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
|
|||
|
|||
2020年,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周村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要求,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全面落实重点领域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培训,稳步推进执法办案工作,全局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人员培训,不断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水平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局长作为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分析全局执法办案情况;分管局长指导制定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政策法规科认真落实工作要点内容,按时向区政府报送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并在区政府网站主动公开。 (2)强化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上半年因疫情影响没有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主要通过微信工作群等网络办公形式开展新法新规培训学习,整理上传办案参考资料《疫情防控查办案件指引清单》,及时转发总局、省委编委和省市局的规范性文件,下半年邀请区法院民庭法官来局进行民法典培训,向各科室队所发放《投诉举报参考手册》,组织执法办案人员集中收看全省执法稽查指导典型案例线上巡讲,参加全国“两法”竞赛,参加区司法局组织的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和听证主持人培训考试,促进了全局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2020年,全局查办各类一般程序案件544件,简易程序案件97件,罚没款300余万元。 (3)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年初专门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下半年根据机构改革后的科室队所调整情况,及时修订普法责任清单上报区司法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三个结合”(结合执法办案、结合走访调研、结合重要纪念日活动)的方式,将普法宣传认真落实到监管工作当中,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守法维权意识,促进了监管工作的开展。10月份,我局根据真实案例拍摄了普法短视频《网上国医馆现形记》报送市局省局,被选送国家总局参加全国“七五”普法视频大赛,并于12月法治宣传教育月期间进行展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4)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工作。 2020年研究制定了《行政处罚案件负责人集体讨论办法》《关于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机制的通知》,使重大疑难案件会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和重大疑难行政处罚案件负责人集体讨论三个制度形成有机衔接,有效规避执法风险,切实提高办案效率,执法办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局机关询问室建成运行的基础上,2020年在各市场监管所全面开展了询问室建设,效果良好,促进了我局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2、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 我局对涉及市场监管等内容的事项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明确要求重大行政决策的作出必须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等程序。 我局2020年度未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3、规范性文件管理 我局按照要求建立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要求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合法性审查报告,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按规定报区司法局备案。除法定事由外,应当公开所有依法应当公开的规范性文件。 我局2020年度未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我局按照区政府要求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省、市推出的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均按要求和时限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反馈。 4、行政执法法治化 (1)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及时清理执法依据和执法事项,梳理权责清单、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主动在区政府网站公开发布,保证了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重视执法证件管理,组织新申办执法证人员和执法证满4年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按要求换发新执法证。所有执法岗位均由正式人员承担,做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2)“三项制度”落实情况。 机构改革后,我局及时制定了《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办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全面建立了“三项制度”并认真实施。 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情况。我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权责清单、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等均在周村区政府网站主动进行公示;按照《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的要求,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由省局确定并公示,区局及时在区政府网站进行转载发布;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案件办结后20个工作日内主动将行政处罚信息上传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开,公示前均经过保密审查和公示审批。投诉举报案件都按规定及时告知投诉举报人案件受理处理和立案查处情况,充分保障其知情权。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施情况。我局行政处罚文书使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统一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依托本市行政执法平台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利用山东工商(市场监督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工作平台http://10.48.45.138/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全部基层市场监管所和主要办案科室队所配备了行政执法记录仪。行政执法案件调查、取证、审查、决定以及送达、执行基本做到了全过程、全环节记录。所有记录均入卷归档,执法案卷经扫描上传后交档案室统一保管。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情况。局机关设有政策法规科,专门负责法制审核,配备工作人员3名。制定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确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47项,2020年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经法制审核25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意见经集体讨论,采纳25件。 (3)行政执法监督情况。 政策法规科2020年审核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544件(其中吊销营业执照392件),备案审查简易程序案件97件,提出修改意见80余条,及时调度案件备案情况和案件公示情况,执法风险得到有效控制。11月组织开展了各执法办案机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参加了市局和区司法局组织的全市系统和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未出现在行政执法工作中有重大违法过错且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情形。 5、行政行为监督 (1)行政复议法治化。 2020年我局处理行政复议案件4起,均按法定期限向区政府复议机构提交了行政复议答复书及相关证据材料,积极配合复议机关办理案件,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书、意见书、建议书。 (2)行政应诉规范化。 2020年我局处理行政诉讼案件17件,均按要求准确登记并按时报送备案,行政机关负责人按要求落实出庭应诉制度,全部履行行政诉讼生效判决、裁定或者司法建议,未出现被撤销或确认违法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重点领域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精准施策,精准对接,全面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出台《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服务走在监管前”行动方案》,将动产抵押作为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共办理抵押登记51件,融资额4.65亿元,办理抵押注销登记27件,涉及金额2.08亿元。加大对与疫情相关的口罩、消毒水、药品等防疫用品,以及蔬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控力度,严厉打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哄抬物价、口罩质量方面违法案件5起,有效维护了疫情期间市场秩序。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帮助山东方达电子商务园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帮助区教体局开展“中小学安全管理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省局已审核通过并上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二是紧扣职能、凝聚共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市场监管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20年共对701户市场主体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强化信用惩戒,健全信用修复和强制退出制度,依法清理“僵尸企业”。2020年共列入异常名录企业 574家,移出异常名录企业226家,受理2户严重违法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及品牌发展战略。组织推荐我区山东华安、周村烧饼参加省长质量奖申报工作,周村烧饼已被市局推荐参加省长质量奖个人评选。组织山东赫达等8家企业申报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山东赫达、华安新材料入围2020年山东省高端制造业品牌培育企业。山东玉兔食品的“高盐稀态酱油压榨系统及其压榨工艺”项目被评为第三届山东省专利奖三等奖。山东才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半导体智能组焊线产业化研发项目”入选2020年度淄博市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现我区在知识产权专利导航项目工作零的突破。 三是未雨绸缪,全力以赴,筑牢四大安全底线。在严守食品安全上下功夫。2020年先后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网络餐饮服务规范提升行动、“食安护佳节”等专项整治,办理食品案件38起,罚没款81万元,移交公安机关3起。根据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抽样检验等结果,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对风险高的经营单位,增加日常检查和抽检频次,组织食品抽检1286批次,不合格24批次,对不合格食品均按相关程序进行了核查处置。在严守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上出实招。2020年检查零售药店200余家次,医疗机构120余家次,化妆品经营企业150余家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疾病预防接种单位8家。开展了深化拓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药品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检查、中药饮片专项检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专项检查,立查案件8起,罚没款20余万元,上报药品不良反应30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9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31例。在严守特种设备安全上见成效。2020年全区新注册登记特种设备861台,特种设备定检率100%。提高技术服务效能,认真组织开展计量器具检定校验工作,全年组织检定压力表、报警器、安全阀、电子衡器、电子天平、加油机等计量器具18000余台(件),为保障全区安全生产、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撑。相继开展了村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移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CNG充装专项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8份,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在严守产品质量安全上做文章。严格生产许可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辖区5家危化品生产企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成品油、车用尿素质量监管工作,完成了两个100%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共抽检车用汽、柴油样品91个,车用尿素样品 9个,经检测机构检验,全部合格。 四是雷霆出击、履职尽责,维护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开展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蓝天”“铁拳”行动,检查有资格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6家。调解康利、上席家宴等商标纠纷16起,查处专利商标违法侵权案件14件,罚没款12万元。联合山西汾酒集团、北京牛栏山酒厂、上海家化开展打假专项行动3次,移送司法案件1起,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以日常生活消费领域、电子商务、汽车维修、家居等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发展商场超市、连锁门店、优质网店和家居市场的经营单位。1019家单位通过审核,荣获“放心消费在山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全市排名第三。不断提升热线消费维权效能。坚持领导带班、专人值守、投诉举报信息日报机制,做到全程应急响应,全时无缝衔接,全速受理、处置、反馈各类投诉举报,确保群众诉求“即来即转、即查即办”。2020年共收到投诉举报3200件,满意率90%以上,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近3万家,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燃点低、风险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基层市场监管力量不足与群众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处于经济转型、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各方面都对基层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市场监管一线的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与群众期盼还不能完全相符,亟待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我局的下一步打算是: 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全方位”确保辖区市场安全稳定。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市场安全防线,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监督抽检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以及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双预防”工作,实行药械环节全链条监管。完善从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到缺陷召回的产品质量全链条监管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把守住底线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提高监管效能,构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统筹市场监管业务线条,整合抽查事项,制定全年抽查计划,提高抽查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跨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建立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同时扎实做好双随机抽查抽检结果公示和信息共享工作,强化信用约束力度。 三是打造铁军形象,实施“点面统一”的科学监管手段。根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等行业特点,狠抓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抽检抽验,综合运用各类执法方式,最大限度释放监管力。重点打击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合同欺诈、价格欺诈、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严厉打击传销,进一步拓展“扫黑除恶”深度和广度,加强行刑衔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和信息通报等机制,增强执法震慑。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发现的市场安全问题为导向,做好核查处置工作的同时不断深挖问题根源,举一反三,防微杜渐。通过“点面统一”的监管手段,逐步打造辖区市场监管的铁军形象。
2020年12月31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