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17号提案
的答复
邓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纵深推进我区各产业园区可持续性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园区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我区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发展,针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产业链式发展。近年来我区全力构建“1+3+4”产业链发展框架,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支持工业园区企业互采互供、地产地销,通过开展链内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工业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前期,已围绕风机、电机等装备业上下游开展供需对接,下一步将支持链主企业组建产业链联盟,完善链内企业交流对接机制,提高产品产销率和配套率。系统梳理产业链间的关联关系,通过“链主”主导、“链长”推动,实现产业链间相互关联、配套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同时,深入挖掘我区产业链优质资源,密切与各主导区县、关联区县沟通联系,帮助企业积极拓展本地市场。
二、强化惠企扶持政策落地落实。统筹用好现有技改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引导园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今年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区大规模设备更新暨数实融合发展推进会、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中小企业金融赋能推介会、“淄惠企保险增信贷”培训会等系列政策宣讲活动,加大对设备更新、中小企业融资、数字化发展等工作推进力度。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帮助企业知晓、享受政策,收纳技改、创业创新、专精特新等领域政策措施,汇编成册形成政策包。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工作力度,围绕重大政策邀请上级主管部门来周宣传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办事程序,吃透政策内容。同时,提升惠企助企服务力度,优化规上工业企业帮包工作机制,致力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企业诉求应答员、助企发展指导员”的三大员,与企业保持“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确保园区内企业对各类扶持政策应享尽享。
三、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引导企业全面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激发企业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聚焦“向绿而生”增动能。始终秉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发展思路,坚定“五个优化”转型发展路径,全面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新芽”。二是聚焦“逐绿而行”求突破。引导企业致力绿色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绿色生产。上半年,区内山东嘉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软硬件一体化智慧空压站系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有效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三是聚焦“因绿而兴”促发展。2023年,周村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目前,我区已成功搭建起涵盖“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为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下一步,将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引导企业在绿色发展上找准方向、谋定目标,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应用,不断擦亮绿色制造体系名片,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6日
联系人:刘新杰
联系电话:6195170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工作室
关于纵深推进我区各产业园区可持续性融合发展的建议
邓锋 山东中鲁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公党委员 13371591066
目前我区在建和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如:中大慧科·不锈钢产业园、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青科大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中国电子服务型制造产业示范园一期、乾瑞医药产业园、卫康精准医疗产业园、微电器产业园、中南高科汇智产业园,中电服务型制造产业示范园二期、大学城创业创新产业园、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汽(淄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济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科技园、齐鲁科创范阳产业园等。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为我区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区各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因园而异,产业园区在推动自身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1.资金短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的问题: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交通、能源、通信、环保、人才公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强,但还需进一步纵深推进,资金短缺、配套不足势必阻碍园区的建设进度和入住率。
2.规划与用地方面的问题:在项目规划和用地方面规避未批先建、涉嫌违规占用农村耕地和基本农田等不规范的情况,杜绝项目出现商品房捆绑产业地产开发的情况,项目在产业定位和运营属性上存在模糊和不明确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强产业地产的规划、监督和运营管理。
3.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链有待完善的问题:我区“1+3+4”产业体系刚刚成型,传统产业占比依然偏高,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两图两库”,产业链不完善,势必影响入园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4.产业、金融、激励政策存在不均衡现象,招商引资难度大的问题: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国家和省市稳增长政策仍存在政策宣传和解读不够、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惠企政策不能精准直达,势必影响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5.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根据我市“人才强链17条”有针对性的对新兴产业的就业培训力度亟待加强,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人才缺乏,势必影响园区下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等,采用专业园区+产业基金+金融平台”的发展模式,确保产业园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2.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企业,结合产业链发展重点,打通区域循环,鼓励园区内企业互采互供、地产地销,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突出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园,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引导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开发,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
3.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园区的发展,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各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4.加速链接驻淄(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我区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来周、留周工作,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各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
5.推动绿色发展。在各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时要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总之,纵深推进我区各产业园区持续性融合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加强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实现各产业园区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周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