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二中基本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3266/2021-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11-16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
周村区第二中学简介
一、办学历史
周村区第二中学坐落在百年商埠周村的城市中心,学校前身为“周村新建路小学”,校址坐落于周村张家胡同,1978年9月,学校增设初中部,1979年8月,经区政府批准,中、小学分办,中学部命名为“周村区第二中学”。1982年10月,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委会议决定,投资127万元在丝绸路新建校舍,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557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于1984年7月竣工,同年8月学校师生迁入新校舍,1990年8月与原周村六中合并,同年9月增设高中部,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2003年学校实现了全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2004年学校投巨资进行扩建工程,先后建设了实验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艺术楼及300米塑胶跑道、4个高标准篮球场和大型升旗广场等。几经扩建,学校现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2011年在区教育布局调整中,初中部与实验学校初中部整合,高中部并入实验中学,现为一所纯初中学校。
二、学校现状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办好让周村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目标接续努力。秉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的幸福”的办学追求,牢记“志存高远”的校训,弘扬“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努力培养文明儒雅、博学笃行、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先后荣获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校、山东省健康示范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淄博市教育系统红旗党支部、淄博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书香校园、淄博市书香工会、淄博市智慧校园、淄博市平安校园、淄博市无烟校园、淄博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被表彰为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红旗单位”,全市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连年创佳绩,重点高中录取率达50%以上,各年级在全区统考中也都保持同类学校领先地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1960余人,在职教职工181人,其中省级优秀教师1名,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67名,高级教师34人,课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近几年的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学校有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30余名教师获市、区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一大批二中的卓越学子也不断涌现:蒋方誉同学被评为“淄博美德少年”,还获得了“山东好少年”提名奖;毕秋琳同学被评为“淄博市小孝星”;刘雨泉、曹恒源同学被评为“淄博市文明礼仪小标兵”;朱紫尘同学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共青团员”,获得第十一届“宋庆龄奖学金”。孟溪源同学被评为山东省第十一届“齐鲁小名士”、首届“山东美德少年”,还被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山东省最美中学生”并荣获“齐鲁学子出彩奖学金”;王泽翰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书香少年”;徐子然、毛懿颖、马艺菲同学当选淄博市“最美中学生标兵”;蔡文婷同学当选“淄博市新时代少年”。
三、办学理念
我们秉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的幸福”的办学追求,牢记“志存高远”的校训,弘扬“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努力培养文明儒雅、博学笃行、健康向上的优秀学子,努力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师生幸福的学园、乐园、精神家园”。
四、学校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一)学校文化体系构成
(1)学校理念文化建设
学校以“志存高远”为校训、以“追求卓越”为学校精神,以“知礼 尚德 求真 创新”为校风、以“精益求精 以生为本”为教风、以“戒骄戒躁 探索创新”为学风。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校发展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按照继承、改良、创新的方法,在广泛征求教职意见或经教代会表决通过的基础上,对我校现行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汇编为《周村二中教师手册》,新学期开始颁发给每一个教师。
2、制度执行。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提高师生的制度意识,发挥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工会等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坚持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全体教职工要养成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逐步把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转为无形自律。学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各项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1、校园整体环境的绿化、美化、人文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各功能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确定主题,进行全面文化氛围的营造。
2、教学楼文化凸显历史,张扬个性。
①利用现有办公楼雨棚以“志存高远”为创意切入点,在办公楼一楼门厅迎门两边设立“精益求精 以生为本”的教风和在办公楼顶设立“知礼 尚德 求真 创新”的校风以及在教学楼顶设立“戒骄戒躁 勇于探索”的学风传达界面与学校物质景观相协调,前后呼应,达到层层递进、移步易景的连贯效果。
②利用办公楼前面两侧建立高标准的展板等形式增加历史性、知识性、意境性内容,为常规教育与课程教育提供丰富资源,引发学生省思,营造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达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教育目的。
3、班级文化各显特色。以班主任寄语为主题,以自主创新为原则,以整洁优美为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教室内统一规划物品放置,建好用好班内黑板报。统一设置黑板报栏,杜绝乱贴乱挂现象,黑板报不仅要显示二中统一的色调,而且要彰显各班的个性。各班建立起自己的班训,并用中英文双语张贴。
4、利用角落展示风采。在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两侧建立较高档次的宣传橱窗和在教学楼门厅设立黑板报,责任到班级,定期更换栏内材料。每学期出版内涵丰富的校报《中华星》和文学社团社团刊物《丝路花语》各一期。在办公楼大门正上方建立电子显示屏,用于校务公告、通知、宣传等。
(二)学校精神文化解读
1、校训: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解读:“志存高远”一般与“脚踏实地”相联,意指为追求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卓越等,须从现在的一点一滴做起,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其蕴含的名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
2、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解读:卓越是一种精神。追求者说,非卓越无以辉煌。在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中,展现真正属于人的高贵品质。追求智慧之博大,精神之富有、品格之高尚,此乃属于一种大写的人的生命雄风。追求卓越是一种使人亢奋、使人鲜活、使人进取的价值趋向;是一种面对坎坷而冷静,面对鲜花而自信的文化智慧。它昭示新二中人胸怀远大理想,心存高远志向,在不断领先、不断超越中,将一个个神奇的梦幻变成美好的现实。
3、校风:知礼 尚德 求真 创新
知礼:懂礼仪,有教养。(中国的传统文化
尚德:崇尚好的德行(志存高远 德行天下)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中国崛起的原因)
创新: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改进自己的不足)
解读: 知礼、尚德、求真、创新,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此四点阶梯状的展现出学生成长的四个层面。既有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突出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为二中学生今后能厚积而勃发,奠定厚重的文化底蕴。
4、教风:精益求精 以生为本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解读:在教无止境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学风:戒骄戒躁 勇于探索
戒骄戒躁: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勇于探索:勇敢探求未知的世界。
解读: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一切未知事物,并能在求知的道路上耐住寂寞,克服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态。学会独立思考,自律反思,永不止步。
6、办学追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解读:办学的方法)
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解读:办学的目标)
成就师生一生的幸福(解读:人的幸福成长)
7、办学的途径和方法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
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
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解读:就是使二中的学生,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校 “蕴成于文,理成于规,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
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过去成功经验的延续,而且是与学校发展战略调整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呈现,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产物。薪火相传,教泽绵延,我们将不断丰盈文化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
今天的二中,大树参天,绿树花香,整洁美丽,处处换发勃勃生机,明天的二中将展翅高飞,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