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赋能我区中小企业数字转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支持政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注和关心。我区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各个层面积极推进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有别于市内其他区县,我区大型工业企业仅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耐火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两家,2022年营收仅占规上工业营收的9.53%,中小企业在区内工业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您提出的建议在我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注重调研把脉,推动精准施策
及时掌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组织海尔卡奥斯、麦格字节、浪潮云洲等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一对一问诊服务,引导企业实施生产流程优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管理控制水平。坚定“五个优化”转型发展路径,全面实施数字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引导企业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和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化改造提升。目前,全区221家规上工业企业均制定了优化提升方案。
二、加强对接交流,做好企业培训
强化中小企业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对接交流,推动中小企业获取行业先进技术。今年以来,我区落实“工赋淄博”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工业互联网精准助企活动电信站、移动站,60余名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对接培训。活动中,企业同电信、移动、麦格字节、海康机器人等服务商展开交流,了解服务商最新技术、产品,对接数字化转型思路。同时,我区积极开展企业家培训,坚定企业信息化改造信心。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企业家参加市装备业数字化升级培训班、浙江大学-淄博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家培训班、天津大学-淄博市企业绿色发展专题培训班等专题培训活动,推动企业家了解行业先进,明确发展目标。
三、开展梯度培育,逐步发展壮大
广泛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梳理梯度培育企业名单,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宣传发动、解读政策,提升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上门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帮助企业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消化,指导企业填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书,完善其他相关材料,确保企业高质量提交申报材料。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及时掌握申报进程,确保信息畅通,提高申报成功率。2023年, 区内40家企业获批第二批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3家企业(含复核通过10家)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位居全市第三位;2家企业获批2023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强化企业服务,推进人才招引
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服务工作,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区级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卡28张。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区级领导、区有关部门单位376名干部挂包620家企业(项目),全力增强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其解决各类发展问题。截至目前,转办企业反馈诉求问题11项,已办结11项。注重企业人才招引,做好人才项目申报。2022年,我区共申报海外重点人才7人,其中创新人才2人、创业人才2人、青年人才3人,邀请齐鲁工业大学专家为重点人选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进一步改进申报书内容,提高申报书质量。
五、推进链式发展,鼓励龙头带动
发挥区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调度8条产业链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更新产业链基础资料库、通报产业链经济运行数据,组织召开文旅产业+“1+3+4”产业链推进会。开展系列产业链培育活动,组织开展风机、不锈钢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组织世纪正华等家企业到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各“链主”企业开展交流对接,召开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作现场会,全市近30家电机生产制造、设计、需求企业参会。组织智能装备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精准助企和工业设计入企服务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径出谋划策。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