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46号提案 的答复(关于提升我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
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143146
建议人:
主办单位: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时间: 2024-07-3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四届次会议第143146号提案

的答复

 

民盟周村区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智能装备产业链是我区1+3+4”产业链发展框架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区主导的唯一一条市级产业链条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实施链长制”,“链主”是核心,“链主”既是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是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是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区逐步形成了以精密机床、造纸机械、医疗器械、玻璃瓶机械、风机装备为主的装备产业发展体系以西铁城、新华医疗、泰鼎机械、三金玻璃机械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智能装备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态势已初步显现,经济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智能装备产业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打造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14。下一步,围绕产业链,完善服务链贴近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靠前靠上做好精准服务向企问需、帮企解困,引导企业扩投资、上项目、抓管理、强创新、提质量、拓品种、创品牌、增效益,培育更“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哪吒、瞪羚类等优质企业。

二、强化产业增量培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培育产业链增量为着力点。做好优存量文章,引导智能装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提升发展质效,重点推动宝达再生资源一汽(淄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等15个智能装备项目建设,力争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招引优质项目围绕精密铸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性强的引擎性重大投资项目和研发机构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引导智能装备企业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打造济淄同城先行区和张周同城示范区,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转移,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打造产业承接与制造配套基地,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用好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载体优势,进一步引导更多优质智能装备产业项目落地,放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

三、开展融链固链活动编制周村区智能装备产业链重点产品名录,包含企业主导产品、功能型号、联系方式等信息,借助市保障部门、市先进制造业产业联盟及市区两级行业商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介组织我区不锈钢、电机、风机企业到市智能装备链主企业调研,精准对接、推广产品、互促互学,牵头组织召开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融合发展暨科技成果推荐会,重点围绕医药、化工、装备等领域,为重点企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服务。下一步,依托各类商会、协会围绕数控机床、化工设备等重点领域,多形式展开对接、洽谈和信息交流。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对标学习、路演推介等多种形式开展供需对接配套交流活动,为企业沟通交流提供渠道。

四、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继续加大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保障企业发展能力。鼓励支持企业逐步由依赖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自主研发和协同研发,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首台(套)技术装备。重点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研、设计和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拓展企业发展模式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全面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区共353名专员对应联系服务609个企业项目,已将第一批、第二批山东省2024年“促进经济稳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根据挂包企业经营性质和运营需要,点对点推送至挂包企业,做到“一企一策”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全力增强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726

 

 

 

 

 

联系人:刘新杰

联系电话:6195170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工作室

关于提升我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民盟周村区基层委员会 郭立明 近年来,我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22年,周村区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达38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8.1%,实现营业收入35.24亿元,同比增长6.9个百分点。此外,在智能装备产业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区智能装备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其次,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 建议: 一是发挥领头羊作用 优选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显著的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围绕“高档数控机床、高效动力传动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4大领域,每个领域精选2~3家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实行“一企一策”,在土地资源、资金保障、政策等方面优先扶持,多方引导企业技改扩能、兼并重组、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领航企业,引领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壮大、能级提高。 二是实施精准化招商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着力引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大公司、研发基地、总部中心等有利于产业集聚的龙头项目,促进项目集群式落户我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根据产业链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突出产业链缺失、高端环节,实行点对点精准招商,进一步延伸壮大智能装备产业链。 三是促进产业链延伸发展 树立产业链思维,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集群相关联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发挥智能装备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22家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配套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打造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发展模式。 四是打造全流程市场服务体系 鼓励支持研发设计、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智能装备企业提供“生产+销售”“产品+市场”“制造+流通”等专业化服务。我区政府可牵线搭桥,鼓励企业“走出去”,组织相关产业链企业组团考察洽谈合作,带动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