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1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后企业帮扶的意见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143111
建议人:
主办单位: 周村区发展和改革局
答复时间: 2024-09-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11号提案的答复

 

吕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后企业帮扶的意见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深化各项服务便利化改革,全区营商环境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根据所提意见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在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上持续用力,着力优化服务举措,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深化各项服务便利化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制定印发《周村区2024年“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围绕打造“好周到”政务服务、厚植“好周到”投资沃土、营造“好周到”市场环境、强化“好周到”法治建设等6个方面制定了148项任务,着力营造有力度、有态度、有温度的良好营商环境。全面巩固扩大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工作成效,制定《周村区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行动方案》,围绕“八链协同”塑优势、要素保障强支撑、质效并举促招商等3个方面,制定26项重点工作任务,助力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制定出台《周村区委、区政府及部门、单位与经济类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2024年沟通协商计划》,今年共举办6次民营经济人士参加的协商座谈活动;建立区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商会协会工作制度,区大班子领导带头实地调研指导所属挂包商会,察实情、建真言,促进商会及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营商环境和商会改革发展情况”、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建设、“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等多系列调研、调查活动,开展走访慰问,认真梳理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向政府建言献策。

三、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高标准建设完成“商会之家”“经济服务港”等阵地,设立“两个健康”大讲堂、党史文化长廊等多元化服务区,打造集政企恳谈、惠企服务、金融扶持、法律援助、会员研讨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服务阵地”。举办上海期货交易所齐鲁行淄博不锈钢产业发展论坛、周村区不锈钢绿色建材应用推广会暨全国首个不锈钢全楼定制绿色建筑落成启用仪式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有效完善链内企业交流对接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周村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9月25日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发展原动力。近年来,全区深入开展“三提三争”活动,持续在招大引强、补链扩群、落地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统筹推动全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为转型跨越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调研发现,目前招商引资特别是签约落地后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新的招商企业扶持政策也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多数政策集中在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行业,对传统制造业等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保障力度不够;同时,对一些具有本土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传统企业一企一策支持帮扶不够,由于政策变化过快,个别企业反映对新的法律法规、新的招商惠企利企政策了解不多,不能有效享受政策红利。部门之间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公共数据共享不足。政策制定方面,覆盖面不广,操作性不够。如,给与企业不同的资源配给和服务标准,但部分企业建设期和产业配套期较长,需要比一般企业更长时间才能产生效应,按“亩产论英雄”政策对待不够合理,既增加了企业前期配套压力,更伤害了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发展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充分学习借鉴香港的“一站式”中心模式,强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的一站式功能,涵盖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质量管理、竣工验收、供排水接入等全过程事项,研究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社会投资项目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二是凝聚招商合力。健全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营商环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建立面向市场的政企沟通机制,打造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咨询会等平台,聘请市场机构作为营商环境建设咨询顾问,要及时组织司法机关、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专业执业机构共同参与,深化研究涉及营商环境的涉法涉规等重大问题。建立政企常态联系制度。创新领导联系方式,通过企业家早餐会、晚餐会等形式,定期邀请企业到食堂用餐、交流意见建议,以细微的关怀改变个别企业反映的门难进问题。常态化搭建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平台,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招商推介会等方式,串联企业之间业务对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快惠企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坚持统一建设、集成管理、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地汇集涉及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创业创新、金融市场、权益保护等各类政府服务信息,对国家、省级、市级等层面建立的发布平台进行衔接,按照资金申报、税费减免、资质认定等分类管理,逐个政策明确申请条件、申报方式、申报时间、申报程序、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最大程度上避免政策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