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以“文明实践+”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 |||
文明实践服务群众“零距离” | |||
|
|||
|
|||
“阿姨,您多注意身体,现在流行感冒多发,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日前,王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联合王洞村志愿者在幸福院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与老人们拉呱话家常,并为老人们义诊。 院外冷风阵阵,院内和谐温暖,一阵阵欢声笑语冲走了冬日的严寒。“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志愿者们一边为老人们普及健康知识,一边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合理用药、健康饮食方面的指导,受到了老人们纷纷点赞。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王洞村幸福院的长者食堂不仅提供基本助餐服务,还配备文体娱乐设施,以“长者食堂+学堂”的模式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公共文化资源向食堂延伸,满足了老年人娱乐社交和心理慰藉需求,减少了在外工作和生活子女的后顾之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王村镇围绕文明实践“五有”“五为”“五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托举起一个个家庭,更向社会传递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主流价值。 立足文明实践“小阵地”,做好群众服务大文章。王村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作用,广泛发动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坚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最末梢”,实现贴心服务“零距离”。为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们活跃在城市的第一线,他们身穿红马甲,携带扫帚、垃圾袋、小铲子等工具捡拾路面上的垃圾、清扫绿化带内的杂物,清理小广告,用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传递志愿者精神。 “红白事”简办,文明更方便。“我们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理事长的红白理事会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红白事进行登记并建立台账,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王村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辖区各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监督劝解作用,提倡婚事新办,鼓励仪式从简,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不断弘扬文明新风、树立文明新规,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王村镇以规范管理运行积分超市为抓手,将积分兑换、文明创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让群众用付出得积分、兑商品、赢肯定,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探索出乡村治理新模式。“我们充分利用积分超市的激励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困难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辛勤劳动和文明行为换取荣誉积分,以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积分兑换成为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渠道。”王村镇党委书记张健如是说。 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千里眼”“顺风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志愿者们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心贴心交流,发放宣传单页、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排查走访工作,及时掌握辖区的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动态,掌控风险隐患,帮助协调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基层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抓手。 下一步,王村镇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坚强阵地,持续推动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乡村建设、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汇聚文明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