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急行军” | |||
|
|||
|
|||
“喂,教务处吗?请到办公室领盒饭吧!”下午6:00,是区委党校的“集体就餐”时间。20分钟后,全体教职员工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带着横幅、讲稿、PPT,有序前往各自的党员教育前沿阵地,开启了夜幕下的“急行军”。
5月18日周村区“流动党校”进农村活动启动仪式后,夜晚便成了党校教职员工理论宣讲的“黄金时间”。为打通党员培训“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我市创新推出了“流动党校”进农村制度改革新举措。为将“流动党校”进农村活动打造成“暖心”工程,区委党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主题党日开展“夜校宣讲”的模式。这既确保了农村党员参学率,又不影响农村党员田间劳作及日常务工,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内涵,可谓一举多得。 为确保“夜校”宣讲效果,区委党校在对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职业类别、理论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三式”原则,即通俗化、案例化、故事化,交流式、问答式、启发式。在全面了解农村党员理论需求后,针对普遍需求的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精准扶贫、新旧动能转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热门课题,根据教职工的研究方向及个人特长,每人认领一至两个课题,利用白天时间进行逐一试讲、集体备课,在模拟讲堂进行“招牌课”评选,力求每堂课都实现“三化三式”。目前,14名专职教师及行政人员进行逐一试讲后,共收到意见建议242条,评选出“招牌课”科目7个,形成了包含20个专题,融“新、深、精”于一体的“课程菜单库”,并及时将“菜单”印发至村“两委”,实行“点菜送学”。 为将科研、咨政元素完美融入“流动党校”进农村教学平台,区委党校精心设计了《周村区“流动党校”进农村宣讲情况统计表》及《周村区“流动党校”进农村调研数据统计表》,内容涉及村“两委”及村务管理、配套组织建设、主题党日等7个大项,内设42个分项。宣讲时,首先与村“两委”成员及党员代表座谈,就两个《统计表》所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在全面了解村庄现状的基础上,就农村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及遇到的现实困惑进行具体研讨。宣讲现场既作为理论教学的主阵地,又成为了科研咨政的大舞台。 次日清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流动党校”例会时间。“夜校”宣讲的教职员工围坐在一起,汇报交流各自的宣讲心得,尤其对宣讲中农村党员提到的政策性问题把握不准的,形成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部门,作为立项课题。夜幕下的“急行军”吹响了党校理论宣讲模式改革的集结号,奏出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的新乐章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