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92号提案 的答复(关于助力周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092
建议人: 蔡仪新
主办单位: 周村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答复时间: 2023-07-2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92号提案的答复

 

蔡仪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周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丝绸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周村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2004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并连续通过复审。丝绸纺织产业是周村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百年商埠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尽管受市场、体制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经历了破产、重组的阵痛,效益有所下滑,但经过多年的优化调整,已经形成了集教育、科研、织造、印染、内外销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促进我区丝绸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积极鼓励培育丝绸纺织企业做优做精,重振周村丝绸产业影响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抱团发展。2022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丝绸纺织产业链是我区重点建设的3条特色产业链之一。由区领导担任链长,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作为后盾部门,明确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飞狮巾被有限公司、山东兰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成立丝绸纺织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以下简称“链办”),现包含19个相关部门及8个镇办、周村经济开发区,为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保驾护航。2022年12月成立纺织丝绸行业商会,涵盖丝绸、毛巾、面料、印染、服装等领域会员单位45家。现会员企业中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全国针圈织物染整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家。商会畅通行业沟通渠道,整合业内资源优势,有效减少行业发展“壁垒”,为丝绸纺织企业抱团发展、汇聚合力提供更加广阔平台。今年以来,链长带队,链办、商会相继组织赴江苏南通、江浙沪丝绸纺织专题招商考察,对标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交流学习。

二、做好要素保障,加快转型升级。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在大型企业中推进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化工厂,在中小型企业中推进实施一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逐步实现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强化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第三方机构审核的实际设备(软件)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建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借助“海智造”“卡奥斯”“海织云”等平台,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2022年,策划实施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1个,开展工业互联网精准助企活动18场次,服务企业223家。深入推进丝绸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升“周村丝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2022年,淄博海润丝绸发展有限公司“数字赋能丝绸,推动数字化助力‘三品’行动”入选轻工纺织企业推进数字化助力“三品”行动案例。2023年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周村区产业链主办银行及金融辅导工作方案(试行)》,细化“产业链+主办行+金融辅导”精细化、定制化配套金融服务,确定建设银行为丝绸纺织产业链主办行。

三、创新营销网络,抓好参展工作。链办实地调研走访丝绸纺织外贸企业,摸准企业发展瓶颈、政策诉求,宣传讲解各级外经贸发展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境外展会等途径开拓国际市场。2023年,组织大染坊等20余家企业参加山东省跨境电商生态大会、全市跨境电商业务座谈会等活动;举办山东特色产业带(纺织丝绸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淄博周村站活动,邀请阿里巴巴、亚马逊、wish等重点跨境平台进行专题培训;举办周村区电商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亚马逊区域经理就跨境电商培育做主题演讲。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开展的各类展会信息,组织大染坊、吉布森家纺、恒烨昌纺织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大染坊、九天纺织等6家企业参加中国山东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英洋纺织、天和纺织等参加香港国际家用纺织品展,大染坊、佳润纺织等41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天和纺织、恒源纺织等8家企业参加第31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怡然良品、吉布森家纺等报名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纽约)展览会暨中国山东纺织服装(美国)展览会等,展位和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助力企业高效参展、广拓商机。

四、打造人才队伍,缓解用工难题。近年来,我区在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和博士后人才引进上下功夫,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引进技术做大做强,走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大染坊与山东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院校合作,2018年协助创建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共建了表面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引进山东理工大学博士后1名,联合完成《丝绸印染助剂优化筛选》、《植物染色工艺地应用研究》等项目。2022年9月协助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023年3月从浙江理工大学引进博士后1名,确定面向丝绸的高品质染整技术及应用研究的研究方向,共申请补助资金55万元。为缓解丝绸纺织产业缺工问题,2023年1-5月,区人社局先后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高校人才直通车等促进就业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2场,服务企业1148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364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450人。其中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淄博飞狮巾被有限公司、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淄博佳润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参加我区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80余次。同时面向丝绸纺织企业开展云招聘活动,为企业录制岗位信息,通过视频号进行发布,并借助“1142”工作群推送至求职人员。2023年,区人社局还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充分利用高校优势专业软硬件资源力量,提供纺织染色工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培训以及服装制版师的中级、高级技能培训,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助力丝绸纺织企业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

下一步,周村区将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理念,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在目前我区丝绸纺织品牌VI设计基础上,深挖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以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和丝绸纺织工业旅游线路开辟为“引擎”做好“以链招商、品牌提升、文旅融合”大文章,培育地域消费终端品牌,助推丝绸纺织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认可度,走宽走畅“文创+科创+产业”发展路子,为推动丝绸纺织产业链存量焕新蓄势赋能。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丝绸产业的关心,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支持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周村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2023年7月26日

周村因丝绸而闻名,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清代中叶,丝绸印染兴起,周村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丝绸加工基地。“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是当时周村丝绸发展盛况的真实写照。“丝市街”“绸市街”等大型专业市场集散地应运而生,商业贸易辐射全国,无远弗届。到1920年,仅城里就有丝织户300余家,丝绸贸易商行近百家,产值410万银元。 新中国成立后,周村丝织业迅速恢复,历经三十余年,至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丝绸人励精图治、艰辛创业,建立了完备的现代丝绸工业体系,到上世纪80年代末,周村有建国后山东省兴建的第一家国营新型制丝厂,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缫丝企业山东淄博制丝厂;有1956年公私合营的国营企业山东淄博丝织一厂、丝织二厂、山东淄博丝绸印染厂以及集体企业山东淄博丝织三厂;有生产丝带及丝带制品的淄博丝绸复制品厂;有生产丝织机的淄博丝绸机械厂;有负责丝绸经营贸易的淄博丝绸批发站;并且全市行业管理部门淄博市丝绸公司坐落在周村、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山东省丝绸研究所、山东省生丝检验所也都坐落在周村;并且乡镇丝绸企业健康发展,乡(镇)村丝绸企业已成为淄博市丝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87年底,全市累计建立乡(镇)村丝绸企业20余家,其中:缫丝企业1家,印染企业3家,织绸企业17家;仅仅周村丝绸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2000人之众,使周村一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丝绸生产、加工、科研、教育及贸易中心,丝织业成为地区支柱产业,成为百年商埠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受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影响,周村区的丝绸纺织产业开始下滑,许多企业经营困难、关闭、破产重组,产业经受了严峻挑战和考验。 新世纪初,周村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支持老工业区发展的大好机遇,重新审视自身发展优势,全面部署和启动实施丝绸纺织产业振兴计划,确定了以牛仔服装和丝绸家纺为主攻方向,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市场建设为平台的发展思路,整合老纺织工业基地资源,拉长牛仔布及服装、丝绸面料及服装、家用纺织品三大产业链条,加大研发和营销投入,全面提升丝绸纺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当今丝绸产业正在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在这浴火重生的过程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会成为结构调整的涅槃助力,重新焕发丝绸的惊艳魅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作为《促进山东省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小组》副组长,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山东丝绸行业,特别是以周村为代表的丝绸织造、加工生产经营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装备关键部件自动化水平略低,对人工的依赖偏高,未有突破性、革命性的技术革新,茧丝绸行业核心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落后于大纺织。与浙江、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山东丝绸织造印染业还需要在数字化色彩管理、人工智能设计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水平。 2、人才队伍建设薄弱。首先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专业和高级技术人才不愿进厂,织造、印染及制品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在产业链中游环节,利润两头被挤压,利润薄,职工收入低。此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主要依赖原国有企业时期的老底子,随着省内茧丝绸业的萎缩,随着人员退休等原因,原有技术人才减少、流失程度严重;当前省内外蚕茧丝绸专业的大专院校原开设的蚕茧丝绸专业的多数已停招或者减招,专业培养出现断层,事业后继缺人。 3、科技标准创新团队体量偏小,科技研发实力与浙江、江苏等省份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标准创新等领域,莒县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山东海润投资集团、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茧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占同期全国获奖企业总数不到10%;与山东省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不太匹配。“十三五”期间,山东茧丝绸企业主导或主持国家与行业标准制修订、科研项目偏少,未及时跟进行业前沿研发领域如智能化数码印花研发等,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不多,未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奖励。相比同期,浙江省茧丝绸企业每年都获得数十项省部级科研成果,江苏省茧丝绸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产业结构需完善,品牌建设需持续加强。山东丝绸产业结构以丝织品初加工产品为主,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最终产品比例不高,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很少。丝绸服装等精深加工产品占比较低,有较强竞争的知名品牌数量少,国际知名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鉴于以上问题,对于助力周村丝绸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装备智能化实现新突破。实现装备智能化、动能绿色化的现代化生产,打造丝绸智能化生产;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装备、实验室装备的投入,增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产品、营销上进行融合,不仅是开发新产品,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投入,全面提高管理能力。丝绸行业由于生产原料桑蚕丝的构成和纤度的原因,工艺比较特殊,在生产自动化、机器换人的技术改造方面难度非常高,投入非常高,但是,在招工难、吸引和留着人才难、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是大势所趋,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丝绸这一类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上制定相应的专门政策,针对投入资金给予较大幅度的政策补贴。 2、创新营销网络。全面打造在国内外相补充、南北市场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营销网络,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建立和完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强力推进电子商务;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新突破,实现产品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全方位新突破;品牌价值实现新突破,加大对品牌投入,结合线上线下营销模式运作,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打造丝绸文化新模式和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现有的丝绸企业几乎都是在原老国有体制企业的基础上破产、重组、改制而来的,当时差不多都是资不抵债,重建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但是普遍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融资难的问题以及生产、技术、经营、设计等各方面人才断崖式短缺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丝绸纺织行业进行组团式招商、参加国内外行业内的商业展会,开展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从引进各方面人才、从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品牌建设、丝绸文化创意上加大力度,实施政策、经济扶持,引导周村现有的丝绸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制定出台资金扶持的惠企政策。由于丝绸织造、印染及制品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薄,职工收入低,并且大部分是三班生产,劳动强度大,企业从业人员的吸引力不强,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扶持补贴政策,比如组织各种技能培训、对传统制造业的一线员工的劳动保险、医疗保险等进行适当补贴等减税降费等政策,以便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从而使企业能提高工人工资来吸引来更多的就业人员、“轻装上阵”、更有奔头。 4、高效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生产工艺突出节能减排、资源的综合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水、废气、排放,积极推行光伏发电、废水热能回收利用深入加强中水回用、推行使用节水节能用具,努力实现低碳化、绿色化生产。传统产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难点、堵点,比如丝绸印染,由于桑蚕丝的外层主要是氨基酸类有机物质,生产产生的废水处理难度非常高,处理费用达30元/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技术上进行指导并在政策上进行合理地扶持。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村的文明是依附于丝绸这种商品的生产、流通的,没有丝绸,就没有周村。因此,我们这一代人也要想方设法把仅存不多的丝绸产业保护好、发展好,使其发扬光大,保证我们周村“丝路之源”“丝绸之故乡”的牌子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