予表现优秀的村居适当奖励。同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村集体经济增收成果。对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及时跟进、因地制宜地提出意见建议,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党建抓好了,根基就牢固了,经济带动起来了,更好更快地推动全方位发展,项目有了,钱包鼓了,人才引进来了,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老百姓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镇党委书记王永庆说道。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