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司携手:5.20调解机制 共建和谐北郊 | |||
|
|||
|
|||
“真的太感谢派出所和司法所了,帮我们解决了多年的困扰,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周村区北郊镇碧桂园社区居民李先生的这句感慨,背后是一段因“人狗矛盾”引发纠纷、最终在警司联动调解下圆满解决的故事。 2015年,赵某某经所在村同意,在村外荒地建起了养狗场。历经近十年发展,养狗场已形成集幼犬繁育、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养殖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赵某某所在村实施旧村改造,开发商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打造了一批高档别墅。随着别墅业主陆续入住,“人狗”矛盾逐渐凸显。李先生购买的别墅与狗场仅相距50米,夜间狗叫声严重影响了李先生及家人的休息。李先生多次与赵某某沟通无果,无奈之下,他多次拨打12345热线,并向社区、镇政府反映问题。李先生表示,当初选择在此购房,正是看中了乡村的宁静,没想到入住后却被狗叫声困扰,美好的生活愿景化为泡影。而赵某某认为自己建狗场在先,开发商建别墅在后,业主买房时应了解并接受周边环境,不愿做出改变。社区和镇政府虽多次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始终未能达成满意结果。2025年8月,双方矛盾再次升级,在一次交涉中发生肢体冲突,路人见状拨打了110报警。 周村公安分局北郊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介入处理。经调查,双方虽有肢体接触,但未造成实质性伤害。鉴于事件起因复杂,派出所决定介入调解,并立即将社区警情提醒函提交至北郊镇社会治安综治中心。按照调解程序,该案件随后转入周村区司法局北郊司法所。 北郊司法所接到调解任务后,迅速启动极具特色的5.20调解程序。短短5分钟,便成立了以派出所所长徐文为组长,司法所所长梅玉亮、民警赵锦涛、调解员刘悦以及网格员汪晓薇为组员的调解小组。20分钟内,调解员就与双方当事人取得了联系。在后续调解过程中,调解小组采用多轮“背对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调解员耐心释法明理,从法律规定到邻里情理,全方位进行沟通劝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赵某某当面向李先生道歉,李先生表示理解和原谅;赵某某承诺月底前处理掉拉布拉多等大型犬,今后只繁殖、购买小型犬,并建设隔离板,最大程度降低狗叫噪音。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周村区司法局北郊司法所积极融入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众和”调解品牌效应,通过5.20调解机制,成功调解了包括邻里纠纷、家事感情纠纷等在内的各类矛盾。秉持“有理好好说、有理慢慢讲”原则,在“众和”调解平台下,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网格员、业主委员会及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构建起矛盾解决有平台、有队伍、有规则、有监督的完整体系,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自5.20调解机制推行以来,北郊司法所与派出所紧密联动,成功调解了碧桂园院墙纠纷、噪音侵权纠纷、大七村监控纠纷、西坞社区赡养纠纷、黑土村赡养纠纷、尚某某离婚纠纷、杏园村继承纠纷等7起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警司”联动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在调解过程中弘扬了法治精神,为北郊镇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下一步,北郊镇将持续深化警司协作,不断优化5.20调解机制,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专业的服务、更高效的行动,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让法治光芒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坚实法治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