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17号提案的答复
邓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纵深推进我区各产业园区可持续性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对于您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推进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结合我区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畅通资金筹集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一是用好各项政策性金融工具,协助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开展金融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为园区86个项目及97家企业“一对一”匹配银行机构,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力,强化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金融辅导,对合理融资需求做到“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说清”,目前解决项目资金需求22.79亿元,解决企业资金需求19.31亿元。二是全面落实“缓、减、退、免”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各级企业扶持资金,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二)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鼓励支持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推动各项政策举措扎实落地,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满足企业新增设备设施、降低能源成本等各类诉求,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印发《周村区2024年“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围绕打造“好周到”政务服务、厚植“好周到”投资沃土、营造“好周到”市场环境、强化“好周到”法治建设等4个方面制定了148项任务,优化创新制度供给和服务模式,持续擦亮打响营商环境和安商服务“周村品牌”。二是制定《周村区落实省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实施方案》,通过补贴支持、减税降费、保障企业用工、优化营商环境等,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今年以来,我区已出台2批《政策清单》。
(三)链接济淄科创资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梳理省市各类科技项目申报要求,集中有效创新资源,谋划、挖掘和储备一批发展前景好、研发水平高的项目,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攻坚。今年以来,我区共组织“济淄同城·科创共赢”产学研对接交流会暨山东大学材料学院专家周村行等产学研对接活动5场;指导企业做好“科技副总”选聘、续聘、备案有关工作,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聘任“科技副总”1人;积极动员山东华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参加氟硅产业链重点企业调研交流活动、科技惠企政策宣讲活动10余场次,协助对接专家30余人次;优先推荐指导山东齐鲁华信高科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专家合作申报2024年省重大项目计划研发项目1项;指导山东玉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申报重点研发计划1项;指导推荐山东中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20项;推荐山东金润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申报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
(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保障园区用地需求,积极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工作,全力保障了中大慧科·不锈钢产业园的新增用地需求,扎实做好用地手续报批,推动园区项目落地。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文件精神,支持工业企业根据项目需求和企业资金能力等综合情况,选择包括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适宜的用地方式。二是在能耗指标安排上,支持保障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对新建“两高”项目,继续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实行能源消费减量替代制度,确保“两高”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非“两高”新建项目,根据项目年综合能耗水平,办理节能审查意见。新上项目无可替代能耗指标时,积极对上争取,组织申报省级、市级统筹部分能耗指标。三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推进全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降低产业园区能耗和排放,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16万千瓦。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周村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