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周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 公告内容
  • 草案全文
  • 草案解读
  • 背景介绍
  •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 我要发表意见

关于征集《周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为加快推进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区,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区教育和体育局牵头编制了《周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要求,现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意见建议,请以书面形式反馈,加盖公章或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有效联系方式。

征求意见时间:2022年11月5日—2022年12月5日

邮箱:zcqjtjtgzxj@zb.shandong.cn

联系电话:7875860

地址:周村区体育场路1021号周村区体育事业服务中心办公室

真诚欢迎您为周村体育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11月5日

周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发挥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体育强区建设,根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淄博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和“十四五”起始阶段,我区体育快速发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服务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活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体育强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民健身实现新突破。全区建成8个镇(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灯光篮球场)、8个村(社区)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成体育(休闲)公园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300余项,年均参加人数达6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8.5%以上。区、镇(街道)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单项体育协会2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余人。

竞技体育优质发展迈上新台阶。第十八届市运会中,我区获得金牌125.04枚,总分2915.93分,金牌数及总分皆获全市第五名。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我区跳绳队代表山东省参赛获金牌、团体总分双第一。第十四届全运会中,我区输送运动员获得1银2铜。

体育产业激活新动能。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区域内体育制造业、服务业优势,有序打造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集聚区。全区体育类经营单位423家,创建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山东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各1个。区游泳训练服务中心列入山东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类体育发展资金绩效项目。体育彩票销售额累计超5亿元。

青少年体育再上新水平。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施区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幼儿园33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市级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成功举办2016—2021年周村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年均承办、举办区级以上赛事活动近30项。开展中小学生游泳普及活动,年均参与人数1300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体育文化、体育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党建+智慧健身”指南牌和“体育墙”建设工程,丰富群众健身知识、全民健身器材。推进管办分离,深化“放管服”改革,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全部取消审批,运动员等级称号认定等事项纳入“一次办好”范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职能不断强化。出台《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周村区星级体育协会评选办法》《周村区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评选办法》等文件,深入开展“六边”工程,促进体育行业健康茁壮发展。我区获“淄博市体育创新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开局时期,全区体育发展面临巨大机遇,蕴含巨大潜能,也面临诸多新挑战。享受体育乐趣、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厚植体育文化等成为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象征,品质活力城市建设、城市能级提升需要体育发挥更多功能,人民群众需要更加科学、健康、丰富、优质的体育服务,这对体育公共服务和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卫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体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热情进一步激发,要求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推动体育实现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间的供需动态平衡。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体育领域治理能力提出新课题,体育事业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交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制约。“十四五”时期,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挑战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体育强区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四五”时期体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为基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努力开创体育发展新局面,为品质活力幸福周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规划,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落地落实,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响应民生诉求,丰富体育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体育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遵循现代体育发展内在规律,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新机制建立、新政策配套、新模式探索、新科技运用、新动能培育、新平台创建,优化完善体育发展路径,增强发展新动力。推进体育数字化改革,以数字技术进一步带动体育事业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大体育”理念,深入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渗透融合、互动联动,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建立高效合作机制,把握发展主动权,多维度拓展体育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全面建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体育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关键支撑力量。

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迈上新台阶。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总人口数43%以上,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人以上,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指标持续提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周村规划管理办公室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取得新优势。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开辟新途径,完善教练员布点训练、市级优秀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社会力量育人的综合培养体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输送到市、省、国家集训队。(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加速提升。体育产业布局逐步优化,体育制造业、健身休闲业、销售业、培训业、竞赛表演业等稳步提升增效,业态体系不断丰富,体育消费持续旺盛,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总规模达到5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接近2%。(责任单位:区发改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工信局 区财政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统计局)

体育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推进体育与旅游、园林、卫生医疗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体育文化培育、传播和推广,打造优秀体育文化作品、体育项目,讲好体育故事,形成具有周村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文化旅游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体育改革开创新局面。以数字化改革引领体育全面深化改革,全民健身、训练管理(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产业等业务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体育“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体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力量服务体育、参与体育、发展体育进一步拓展,体育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评估体系更加完善,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司法局 区财政局 区行政审批局 区大数据局)

“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单位

2020

实绩

2025年目标

指标

属性

全民健身

1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6

3.6

预期性

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38.5

>43

预期性

3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

95.43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

4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

3.92

>4

预期性

竞技体育

5

全运会、省运会、市运会

争取第15届全运会金牌突破,第25届省运会再创佳绩,全力备战第19届市运会。

预期性

体育产业

6

体育产业规模

亿元

10

50

预期性

7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4

接近2

预期性

8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

0

2

预期性

9

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

0

3

预期性

10

省级及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

0

3

预期性

11

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0

0

预期性

体育文化

12

新建体育展览馆

1

预期性

体育改革

13

体育数字化、信息化

%

100

预期性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体育改革

(一)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周村建设

1.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完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基础。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合理规划布局公共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单位: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区发展改革局 周村规划管理办公室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重点建设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智能化健身路径等健身场地设施,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鼓励有条件的镇办提档升级全民健身设施,率先实现“10分钟健身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积极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功能。落实全市“打造公园城市、主城提质增容、全域融合统筹、交通快速通达”城市发展战略,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更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切实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管理机制,推广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监管,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场馆综合利用率。通过组织体育消费券发放等方式支持商业性体育场馆、民建民营体育场馆开展公益性开放。(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发展改革局 区财政局 区自然资源局 区住建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3.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供给。积极承办高级别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办赛水平。不断打造“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传统武术精英赛”“全国花样跳绳联赛”等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扩大区、镇(街道)两级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及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的规模和覆盖人群。精心组织“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主题系列活动,推进体育健身活动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组织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社区运动会”。推进太极拳、健身气功村居、社区全覆盖,支持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门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击剑、网球、轮滑、滑板、攀岩等时尚活力运动项目发展,形成“区级创品牌、镇办有特色、协会出精品”的全民健身赛事格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直机关工委 区总工会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4.完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主导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区、镇(街道)体育总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体育总会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鼓励支持各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社区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健身团队。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民政局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5.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水平。强化全民健身服务创新,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加强与卫生健康教育的结合融合,开展“体育冠军公益行”、全民健身知识科普大讲堂等活动,推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行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播科学健身方法,提升群众健身素养。建立完善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提高城乡国民体质抽样检测比例。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落实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提供个性化、合理化健身指导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水平。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者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最美全民健身志愿者”选树等活动。(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 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卫生健康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专栏1   全民健身重点工作

1.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理,推动智能化管理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显著改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件。

2.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提档升级全民健身设施,率先实现“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

3.广泛开展基层群众体育赛事。“社区运动会”为龙头,打造特色鲜明、贴近群众、便民惠民且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依托节假日,大力组织开展健康跑、健步行、骑行、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鼓励支持镇(街道)、村(社区)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4.开展“体育指导公益行”活动。邀请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运动员,通过录制健身视

频、走进社区、学校等方式,宣传科学健身和运动知识方法,分享运动技巧,传播体育精神,助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

(二)坚持争先进位,增强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

1.完成重大体育赛事任务。争取第十五届全运会金牌突破,第二十五届省运会再创佳绩,全力备战第十九届市运会。发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完善竞技体育梯队建设。(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2.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聚焦市、省、国家级体育赛事,全面对接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围绕夺金优势项目,突出做好游泳、体操、武术、轮滑、自行车、乒乓球、射箭、击剑、举重、拳击等项目布局落实,打造优势项目群。进一步巩固发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足球、排球、篮球、橄榄球、手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加快发展跆拳道、摔跤等潜优势项目,大力发展短道速滑等冰雪项目,扶持攀岩、三人制篮球等新上项目,形成区体校、市级优秀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教练员训练点、单项协会(俱乐部)为一体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3.创新科学训练方式方法。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前沿训练理论、训练方法,加强周期性训练规划,创新训练理念和手段,强化训练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估,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发挥科技保障助力作用,“保尖突尖”,推进“训科医管服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运动员个性化科研攻关与保障模式,提升科技、医疗保障精细化、精准化水平。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市体育局“体能革命”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各项目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解决体能短板。建设“智慧体校”,提升训练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科学化训练监控和决策提供数据化、信息化支撑。(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大数据局)

4.坚持夺标育人并举。推进区体校规范化发展,坚持品牌立校、品质育人理念,配齐配全师资队伍。健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管理体系,提高学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区体校、区内各学校、市体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畅通青少年运动员成才渠道,拓宽运动员成才路径。加强运动队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打响“青春不负竞技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高质量、高素质运动员队伍。(责任单位: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5.健全“反兴奋剂”工作治理体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坚决贯彻“零出现”“零容忍”要求,强化事前预防,积极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运动员食品和营养品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运动员行踪申报等制度,捍卫淄博竞技体育净土。(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市场监管局)

专栏2   竞技体育发展重点

1.竞技体育成绩实现新突破。争取第十五届全运会金牌突破,第二十五届省运会再创佳绩,全力备战第十九届市运会。

2.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立足市、省、国家级体育赛事,全面对接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围绕夺金优势项目,突出做好游泳、体操、武术、轮滑、乒乓球、射箭、击剑、举重、摔跤、拳击等项目布局落实,打造优势项目群。进一步巩固发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足球、排球、篮球、橄榄球、手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加快发展跆拳道、武术等潜优势项目,大力发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雪项目,扶持攀岩、三人制篮球等新上项目,突破发展羽毛球、网球等项目。

3.推进“训科医管服一体化”建设。推进区体校“智慧校园”系统建设,开展“教练员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增强体育科研保障能力,深化与医疗单位的战略合作,提升训练备战服务保障水平。

(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量

1.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产业。坚持谋赛营城惠民理念,大力培育特色品牌赛事,打1项国内品牌赛事。继续举办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全国武术之乡精英邀请赛等赛事,提升赛事规模和影响力。支持镇办举办特色赛事活动,完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赛事运营市场主体发展,做大做强赛事运营机构。(责任单位: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丰富健身休闲项目,完善健身休闲活动体系,普及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路跑、骑行等适合大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等具有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推动攀岩、击剑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快速发展,传承推广武术、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休闲项目。鼓励引导本地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信誉好、运作规范、竞争力强的体育健身休闲品牌。创新场馆运营机制与运营服务模式,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推进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探索公共体育场馆交由第三方机构运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文化演艺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自然资源局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3.做大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支持体育用品企业拓展市场,实现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适应大众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开发智能运动装备、智能场馆等产品和技术,提升体育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体育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发展格局。依托我区传统制造业优势,开展新型体育服装面料、户外运动面料的研发、生产。积极引进体育类企业,逐步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产业制造集群。(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区商务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4.深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体育+”战略,加快体育与文旅农商医相关业态融合发展步伐。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引导建设一批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依托精品赛事、特色活动带动相关住宿、餐饮等消费。推进体卫融合,支持医疗机构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建设运动康复科室,支持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科学健身服务,拓宽体育服务渠道。(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文化旅游局 区卫生健康局)

5.优化体育营商环境。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投资体育领域。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跨部门体育赛事活动综合服务制度机制,降低安保成本。落实体育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活动,完善促进体育消费政策措施,提升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严格落实《彩票管理条例》,加强体育彩票公益宣传,拓宽体育彩票销售渠道,规范体彩公益金使用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体育彩票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市场监管局)

 

专栏3  体育产业重点项目

1.打造体育赛事品牌。持续举办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全国武术之乡”传统武术精英赛等赛事活动,打造精品赛事。

2.培育体育制造项目群。以山东恒利纺科技有限公司为主打造体育制造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延展产业链条,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3.培育融合发展项目。统筹推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体育休闲、康体养生、文化演艺等复合业态。挖掘古商城、文昌湖等旅游资源,打造集娱乐休闲、赛事参与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休闲体验项目。结合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等,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

(四)深化体教融合,厚植体育后备人才根基

1.建立健全“体教融合”机制。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协调机制,深化青少年体育发展保障措施,推进青少年体育标准化管理。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要求,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实《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格局,提升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水平。开展专业教练员进校园活动,增强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能力。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开展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喜欢体育运动、参加体育比赛,提升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落实国家、省、市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准入标准,推进青少年体育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扶持幼儿体育走深走实。(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2.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夯实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三大阵地建设,构建主体多元、途径多条、纵向畅通、横向协同的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网络。巩固区体校办学模式改革成果,推进办学标准化建设,优化场地设施供给、教学服务和师资力量配备,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鼓励中小学校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市级专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社团组织等广泛合作,推进“区队校办”“1+N”等多元化课余训练模式,打造学段衔接、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一条龙”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互贯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体育传统特色校,增强发展质效。(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3.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改革。实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改革,以市运会竞赛规程和参赛办法为遵循,优化完善项目设置、组别划分等,发挥竞赛杠杆最大效能作用。研究制定竞赛准入办法,整合学校比赛、区级联赛等各类赛事,建立健全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域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区、学校、班级三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体系,提升青少年赛事竞赛质量和办赛水平。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丰富赛事资源,提高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组织好淄博市第十九届运动会和淄博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参赛工作。(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专栏4  青少年体育重要措施

1.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建立青少年体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体育教育机制联合、赛事联办、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2.开展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活动。鼓励支持依法设立、管理规范、资质健全且在体育、教育部门备案的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走进校园,完善学校体育项目布局,丰富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培养体系。

3.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对青少年肥胖、脊柱健康、近视等问题进行早期抽样监测,制定科学矫正方法。建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学生运动员体质监测档案,为专业队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青少年身体机能发育不良等问题的研究,引导青少年增强体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4.推进“区队校办”联办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区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区队项目联办,承担更多区级运动队建设任务。开展教练员进校园活动,提升学校业余训练和校园体育发展水平。

(五)发挥体育文化多元价值,提升体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1.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把繁荣体育文化作为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引领和推动体育强区建设。以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为契机,用好新闻媒体及新媒体平台,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声音,弘扬新时代体育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冠军效应,邀请国际、国内大赛冠军担任公益大使,为家乡代言,宣传推介周村。推进体育文化与全民健身、训练备战、赛事举办、体育产业等各项工作的渗透融合,加强体育文化展示、阐释,提升体育文化感召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打造“一项目一品牌”,增强运动项目生命力。(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工信局 区融媒体中心)

2.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具有周村特色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和推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传统文化展览、展示、展演活动,推动民俗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文化旅游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3.丰富体育精神文化产品。加快推进体育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持创作生产和传播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周村特色的体育文学、体育美术、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视频、体育标识等文艺精品,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影视、文学、音乐、美术、摄影等各类文化形式,鼓励开展体育文化艺术创作,繁荣体育文化市场。(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文化旅游局)

4.加强体育交流合作。加强区域体育交流与合作,参与政府间人文交流活动,加强体育项目、体育文化输出,提升体育影响力,丰富人文交流内涵。参与沿黄九市体育发展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文化旅游局 区融媒体中心)

专栏5  体育文化重点事项

1.实施体育文化挖掘与保护。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2.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提升体育节目质量、扩大受众范围,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开展体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公益活动。

3.改建区全民健身中心。弘扬周村体育文化,打造体育文化宣传展示新载体。

4. 推动体育宣传。持续推进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建设体育宣传队伍。

(六)推进体育改革,增强体育发展内生动力

1.推进体育数字化改革。加快数字体育建设步伐,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的融合。依托淄博市数字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综合应用系统,搭建一体化数字化平台,实现体育领域数据开放和资源共享,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一站式”应用场景,提高体育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和协同化水平。实施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工程,推进周村区全民健身中心智慧场馆的建设,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全区体育公共事业的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大数据局)

2.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创新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重点改革,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内在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积极推进周村区体育馆、周村区游泳训练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管理。支持社会力量利用老厂房、商业、文化等载体设施,兴办各类经营性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打造体育健身消费新场景。深化赛事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社会力量举办赛事活动的扶持机制,健全多元化赛事举办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健身指导、体质监测、运动康复等业务,开办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训练课程和专业指导,参与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支持社会力量组建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健全完善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领社会组织承担专业化、社会化体育服务。(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住建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行政审批局)

3.深化体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体育“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体育领域办事效率。完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统计制度、标准和体系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对体育赛事、体育市场经营等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营造公开、公平的体育市场环境。加强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提倡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强化行业自律。(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统计局)

(七)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和安全生产,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坚持依法治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体育法律法规规范体育改革,用法治思维推动体育发展。完善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等体育领域制度体系,推进赛事活动管理和服务、体育培训开展、体育市场监管、体育风险防控等方面制度化、规范化,做好体育规范性文件清理。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健全体育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体育执法责任制,加强体育政策解读,保障公民对体育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健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体育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开展《体育法》进机关、进运动队、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普法活动,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市场主体等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体育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区司法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2.筑牢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防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体育领域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开展体育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深入开展群众体育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和防控,尤其是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社会体育场馆的各种安全风险隐患,增强应对风险、处置化解风险能力,堵塞安全生产风险漏洞。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使群众体育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民生事业改善。(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公安分局 区卫生健康局 区应急管理局 周村消防救援大队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3.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压实新冠疫情防控责任,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把严疫情防控关口。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大型群众性活动和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等疫情防控,尤其要严把赛事活动、群众性活动和体育场馆进场健身人员的扫码、测温入门关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关。严格落实“一赛四案”要求,强化赛事安全评估,科学制定赛事组织、安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疫情防控方案预案,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熔断机制”,做到各要素、各环节全覆盖,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和决策部署,将体育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强化属地管理,完善体育部门牵头、政府多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体育发展工作机制,形成部门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体育改革和发展工作格局,全面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发挥全民健身、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借助《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周村区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理细则》等政策制度,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完善、法治保障健全的“大体育”格局。(责任单位: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区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二)加强要素保障。加强政策争取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对体育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体育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加大体育投融资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发展。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推进支持体育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能源等政策落实落地,形成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协同推进体育工作的格局。科学编制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将用地布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予以保障,并做好体育用地预留。(责任单位:区教育和体育局 区财政局 区自然资源局区税务局 周村规划管理办公室)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体育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完善人才选拔、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和实干实绩导向,加大干部锻炼培养力度,制定实施人才教育培养规划,健全落实引、育、管、爱干部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体育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开展“教练员专业能力提升”行动,提升教练员队伍专业素养。将高水平裁判员人才纳入高级别赛事备战工作体系,培养和输送一批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执裁水平高的裁判员。加强体育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单项协会、健身场馆、俱乐部等资源优势,加强技能人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打造高水平体育职业技能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区委编办 区人社局 区财政局 区教育和体育局)

(四)加强规划监督执行。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重要目标任务跟踪反馈机制及动态调整机制,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根据实际运行提出修订方案、改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

《周村区“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

起草说明

 

为加快推进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区,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淄博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区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启动编制工作。

为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区教育和体育局组建了编制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对编制目标、编制内容、编制程序等作了详细安排。工作专班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市体育方针政策,认真梳理分析“十三五”以来体育发展情况,组织相关科室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体育事业发展基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区教育和体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规划》初稿。

《规划》紧紧围绕中央、省和市对“十四五”时期体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立足我区实际,紧扣融入和服务周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四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规划》共分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总结概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区体育发展成就,对当前体育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行分析,阐述“十四五”期间我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聚焦体育强区建设,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三个方面介绍该规划编制的发展愿景和总体思路,并结合发展实际,经研究论证,构建了“十四五”体育改革发展主要指标。第三部分是“聚焦体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体育改革”,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体育文化、体育改革、安全生产七个方面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区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第四部分是“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从组织领导、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监督执行四个方面阐明规划实施保障条件。

为加快推进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区,构建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山东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淄博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区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启动编制工作。

1.区政府网站公示征求意见情况,截至目前,未收到公众参与意见建议。

2.征求政府部门、单位意见情况,共收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意见建议3条,均予以采纳。其他部门单位无意见。

建议人* 联系方式*
意见标题*
意见内容*
验证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