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67号提案答复( 关于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167
建议人: 王栋
主办单位: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时间: 2023-08-0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确定了“1+3+4”产业链发展框架,其中“1”就是我区重点发展的智能装备产业链,并且我区积极争取到全市智能装备产业链主导区县资格,统筹推进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坚持“链主”企业引领带动,科技创新赋能升级的发展理念,产业链整体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结合委员建议,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建立专家智库平台。依托区内外研究机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力量,积极组建智能装备产业链专家智库,负责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与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有关产业链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二是推动现有创新平台扩容。依托“链主”等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争创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积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平台,引导上下游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三是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紧扣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梳理产业链关键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一批填补产业链断点的重要创新成果,重点引导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四是引进高层次创新平台。依托“链主”等骨干企业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产业链企业走访高校和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引进公共创新平台,构建产业链创新策源体系。

二、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提升助企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调研研究力度。深入智能装备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紧性约束指标等领域,剖析影响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二是完善多渠道政企沟通交流。推深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充分运用“淄惠企”服务企业云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惠企政策知晓率。认真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积极参与并配合开展“企业家看企业”活动,大力营造尊企重企的浓厚氛围。三是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严格“亲”“清”政商关系,大胆为企业站台,梳理落实“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等各级惠企政策措施,精准制定“政策对接包”,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会、送政策进企业等活动,让政策利好充分惠及企业。

三、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瞄准“五个优化”各个方向,策划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抓好聚能化工设备年加工2200吨金属压力容器技术改造项目、丰特环保科技年产150台套化工装备技术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筹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滚动实施格局。二是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围绕周村区主导产业,制定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构建产业链企业梯次发展架构。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合资与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品牌优势,带动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共同发展。鼓励支柱企业产品向整机与成套设备和系统集成转型,引导装备制造业“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整机与零部件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植壮大高端装备产业链。三是优化产业整体布局。针对自身短板,引进配套产业,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转移,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打造产业承接与制造配套基地,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31日

一、背景及问题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是国家工业的核心部分,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也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以自主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以创新驱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梦。 作为老工业区,经过多年累积发展,周村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能为多领域生产配套装备的工业生产体系,涉及多个机械制造产业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随着机械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少,传统装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小。因而,加快我区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转型升级,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推进我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区装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够大。我区只有少部分装备制造企业掌握系统的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作为产业链下游,只能生产和提供初级配套产品,产品附加值比较低。 二是基础科学研究短板比较突出。一些关键环节如关键部件、关键控制系统、关键材料等还存在基础工艺薄弱、工程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装备制造业持续研发进度,增加了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成本。 三是高端人才队伍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是典型的“无人区”,研发团队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研发领军人才不足,无法及时解决项目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熟练技术人才不足,生产的工艺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是产业生态体系有待改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集中度不高,产业资源配置不完善。很多企业都是单纯靠优势产品、重点项目各顾各的自行发展,比如精密机床、玻璃制瓶机械等,全区范围内上下游的配套不紧密,更多的上下游企业难以进行产业配套,延链、补链、强链亟待加强。 三、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引导装备制造业行业、企业提出基础研究需求,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促进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为制造业企业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二是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类型人才而言,培养的周期长,要为他们提供宽松的氛围,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不能以产出成果论英雄,不能用数量代替质量。对于从事技能的人才而言,要积极推广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广泛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引导更多人往装备制造业产业方向就业,充实技能人才队伍,发挥其在工艺提升改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装备制造业行业的深入研究,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政策扶持,建立本区传统制造企业绿色通道。对中小装备制造企业技改要“一企一策”,区分层级降低门槛,提高装备制造企业“技改贷”普惠性,高效、到位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要引导和加强本地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联合,提高内配率水平。要加强装备制造业品牌化建设和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