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31号提案答复(关于我区存量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031
建议人: 张姗
主办单位: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时间: 2023-08-0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张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区存量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园区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我区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发展,针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推动园区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重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在链接要素资源、搭建园区平台上下功夫,突出周村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园区、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结合产业链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布局细分功能园区,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园、园中园,加速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专业园区+产业基金+平台”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10.6亿元园区建设基金撬动作用,建设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以上,统筹做好陈桥路东延、礼官路西延、人才公寓支路等项目配套道路建设,全面完善园区管网、供电等配套设施,吸引集聚更多优质项目。

二是强化骨干企业引领。开展企业倍增培育行动,做优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引导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高质量提升。开展市双百强企业评价认定,着力打造主业突出、产业带动强的领航标杆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3家(次),位居全市前列。将继续加力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更多的“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推动服务平台建设。周村经济开发区建成创新创业中心,将为园区创新创业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及高效优质的服务。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已建成淄博新材料科技创新谷,作为周村新材料产业园区配套孵化基地,与济南大学深入开展合作。丝绸纺织产业成立纺织丝绸行业商会,涵盖丝绸、毛巾、面料、印染、服装等领域会员单位45家,商会组团参加第133届“广交会”等展会,助力会员企业高效参展、广拓商机。不锈钢产业园,坚持“优质实体企业+产业服务配套资源”的双轮驱动战略,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类服务,效果已初步凸显。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将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加强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分类推动园区提效升级。

一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支持工业园区企业互采互供、地产地销,通过开展链内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工业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前期,已围绕风机、电机等装备业上下游开展供需对接,下一步将支持链主企业组建产业链联盟,完善链内企业交流对接机制,提高产品产销率和配套率。系统梳理产业链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链主”主导、“链长”推动,实现产业链间相互关联、配套协作,拉长产业链条。深入挖掘我区产业链优质资源,密切与各主导区县、关联区县沟通联系,帮助企业积极拓展本地市场。

二是加大园区资源要素保障。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制定搬迁改造计划,扎实推进爱国工业园、前进永盛工业聚集区等小型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规划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引导小型工业园区和分散布局的小微企业集中入驻。进一步梳理、处置全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新华大道两侧、梅河工业园等低效利用土地。全面落实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强化结果运用,为优质企业扩能、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空间。

三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省“六稳六保”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落实我区出台《支持企业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本地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企业盘活厂区周围闲置低效用地新上项目,按要求给予扶持政策;区政府以基金、可转债、股权、直投等市场化方式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同时,对于企业投资上项目,对重点项目在贷款扶持、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与重点支持。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对扶持政策应享尽享,通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31日

截止到2022年,周村目前在有和在建的工业园区大概有45家,长久以来,是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随着时代变迁,亩均效益不高、产业特色不明、配套功能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用地政策日益收紧的大背景下,摸清家底,盘活和优化存量成为提升地区产业韧性的关键着力点。目前我区存量工业园区主要矛盾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从目前的工业园区来看,仅周村区在建的智慧厨电产业园、连城周村智造小镇规划了职工公寓、综合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多数园区只提供最简单的场地和基础性管理服务。其次,园区的管理也以土地所在辖区的村居管理为主,运营方式和模式相对传统和保守,随着时代变迁,园区价值呈现递减的趋势。第三,部分老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正面临改造提升、路面修补等一系列规划、资金等问题,与此同时对管网、热电、环保、消防、工业气体等公用工程的建设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与现实的矛盾日益凸显。建议:     第一,借鉴国内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地在存量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数据的支持下,精准对接园区内企业的需求,靶向施策,分类制定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一园一策的改造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意识,抓紧进行基础设施如水电路汛排污、排水、供热等方面改造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好园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第二,改变重开发轻运营的发展模式,注重园区的价值提升,创新园区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可以通过盘活“僵尸”土地,实现二次开发。腾挪出来的空间,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专业的产业运营管理机构参与等方式来争取改造资金,确保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最大的资金保障要素。     第三,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园区配套设施提升改造的瓶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探索多元的投入机制。一是政府主导开发模式。对区内“僵尸”企业用地、闲置及低效用地等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坚持专业规范、要素齐全、资源共享的园区改造方向。二是可引进工业地产开发商或者专业的产业运营机构,以商业地产模式运营建设小微企业园区。三是地方财政支持,支持园区通过税收返还的方式反哺到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中去。四是鼓励引导行业内龙头企业参与投资和园区建设,吸引和带动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发展,实现延链、补链、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