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
10
建议人: 张波、金兴会、车连房、王延洲、郭东升、张道军、宫承河、王延晓、梁玉慎、毕文宵
主办单位: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时间: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您提的《关于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氢能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收到《关于加快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对相关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现将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是强化制度保障。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监管服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今年3月份,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召开协调会议,明确各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安泽公司将研究制定全区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王村镇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因地制宜调整土地规划,做好 500 亩氢能基础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运作产业基金对安泽公司项目给予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市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区商务局、区交通运输局、王村镇,共同研究加氢站规划布点事宜。区交通运输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王村镇负责推进氢气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完成公司注册、在外车辆回迁等手续办理。

是加强规划引领。为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我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安泽特气的制氢、储氢技术优势,做强制氢产业制、储、运、加、服全链条,研发电解水、生物制氢等多种制氢途径,突破低温液态储氢技术难关,巩固氢能产业上游中游优势。引进氢燃料电池产业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车用燃料电池、便携式移动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检测产业,拓展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加快加氢站布局。依托氢能基础产业研究院,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面创新创业要素,形成产学研循环系统,联合打造山东及周边地区氢能基础产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依托安泽气体公司,实施“3+9”工程。以打造三大平台即产业发展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氢能资源平台为基础,依托氢能制储运优势,沿链发展九大项目即光电联合分布式制氢、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固态储氢装备制造、氢能基础产业研究院、车用氢气及氢能装备检测、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氢气储运、氢能智慧管理中心产业项目,争取三年时间形成集群发展效应。目前,区政府已批复设立氢能基础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500亩,聚集区部分地块已编入成片开发方案,已报预征收公告,准备土地批次组卷材料,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调研阶段,预计9月底完成初步成果。安泽气体公司氢能研发办公楼主体施工完成,启动内部装修施工,氢能智慧管理平台正在构建中。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氢能产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727

案由: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均鼓励引导氢能产业发展。各省、市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计划。周村区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特别是制氢、储氢、运氢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这几年,我们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支持以安泽气体为龙头的氢能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抢抓济淄一体、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济南氢谷建设,着力打造氢能源优势主导产业。 案据:氢能产业布局及规划在原有基础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随着氢能源产业近两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由于配套的导向政策及支撑法规作用尚未真正凸显,当前发展氢能的热点区域,还是处于政府引导及发展探索阶段,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议:一、氢能产业链长,涉及层面多,全链协同推进十分关键。对此,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需深化融合和渗透,打通“关键材料-核心部件-集成控制-终端应用”,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平台,降低行业壁垒,加强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行业发展乱象出现。二、积极实现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带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逐步完善氢能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明确氢能产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氢能基础设施审批、建设、验收流程,规范氢能产业发展。三、推进以财政扶持,产业基金投入等资本运营模式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重点支持氢能产业重点企业探索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或油气资源耦合型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合作发展,提高项目经济性,进一步丰富氢能的应用场景,延伸氢能产业链。近期政府支持建设光伏发电制氢样板项目。四、探索制定加氢站报建审批管理流程。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制氢、储氢和加氢站基础建设方面的行业性标准,在资金和合作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加快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验证,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