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3-539075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26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规划计划

发布日期:2023-09-26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

2023925日)

一、规划基础

(一)人才培养条件不断优化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首批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土地使用面积为214.7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80639.10平方米,纸质图书馆藏达12.2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205人,专业专任教师140人,兼职教师5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27.20%,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为87.10%。全日制在校生3126人,生师比14.5:1

学校共开设14个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是山东省品牌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淄博市特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训基地面积为37549.80平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976.97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213.80万元,生均设备总值10380.48元,实习实训工位总数1210个,学校是“1+X”证书试点单位。

校内建有机电专业、中餐烹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等实训基地12个。有电工电子、机器人、光伏发电、PLC、中餐、西餐、会计模拟、钢琴、汽车文化、汽车营销室、数控、电子商务直播、酒店客房、3D打印等实习实训室48个,实训设备6503台(套)。建有设施完备的微机室17个、先进的电子阅览室1个,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数字化资源平台、教师信息化办公平台、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秉持“适合教育、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育“爱家国、守诚善、精技能、勇创新的现代工匠”为目标,成立了淄博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联盟”,建设了数字化德育资源中心、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企业文化展示中心、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校外德育实践中心“学生德育六中心”,培育出淄博机电综合素养教育“六中心”德育品牌。

532”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信息资料齐全,建成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形成了“三全”管理育人的良好格局。建成了德育数字化资源库,开发了德育课程,编写了3本素养教育校本教材,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校内外德育资源共享。

201712月,我校2014级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孙玉洁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举办的“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中获得“最美中职生”称号;201812月,2015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胡益源再次获得“最美中职生”称号,学校连续两年有2名学生获此殊荣,这在全国也数首例。

4名学生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模特表演”比赛中获得二等奖,3名学生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装调与运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021年,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冯熙惠、徐嘉诚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获30秒单摇第一名,并打破世界纪录,央视、新华网等国内知名媒体及自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报道。2019年,我校2017届优秀毕业生孙玉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学校成立校企融合办公室,构建了五位一体校企协同的实习实训、就业招聘等学生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98.9%、对口就业率89.9%,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就业单位层次逐年提高。中国重汽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国内品牌企业就业基地逐年增加。西铁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京东全国客服中心等国际品牌企业也成为学生的就业基地。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显著提高,使学生、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达到98%以上。此外,学校引入国际职业标准,培养能够满足国际劳务需求的高技术、高水准、国际化技能人才,毕业生开始进入国际劳务市场。

(三)办学优势与特色鲜明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己任,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校企共同研究招生招工方案与标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展开。公司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导师”、校企文化“双渗透”、技能考核“双评价”,通过双主体育人,实现了校企双赢。山东新景表业公司是淄博71家智能制造企业中的四强企业,现有1500名员工中我校毕业生占60%;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技术骨干中我校毕业生占35%。学校各专业全部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企业自觉建立紧密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邀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学校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牵头组建淄博汽车职教集团、中餐烹饪专业发展联盟,建立区域校企联席会议制度,把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组建“厂中校”“校中厂”,成立蓝海、西铁城等冠名班,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双主体育人。“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周村烧饼的制作”平台获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立项。

学校积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幼儿保育专业自办长安幼儿园,目前已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园;依托中餐烹饪专业与中乐餐饮有限公司共建中餐实训中心;依托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盛铭会计师事务所;依托山东精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淄博精英汽车俱乐部,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结合”,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障碍过渡”,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零分隔对接”。生产性实习使学生的职业和技能素养得到大幅提高,教师的“双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产学研用综合体3个,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艺传承平台1个,建成非遗工作坊5个,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成为集培训、实训、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学校。

(四)社会服务类型多样

学校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专业布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电子与信息、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七大类专业群。各专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立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育人标准与要求,扩大了专业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立项专业,其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教学团队。

学校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成立了社区学院,为区域或相关支柱产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培训人群涵盖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企事业在职员工等;培训内容包括机电、中式面点、机械加工、文明礼仪、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幼儿教师、普通话培训等80多项;培训形式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短班长班相结合、岗前岗位相结合,脱产业余相结合,远程函授相结合。学校建有全省最大的社会培训中心,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五年来,年均培训总人数达万人以上,为区经济建设做出显著贡献。

(五)机遇与挑战并存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实施“双高计划”,部省共建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旨在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校。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重要部署启动实施,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为中职学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近两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方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及《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相继颁布,职业教育迎来了从量变到质变,提质培优、赋能增值的关键时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淄博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亟待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专业链必须全方位、精准化对接产业链。

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人才培养必须达到更高质量的挑战。当前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道路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信息型人才是新时代发展中强而有力的中坚力量。这些要求促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涌入了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动能。职业院校在立足现有培养目标实施教育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固有思维,重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快形成面向区域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面临着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教材,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很好的与专业对接,整合教材的能力还不适应中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如何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开发思路和方法,归纳特点、创新载体、开发案例,探索教材开发新模式,是职业院校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是面临着服务能力必须达到更高标准的挑战。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一大批产业园区,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中职学校在做好专业对接产业、社会培训等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合作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面临着内部治理必须达到更加现代化的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内部治理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职学校在继续实践提质培优创新发展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必须努力打破常规束缚,探索落实改革创新的新招实招,更加深入地推进内部治理现代化。

二、规划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大力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政治认同,强化价值引领,打造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协同的学生成长新生态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社会服务供给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到2024年,建成为一所全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指标及专业集群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建成一批建设成果,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劳动教育基地”、“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

(二)建设思路

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坚持“立足淄博、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发展理念,契合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淄博市“六大赋能行动”和“四强”产业需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主线,以依法治校为保障,实施党建领航等十大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制度标准与经验模式,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持与技术技能支撑,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职学校。

三、规划建设内容

(一)加强党的建设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职业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将十八大以来的主题教育常态化,抓牢意识形态教育。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学校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前行。

以开展“创先争优”和“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为主线,围绕“品格+技能”育人策略,注重党建工作创新,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品牌专业特色融入干部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强党支部书记、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内涵建设,形成“头雁”效应,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建成“党建+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创客空间”等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打造3个党建工作精品和优秀案例,形成示范引领。

建设学校“围绕三教改革抓党建,立足三全育人促发展”党建品牌,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互促共赢,为培养新时代未来工匠,推动学校在高水平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始终,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党支部集体研究决定。加强教师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统筹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

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以理论武装、责任落实、阵地建设、队伍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扣紧“明责、履责、量责、问责”四环相扣的责任落实“闭环链条”。严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落实教材、出版物等编写、选用审查机制,宣传信息审核发布机制,校园安全稳定、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等。

2)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和“先锋引领”专项活动。在学校党员中继续开展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创新党员教育活动载体,丰富党员学习培训形式,注重互动和引导。深入开展“四比四争”专项活动。党支部和各党小组通过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一系列活动载体,设计开展活动载体、搭建发挥作用平台,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提供优质服务、团结凝聚群众。在职党员主动到“双报到”社区报到,亮明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积极回应基层和群众关切,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的具体问题,展示新时代职教人的良好风貌。建立健全“党员结对帮扶”长效关怀鼓励帮扶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帮扶活动,切实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和困难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依托“学习强国”和“灯塔党建”信息化平台,利用“时代先锋”等央视经典栏目和“道德讲堂”等学校活动,加强党员干部、教师廉政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实施党员量化考核和积分管理,评定“先锋之星”,在教工党员中开展“立德树人当先锋”活动,在学生团员中开展“立志成才当先锋”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先锋引领人物”。深入开展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落实“三会一课”,规范党员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培训,联合开展“企业理念”“制度规范”“技术技能”“质量效率”“奋斗故事”“工作创新”等主题式沉浸式体验教育活动;将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周村商埠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为省级课题,形成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

3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实施“党员先锋、支部堡垒、为民服务、素质提升、基础保障”五大工程,带动学校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创建省级星火志愿服务队,创新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服务品牌,争创省级书香工会。聚焦“凝聚师生、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促进和谐”四个维度,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分众化、制度化的群团工作方式,形成党建带群建“五个共同”工作模式,形成以“党旗引领”“红色传承”为主题的育人典型案例。以“工作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精细化”为驱动,优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打造融入淄博机电元素、体现职教特色的群团工作品牌。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将品牌专业特色融入干部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强党支部书记、党员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内涵建设,形成“头雁”效应,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拓展“党建+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创客空间”工作模式,开展“中国梦”“青春梦想”等主题班会,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历史使命”“一马三司令”等学生主题教育红色研学活动,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特色+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深化“一校一案”党建创新工作,打造3个具有淄博机电本土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思政铸魂、匠心浸润、价值引领、项目引导”四位一体思政育人格局,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服务育人发展理念,建成学生社团服务、劳动技能、心理健康成长营、创新创业服务等五大服务中心。构建“首席领航、学生自治、文明礼仪”三大工程,形成学校“升学就业齐发展、学历技能双提高的”的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落实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材之中、进入到课堂之中、深入到学生头脑之中,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社团、家委会等途径,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主开发《中职生礼仪教程》《经典电影赏析》《我们的节日》等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弘扬培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打造校园品牌,形成学校育人理念实证研究成果。

2)开好公共基础课。完善层级化、递进化、多元化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体系,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达标及检测标准并实施。规范使用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公开课+教研+课题”三级教师成长体系,夯实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3)建设思政大格局。建立“思政育人、专业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四位一体”思政育人格局,做新思政课程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成立教学团队,分类别、分批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成立学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开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培训研修、政策咨询,引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创新。建成山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打造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1个。打造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结果有考核、成果有固化的课程建设典型案例2个,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2门。

4)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推进“人文素质大讲坛”“励志讲坛”“立德讲堂”等品牌活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坚守“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拓展实践育人渠道,广泛开展社团、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艺术节、公益宣传等活动,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互补。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营造文化育人环境,深挖厚植工匠精神。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大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常态化。定期推出家长成长教育课程,升级改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百日成长营”品牌,建设课程资源。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6)推进体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体育综合改革,构建增强学生体质的课程加活动体系,每学期进行两次健康水平测试。探索实施每天集中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每名学生掌握3项运动技能,每年举行3次全员参与大型集体活动的“333”体育健康体系课程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省级品牌。完善“333”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在2个以上国家级体育赛项获奖。

7)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进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和方法,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和多种形式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完善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健全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全社会联动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创建法治特色教育基地,组建法治教育宣讲团,丰富学生的法治教育实践,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信仰,培育全体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制素养,创建区域特色法制教育品牌。

(三)强化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与思路

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对接淄博市“四强”产业和周村区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突出建设基于产业链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使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一批在山东省有知名度、影响力的一流专业,专业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按照“对接产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聚焦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的思路,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设专业发展机制。建构“发展规划+评估+预警与退出+双向对接”一体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时开展调研,分析产业布局与专业设置情况,在现有各专业招生、教学质量、师资、实训等条件基础上,实施专业数量和结构的调整,及时开设新专业、淘汰或转型升级过剩专业。通过发挥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与产业之间的杠杆作用,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专业空间结构布局与产业集群布局的对接、专业层次结构与职业岗位技术等级相对接。

2)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与课程体系重构。引导专业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全面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引企入教”,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与课程体系重构,完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岗位对接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展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发校企“双元”合作的特色课程和优质资源。

3)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和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国际教学资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群内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国际水平、企业特色、开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引进合作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将企业生产项目转换成教学项目,校企协同开发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所有教学环节的优质颗粒化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结构化课程。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1+X培训资源。

4)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山东省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积极推行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1+4+1三段递进、校企相融”(即学校理论学习1学期,校企合作教学4学期,校外顶岗实习1学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促进技能型特色人才培养。

5)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立足山东省重点产业和淄博区域产业实际,在广泛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实训设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高素质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动态调整汽修、电商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四位一体,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并推广应用,实施“1+X”证书认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主体,三方向”课程体系,形成精品课程思政2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部,校企合作编写活页式教材3门。

创建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省青年技能名师2人、市教学名师2人、市骨干教师3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打造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专家1人。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或教学能力大赛荣获省级以上荣誉3项。专任专业教师高级职称达28%以上,高级工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达98%以上。

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值达500万元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100%。校企共建1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虚拟仿真性实训室。依托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各特色专业合作协议满2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不少于5个,其中品牌企业不少于3个。

打造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平台。建设集教学、实训、练习、考核一体的《电器及PLC控制技术》等10门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年更新率12%以上,打造国内领先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持续扩大资源的区域共享性,建成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年培训学生和员工500人。积极承办技能大赛,力争取得国家三等奖以上成绩,形成赛事优秀案例1项。形成“赛教融合、赛训融合”的新格局,提升师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将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定期举办专业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推广建设经验,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方面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课堂革命,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实现知行统一。

(四)深化教学改革

1. 建设目标与思路

实施“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并深入推行“1+X”证书制度。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深化教材改革、创新评价模式为重点,以打造高质量课堂、创建高水平学校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1)创新融合育人机制。聚焦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深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完善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并深化“4+1+1”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探索将1+X证书和专业人培方案、课程标准及专业教学的融合方案。开展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商用车销售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1+X”证书培训。建立并完善“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技能大赛”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相关的制度。

2)深化教学模式改革。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出台《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式,中餐烹饪推行接近真实企业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形成“真实化、行业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各专业积极促进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活页式教材改革。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完整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本、编写“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功能插页”三位一体活页式教材3本,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作手册式教材3本。

4)学习成果认定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通过与职业岗位现实工作情境及评价操作的参照比对,构建真实性评价设计模型,制定并完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形成基于能力标准的学习成果认定办法。建立并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和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1+X”证书等元素;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经费预算

此项建设任务预算投入800万元。其中第一年260万元、第二年310万元,第三年230万元。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双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1.建设目标与思路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以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为目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教师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深入推进校企共育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实施“四促”工程,构建教师分类分层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构建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处室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师德教育计划和方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新任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的同时,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界定师德红线,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并纳入到年度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评先推优中,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故事会、报告会等构建促进师德师风提升的培养体系。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典型选树和表彰活动,形成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2)构建教师素质提升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制定《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施方案》,实施以“四促”为重点的能力提升工程,即“以学习促提高、以实践促发展、以反思促提升、以课题促成长”。对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建立新教师培训考核机制,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促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完善“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评审机制,每个专业都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学创新团队。

3)落实教师配置标准。建立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挂职锻炼,制定《校企专业人才交流办法》,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构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在合作企业建立10个教师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融合、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实施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校企研发项目为载体,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遴选4名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制定培训计划,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

4)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每年从行业企业选聘优秀企业家、工匠(大师)各20名,担任学校产业导师;聘请50名具有丰富生产、设计、研发及管理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兼职教师库,强化教学理论、教学能力培养,打造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发挥技术能手、产业导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组建省内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多措并举加快教师团队成长,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培训、业务比赛、大赛指导全面推进,建设优秀教学团队2个,形成教师梯次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获得一批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完善教师轮训长效机制和梯次培养机制,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形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四级梯次培养机制。

6)创新教师评价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破除“五唯”顽疾。制定《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教学目标绩效考核办法》《专业群评估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提升意见》等制度,完善团队激励机制,根据团队成员任务完成质量,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全面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经费预算

此项建设任务预算投入400万元。其中第一年130万元、第二年130万元,第三年140万元。

(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对接区域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打造现代学徒制试点样板。以汽修产教融合基地、技能技艺传承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为抓手,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能力。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深化知味斋商埠文化产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形成中职学校混合所有制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校企双方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一体化、招生招工一体化、协同育人一体化、校企导师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办学格局,实现“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过程职业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双赢。建成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6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建成5所教师企业流动站。校企深度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增加教师挂职锻炼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数量至10个。引入企业文化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制度建设及实训项目的开发,为校企合作双方共赢提供有力保障。

2)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顺应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共同制定教学管理条例和制度。推进“场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引企入校,实现企业真实项目实训、企业真实场景再现、企业技术人才现场指导。结合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标准,以多元综合岗位能力为目标,融入“1+X”证书和思政元素,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完成企业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总结提炼场景教学方法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3)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技能技艺传承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为重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为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心、实践教学中心。同时向区域行业企业、政府机构开放,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技能创新应用等支持服务。聚焦新景表业、西铁城精密机械、新华医疗器械等本地龙头产业,建设智能制造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项目的建设,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

4)职教集团建设。组建或参加淄博高端装备制造、烹饪职业教育集团,依托集团成员,开展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基地。建立共享资源,实现校校、校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强化淄博职教集团和淄博职教联盟的校企粘度,围绕“专业招生、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和创业就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校企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决策、执行、协商、投入、考核和监督等日常工作机制;完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制度体系;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探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参与已加入职教集团各项活动,新成立2个市级职教集团。

5)构建校企合作人才评价机制。校企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动态评价。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评价制度,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实习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将“1+X”证书融入课程体系,完成企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6)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推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规章制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元共建”办学体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深化与山东新景表业公司、西铁城精密机械公司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合作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校本教材,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多元化办学。在总结完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基础上,将汽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学校其他专业纳入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总结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创建商埠文化产业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校企双方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教融合。

(七)提升信息化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技能实训室等,推动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开发与应用能力,增强教学信息和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优化教育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推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制定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升方案,创新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应用系统,升级教务、学工、图书、“一卡通”、财务、收费6个管理系统,补足应用短板,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能力,打造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的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新模式,建设内容新、环节全、覆盖广、可扩展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完成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科研、资产、预算和财务控制6个管理系统。建立应用系统运行保障制度、监督平台,深入使用应用系统,变革管理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深度发展。

2)建设智慧教育硬件设施。推进模拟仿真软件在各相关专业的使用工作,完成多媒体教室和实训教室智能化改造升级工作,建成与专业教学特点紧密结合的交互讨论教室、远程互动教室、虚拟仿真VR交互教室,把有限空间教室拓展成为网络空间教室的终端。推进应用业务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建成数字化技能仿真实训室,VR空间仿真实训室,虚拟感知实训室,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全面建成物联网硬件基础。

3)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法新模式,加强面向学生的课程思政课资源建设工作,在教学管理上将课堂管理与网上跟踪综合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上转变为教室、实训室与网络等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大环境。加强面向家长的课程思政课资源建设工作。依托中国知网等,发挥知识行业优势,聚合产教研知识,服务专业与课程、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推进知识服务水平提升,建设省级高水平教学平台。

4)开展混合式教学。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组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支撑团队,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能力大赛、信息化技术培训、信息化课程制作等途径,全面提高师生信息化水平,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信息化技术队伍。开展混合式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教学研究工作,使信息化真正应用于教学,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办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助力构建虚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新模式。

5)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利用云技术,建立跨时间、空间的共享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和分析服务: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支持网上协同办公,促进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继续加强实习实训研究工作,促进加快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步伐。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加快学校办学的新征程。

(八)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推进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对接共享,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形成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机制,在教学标准、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与中美、中德等国家合作,建设合作办学试点,与试点单位共享教学资源,依托试点举办一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创建具有国际化思维的“教师教育创新团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国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到5%以上;对接2个外资企业,建设实训服务中心;建设机电专业2门国际互通互认的课程标准。建设国际化标准示范培训中心。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与美国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鲁加”(国际)信息产业学院,依托合作举办一次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美国加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设“鲁加”(国际)信息产业学院(试点),依托学院,牵头开展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形成中国特色职教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路径,促进毕业生境外就业和人文交流,实现毕业生海外就业20人,20人次来自美国、德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

2)探索国际深度合作。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外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行业标准和需求,引进国际化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助推“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创新团队。推广符合本土实践的国际化标准,服务企业。

3)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捷泽国际教育交流(山东)有限公司、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紧密协作,联合共建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技术服务、产品升级、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推广等为一体的实训服务中心,中心下设1个技术转化推广服务中心,2个实训室。该中心支撑技术创新平台、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国际化共享型技术技能平台的技术服务,满足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任务,为淄博市周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加强教师出国培训。派出3名教师参加国际培训,探索学校与发展中国家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职教内涵建设的路径,形成我校以师资队伍建设带动职教内涵建设的路径,使具有国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到5%以上。

5)服务“一带一路”、提高资源与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能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完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毕业生海外就业和人文交流。建立国境(外)友好院校1个;合作办学专业1个;培养国内国际化技能人才10人;实现毕业生海外就业20人。

(九)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全面实施学校章程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完善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发挥学校党支部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内部运行管理,以班子带干部、以干部带群众,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以党支部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专家咨询委员会、重大事项议事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协同治理的“1+5”治理体系。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民主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规范学校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学校专业委员会运行机制和民主参与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校,根据学校章程,建立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管理制度体系

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自我评价机制,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实施高水平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形成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机制以关键目标绩效考核为核心,建立学校、部门、项目三级管理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创新自主化、常态化、动态化质量保证与绩效考核融为一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现代化手段介入的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畅通监督评价渠道,建成学校融媒体新平台,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增强学校治理评价公信力,打造学校民主治理新样板,培育学校现代治理文化、凝炼学校治理高端成果、推进治理手段现代化多维共进,提升学校治理新高度。

3)提升管理队伍水平。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校长及副校长积极参加国家、省级校长培训学习,学校制定内部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实行评价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校级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全面提高校级领导班子治校的国际化视野,形成学校管理的新模式。

4)提高教改指导与促进能力。完善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具体实施工作。形成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运行监督机制,深化对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指导和促进。

5)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围绕组织机构、党政决策、资源配置、教学改革、制度运行、绩效激励、制度创新等方面构建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学校制度建设委员会完善制定学校《制度管理办法》,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立项、审核、征求意见、发布、废止和解释程序。定期监测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状态,评估规章制度实施效果,建立制度动态反馈改进机制,形成规章制度管理良性循环。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的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明确主体责任,推动内部诊改工作有效落实。一是推进党务管理、后勤管理层面的诊改工作,提升党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能力;二是推进专业和课程层面诊改,借助专业管理平台、云课堂的作用,生成、采集、分析、运用各类数据,促进专业课程诊改主体的自主常态化诊改;三是推进教师和学生层面诊改工作,完善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档案,实现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和全面发展。

6)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实行“条块结合、分部管理”教学管理模式,成立以专业部主任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团队,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机制,建设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改进机制。制定并实施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量化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机制,实现目标管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公平。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有专业技能水平,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7)建立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完善管理育人和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党团管理、学习管理等制度建设,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发挥群体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构建心理育人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4场,形成心理育人典型案例4个。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增强供给能力,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合理诉求,建成“服务育人示范岗”8个。

(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建设目标与思路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多措并举,为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成立校企融合就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建设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根据周村区产业结构特点及人才类型,开发30门培训课程。总结教育教学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机电”经验。

2.建设内容与措施

1)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建成中职教育、开放教育、农民教育、社区教育“四位一体”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综合平台。通过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共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与鉴定等项目的服务。创建全国高水平培训基地,健全“学校+基地+教学点”三级办学体系,开展学历提升、中短期各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创业指导,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港口产业输送高水平机电人才,更好的服务海洋强省建设。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创建海洋强省“双创”培训基地,建立创业培训机制,为我国环渤海工业带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到2024年,服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能力保持中职学校领先地位,努力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动者,推动学校与头部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提升学校满意度。构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完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及家长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深化校企用人单位及家长对人才评价的模式改革,建成新时代中职生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满意度居全国中职学校前列。

3)做好非学历培训。依托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办好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书法、绘画、舞蹈健身、民族器乐、护理等多样化教育培训服务,每年接纳培训3000余人次,发挥学校服务地方惠及民生的作用。依托学校培训处、校企合作平台,为学校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探索路径。完成一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做出职业学校应有的贡献。充分借助学校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对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建档立卡,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企业员工培训、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终身教育,每年接纳培训5000余人次。

4)做好示范引领和辐射。探索形成发展中国家职教优质资源“输入-内化-输出”的路径;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形成中国特色职教资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的路径。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范例,辐射、带动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协同发展。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总结建设成果,力争在项目建设期内形成相关典型案例。牵头组建一带一路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吸纳世界各国成功职业教育经验,辐射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职教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周村区政府牵头成立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成立由区副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和体育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进“双高计划”申报、建设整体工作,研究决定重大问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双高计划”申报、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双高计划”建设重大事项。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监控小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方案制定、实施推进、监督评价进行咨询指导和监测评估,建立校内条块协同联创机制。政校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全力确保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二)顶层设计

解读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确保改革政策落实。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激励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奉献、敢闯敢试,为“双高计划”建设献计出力。

(三)制度保障

为确保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学校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建设负责人岗位职责》《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建设考核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四)过程管理

规范工作流程,落实项目实施管理。分解高水平学校建设任务,实施项目管理,组建工作专班,制定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对建设进度、阶段性成果、资金使用与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制定“双高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落实建设项目各主体责任,明确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依托质量管理平台,细化考核指标,保障“双高计划”建设有效运行。

(五)经费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加大特色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将特色项目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并设立项目建设资金辅助账目,保障特色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的科学论证,严格项目审批,做好项目资金预算、决算,接受项目建设经费专项审计,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

2022-2023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2022-2023学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区教体系统20222023学年工作精神,正确分析形势,明确思路,夯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有解思维,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认真落实“一校一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教事业为宗旨,以“潜心教书育人,精细规范管理”工作主线,以“省示范校”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职教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打造高水平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引领,树立“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而个性发展”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升学就业齐发展,学历技能双提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五最”校园,积极完成“民生社会建设要率先突破”教育事项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求突破,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会,大幅度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精准防控,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万无-失。按照《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要求,压实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保障防控物资,切实做到精准精细防控。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麻痹厌战松劲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落实“一校一案”,细化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疫情应急处置,确保科学有效防控。加强日常防控管理,实行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新模式。做好重点人群摸排检测管控工作,实行“测温+健康绿码”入校,严格落实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二、切实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全校大局。

1.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班子成员努力做到“四个一步”,即政治理论先学一步,师德风范高出一步,教育业务上升一步,管理能力突出一步。扎实开展“提高质量,我当模范”主题活动,号召全体党员争做师德建设模范,争做过程管理模范,争做教学工作模范,争做教育科研模范,争做团结协作模范。

2.思想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群众中发挥好“四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保护作用;党员教师必须要做到“五个有”,即党性有彰显,师德有特色,教学有个性,工作有创新,群众有口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课题研究,教研组交流发言等活动,党员都必须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3.组织建设: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民主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维护班子团结;对教体局教育工委的决定坚决贯彻执行;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用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团结同志,创造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组织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4.作风建设:继续巩固学校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坚持“勤俭办学,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促成学校教师整体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上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巩固文明单位的成绩,提高创建文明单位质量。

5.党建文化阵地与制度建设:重视党建文化内涵的提升,将党建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党建文化阵地。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校。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建设,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的工作意识、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

6.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履责情况管理制度,构建以廉政谈话为载体的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集中性、经常性和专门性廉政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定期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制度,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谋划部署,同步组织实施,同步检查考核。夯实“一岗双责”,根据工作分工,落实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两手抓、两促进,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完善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问责追究制度,提高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引领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

7.学校工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立足于为教职工的愉快工作服务,为教职工的幸福生活服务,为教职工的成长发展服务,主动关心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不断提升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倡导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建立师德常规教育学习制度,在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学生,严谨笃学,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树立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弘扬高尚师德,倡导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三、积极推进省示范校建设项目,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认真落实“一校一案” ,进一步明确“发展特色职教  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照任务清单,强力助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积极推进省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

1.继续投资完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建设跨专业类别的技能创新平台,实现生态农业数字化远程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打造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2. 继续投资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汽修、机电实习实训室,确保本学期达产达效,实现职业学校传统的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四、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思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技能实训为推手,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上档次,上台阶。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省、市优质课评选、教学能力大赛开展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两课”比赛、教学能力大赛、课堂教学竞赛、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各级赛事。通过参加上级培训、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校本培训、参与行业企业调研与实践、经验交流、个人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大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师实操技能的提升。鼓励教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引导教师努力提升技能水平。高薪聘请企业学历高、技术好的人才到学校兼职,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和特长,并利用引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在校教师的成长。 

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及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兼职教师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起兼职教师业绩考核档案,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把兼职教师纳入专任教师的管理中,教学管理上对专兼职教师一视同仁。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考核方法,给兼职教师一个正确的评价及信息反馈,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等评价材料装入教师的业绩档案,作为续聘或解聘的依据。

2.做好学分制工作,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内涵发展。

探讨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思路,试点研究“学分制”;实行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变,对现有的专业课程实施全面改革。一是对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体现综合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要求;二是开设选修课,允许学生部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专业。建立普通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大类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的思路;打破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体现专业大类学习的基本要求,限选课体现专门化方向,任选课体现爱好与特长的培养。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保证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规格,又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既能快速地适应劳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建立依托社会、行业、企业的学生评价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探索教学业务督导的改革,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管理内涵发展。

教师座谈。教务处将不定期的组织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座谈,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

教学绩效的检测评比。本学期借助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教学绩效的检测评比方式,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督查听课、现场测评、学生评教评学、业务抽检、业务考评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学督导管理。

“优质课评选”活动。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每位教师必须至少讲一节公开课,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有总结,有教学反思,有评课记录。通过听课、评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注重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定期检查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积极组织部内教师听课、评课。

4. 坚持项目引领,加强专业建设。

以品牌专业、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各级课题、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项目为引领,加强各专业建设。做好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的建设和验收工作。

健全各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调研和专家指导,制定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

5.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狠抓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切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本学期,将继续抓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采取随堂听课、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本学期将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严格教学纪律。加强课堂巡查、教学秩序检查。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加大对听课检查的力度。加大教学工作的检查力度。随机(事先不通知)抽查教师到岗、授课情况、备课情况,实施先周备课,专业部每周五检查备课情况,教务处随机抽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管理,规范专业技能实验实训教学。各相关专业技能教师必须按照实训项目进行实训和考评,严格按专业计划组织学生实训,保证进度和质量。

6.狠抓学生技能竞赛,充分突出职校生以技能为本的原则。

建立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竞争机制,加强学生技能培训,重点培养优秀学生,从2022级新生中选拔,入学稳定后开始集训,为明年大赛做准备,完成大赛选手梯队建设。

学期初召开技能大赛总结交流会,从选手的选拔、训练、比赛全过程寻找今年大赛存在的问题,针对明年的技能大赛做好优势项目竞赛计划的制订工作,从学生的选拔开始,研究比赛规程,制定竞赛的辅导过程,争取师生竞赛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做到每项竞赛期初有计划、训练过程的记载及检查落实、后期有模拟、总结及反思。

组织大赛辅导教师外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让辅导教师和队员到优势项目学校学习、训练;邀请相关专家、裁判、评委到校指导大赛训练;认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切实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大赛辅导教师队伍。

7.加强教科研工作。

加强教科研教师团队建设,加强教师教科研工作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科研业务能力及素质,让更多老师加入到教科研工作队伍中来,将教学研究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区级、市级及省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等工作;做好已有的课题或相关精品课程的常规工作,以及相关研究工作的申报或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或验收等工作;做好名师送教工作。

8.多措并举,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复习指导,切实做好职教高考复习的备考工作。针对2023的高考改革,提前做好2020级学生技能实训的安排,提前做好课程的调整。协调做好文轩、诚成、儒师的招生和管理工作。

9.安排好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结合学生实习就业的安排,搞好专业调研,为设置与岗位对接的专业系统课程做准备。

五、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把握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秉持“适合教育、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中职生实际,着力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革创新学生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理念。

认真落实学生一日生活常规,以强化学生日常管理为抓手,创建优良的学风班风,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创设优美生活环境。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做好新生的军训教育、专业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学生教育,继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指导学生会工作,做好学生会干部培训工作;组织好学生评优及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关工作。注重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研讨交流会,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认真落实班主任值班制度。

积极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加强团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工作的战斗力,积极开展创造“先进团支部”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纪念“一二•九”、元旦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倡导健康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

利用学校校园广播、电子屏和各班教室的黑板报及学校的宣传栏对青年团员进行教育。认真组织办好黑板报。同时,充分利用校广播室、橱窗、电子屏等宣传渠道,搞好学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影响。

六、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

做好今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与管理工作。根据省市电大开放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电大开放教育工作实际,认真做好招生、教学管理过程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完成电大开放教育招生110人的任务。认真学习领会省电大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规则),积极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加强课程责任教师的落实与培训。配齐配全每门课程的责任教师;加强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的落实;配备专门教师,结合本校实际,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上好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帮助学生了解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尽快适应开放教育学习;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落实。加强网上教学工作、形成性考核工作的落实。

社区教育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社区活动。

全面做好2022年下半年培训工作。做好普通话考试、全区继续教育考试等各种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区域内企业在岗及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成长劳动力等各类人群的烹饪、面点、家政服务、生产、消防安全教育、茶艺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技能的培训工作,完成培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的任务,开展安全生产、消防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残疾人职业技能、区外红色研学活动的培训。

七、扎实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完成全区、文昌湖区3000余人综合实践活动及1200名学生区外研学实践活动任务。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牵头成立山东省中小学实践基地教育联盟。与周村区科协、文旅局合作举办科普进社区、传统文化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承办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业务比赛。继续进行各项课题研究工作。继续做好东校园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和安全工作。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八、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始终把安全工作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使安全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外来人员引领制度、上课期间学生外出登制度、24小时干部教师值班制度、任课教师上课点名制度,增强隐患检查、整改力度。加大投入,增强三防建设。

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栏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网络安全、防煤气中毒等专题安全教育。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每周督促班主任按时发送“周末安全提醒”,及时完成安全教育平台的各项安全培训、安全专项活动。做好冬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增强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逃生疏散能力,定期组织举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发挥安全“六校长”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1.健全落实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类安全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并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集体外出和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做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使安全工作规范有序。2.健全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与考核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履行各自岗位本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学校安全工作“人人都要抓,人人都要管”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1.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必须按要求开设安全教育课,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知识教育,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教育。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月”、 “‘ 119消防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每天一分钟”、节假日放假前半小时”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寻求安全教育载体,拓宽安全教育工作思路,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3.健全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深化演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确保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师生应急演练。

                                     

 

2022-2023学年工作总结

2022-2023学年,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规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教事业为宗旨,以省高水平学校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职教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第一部分   取得的荣誉及承办活动、参加体育比赛情况

一、本学年取得的各项荣誉、表彰奖励情况

序号

名称

时间

级别

表彰单位、部门

1

遴选为2022年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区

2023.03

省级

省教育厅

2

荣获2022年度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A”级等次

2023.03

市级

淄博市教育局

3

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2023.06

国家级

教育部

4

获评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

2022.07

省级

省教育厅

5

获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

2022.12

省级

山东省教育厅

6

荣获淄博市教学创新团队(中餐烹饪、幼儿保育)

2022.12

市级

淄博市教育局

7

入选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3.04

省级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8

认定为山东省2022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智慧助老-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

2022.11

省级

山东成人教育协会

9

认定为淄博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智慧助老:老年人就医过程中智能手机的使用)

2022.11

市级

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
淄博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10

荣获2022年度“淄博全民学习网”应用推广先进单位

2023.02

市级

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
淄博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11

入选第一批淄博市科普专家工作室培育对象

2023.01

市级

淄博市科学技术协会、淄博市科学技术局

12

当选淄博市中小学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2023.05

市级

淄博市教育局

13

团委被评为“百佳青春团队”

2023.05

市级

共青团淄博市委

14

荣获淄博市规范化食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2023.05

市级

淄博市教育局

15

荣获淄博市公园式(园林式)单位,

2023.02

市级

淄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16

学校学管处荣获周村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2023.04

区级

周村区总工会

17

荣获周村区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

2023.03

区级

周村区关工委

二、本学年学校承办活动、经验推广情况

序号

名称

时间

级别

组织单位(部门)

1

承办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2023.05

省级

山东省教育服务发展中心、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

2

在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中作《奋进中的周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题发言

2023.05

省级

山东省教育服务发展中心、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

3

承办山东省第四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及优秀研学课程评审活动

2022.07

省级

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4

在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室配备标准编制研讨活动发言

2023.03

省级

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

5

为江西省政协教育考察团介绍办学经验

2023.05

省级

江西省政协

6

为安徽滁州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介绍办学经验

2023.03

市级

安徽滁州市

7

李滨校长受邀参加《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2023.04

省级

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

8

学校代表淄博市参加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

2023.05

省级

省教育厅

9

参加市新闻办组织召开的2023年职业教育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办学经验

2023.05

市级

淄博市政府

10

为山西大同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介绍办学经验

2023.06

市级

山西大同市

11

在全市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座谈会做典型发言

2023.05

市级

淄博市职教研究院

12

为包头市昆区教育考察团介绍办学经验

2023.06

区级

包头市昆区

三、本学年学校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情况

序号

名称

时间

级别

组织单位(部门)

1

周村区第二十二届中小学阳光体育节跳绳比赛中获664

2023.03

区级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

2022年全国跳绳联赛获2033铜成绩、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2022.12

国家级

全国跳绳推广委员会

3

学校跳绳队在亚洲跳绳锦标赛获得6枚金牌并打破5项世界纪录

2023.02

亚洲

亚洲跳绳联合会

4

学校跳绳队在全国跳绳联赛线上总决赛获得15个第一、5个第二

2023.03

国家级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第二部分   常规工作

一、党建引领  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示范引领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一是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本学年共召开党支部会20多次,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党建责任体系,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层层分解确保党的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认真撰写党组织评星定级自评情况报告,从严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从严抓班子自身建设,优化干部队伍。9月份进行支部换届选举,成立了新的支部领导班子,提拔副校级1人,干部交流1人,培训锻炼年轻干部,优化干部年龄结构。

(二)强化学习   持续增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素质强本领。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健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等内容作为学习重点,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深化研讨效果,做到读原著、悟原理。充分运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等平台,定期推送党建学习内容,做活“自选动作”,夯实党员干部素质基础。围绕迎接、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知识答题。

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引领把导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召开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加强意识形态分析和研判。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原则,开展正面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对学校微信群、办公电脑等为媒体的监督检查,防止和清除各类不良信息或网络谣言,做好舆情风险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妥善化解舆情负面影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亮点,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校园好声音。疫情防控期间,及时通过移动办公软件、微信、QQ工作群等平台,宣传贯彻权威机构和上级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和预防知识。便于广大师生及时学习掌握新型冠状病毒预防、个人防护等知识,教育引领全体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转载非官方发布的各类有关疫情信息。

三是抓好主题教育,坚持学理论与查问题结合,坚持摸实情与破难题结合,坚持主题教育与迎接、宣传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广泛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

四是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纪念中国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辉煌历史和不凡历程,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大力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组织政治性、群众性和先进性。

五是主题党日活动丰富,特色突出。在党支部的安排下,我校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31日,组织党员师生志愿者去城北路街道办事处沈家村大棚种植园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多措并举助力春耕;310日组织全体党员前往金舟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性体检实践活动,接受思想洗礼,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六是扎实推进党建创新项目,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成效显著。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打造“围绕三教改革抓党建,立足三全育人促发展”党建品牌,围绕“品格+技能”育人策略,加强党支部书记、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内涵建设,形成“头雁”效应;通过“四比四争”活动,发挥党员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重点人群,加强青年教师思想引领,思政教师孔美第一时间让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堂、进学生头脑,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宣传报道。实施“党员发展双培养”工程,把中青年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中青年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本学期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淄博名师1人,齐鲁名师和齐鲁名班主任候选人各1人。

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组织党员教师带头执教公开课30余节次,组织思政课“首席教师”和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第一时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七是群团活动多姿多彩。坚持党建带团建、带工建的工作思路,支持群团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学校党支部领导学校团支部工作,指导开展青年团员的主题学习活动、“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和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志愿服务等,深化青年学生对“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认识与实践,强化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二、安全第一    抓好校园安全工作

本年度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省市区教育部门安全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工作管理,以学校稳定和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为重点,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创学校安全管理体制工作的新局面,学校被评为淄博市平安校园。

2022年下半年疫情防控期间,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务,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召开防控工作会,研究部署防控方案,建立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分部、班级、家长四级联防联控工作联系网络,与周村区疾控中心、城北路派出所等共同建立防联控机制。积极进行疫情防控日常物品储备;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消毒整治;完善各种制度和预案、防控流程图,使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不断调度工作落实情况,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学领导小组召开线上教学工作会议,明确线上教学形式、辅导时间、课程安排、学习保障等各项措施。各专业、学科授课均采用网络授课形式;教务处、专业部、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线上教学工作安排》要求制定线上教学计划,提前准备好线上教学资源,按时为我校全体学生开启线上教学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QQ群课堂”“腾讯课堂”直播等形式实施。97名教师开设了72门课程,2000余名学生参加了线上授课和学习。

三、职教高地不断突破   示范校建设通过市级验收

学校贯彻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政策及配套文件,落实 “一校一策”重点项目,20221010日,省职教高地建设专项督导组对我校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进行了专项督导,督促学校在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方面争取更大突破。

根据《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示范校建设方案》,学校制定任务清单,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示范校项目建设,保障项目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20221215日,市教育局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学校省示范校建设情况进行了市级验收评估,为顺利通过省示范校终期验收奠定了基础。电子商务、汽修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中餐烹饪专业分别获批市级一二批次特色化专业建设立项,中餐烹饪、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市级教学创新团队,与山东知味斋餐饮公司合作的中餐烹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

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数字化学校建设成果初显

学校进一步改善了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

投资400余万元,建成占地2240平方米,集科普展示、科普实践、育苗区等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数字农业示范园,推动“互联网+农业”产业模式的不断发展,扩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渠道,为学生和社会参训人员创造更加良好的“互联网+农业”的探究和体验环境,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更新了2个机房。新购置了32台一体机,对32个教室信息化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利用国家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从中国银行周村支行贷款2000余万元,购置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物联网络、智能管理应用平台、美术琉璃专业实训基地等所需设备,助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部分专业设施一期设备已基本到位,现正在调试使用。

五、职教改革不断推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深化

(一)校企合作以产定教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五共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优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因与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名单,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四批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校。山东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淄博宝达集团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名单,淄博机电工程学校与山东知味斋餐饮有限公司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五批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深化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引领山东新景表业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成立山东新景(国际)职业技术学校。参与了三个省教育厅选定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申报一个区域产教联合体。

(二)开展职业体验  感悟劳动之美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五育并举”的号召,利用职教大平台,通过“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学习与互动的平台,打造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虚拟VR喷涂体验、模拟驾驶……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符合学生兴趣的设置,让学生们体验到职业的乐趣,领略到职业教育的风采。

(三)职普融通促改革  两校合作同发展

在局党组领导下,制定周村区职普融通试点方案,实施职普融通办学。2023届毕业学生共242人由普通高中转为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学籍,分别为幼儿保育专业52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51人,电子商务46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53人,数控技术应用40人。

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高水平专业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立项省级特色化专业件建设,机电专业、中餐专业立项市级特色化专业件建设,完成中餐、机电两个省品牌专业验收。

六、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活力,调动教职工服务学生与管理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和项目课题研究。2022年中餐烹饪、幼儿保育两个教师团队被评选为市教学创新团队。1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名师。李滨校长被评为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左怀霞被评为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班主任郭健、赵兵周村区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

李滨校长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了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个省教改项目进行了终期检查;1217日,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并有2万元经费支持。2022年立项了一个省级规划、2个市级、5个区级课题。1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在校精品课程,1门精品课程被评为淄博市第四批精品课程。

2022年淄博市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共计7个参赛队26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大赛,其中有4个参赛队15人获得二等奖,3个参赛队11人获得三等奖。在2022年淄博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中,我校2人获得二等奖, 1人获得三等奖。

2022年获批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1个;周村区首席班主任2人;周村区家庭教育先进个人3人;周村区心理健康先进个人3人。

七、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20223名同学获评为省优秀班干部、18名同学获评为省优秀学生、9名同学获评为市优秀班干部、39名同学获评为市优秀学生的荣誉称号,同时有3个班集体获得省优秀班集体、8个班级获得市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先后有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4名同学获得淄博市郝守珍教育基金奖励。

(一)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2022年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3人次,淄博市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4人次。

在去年市赛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今年成功申报承办2023年淄博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智能财税基本技能”“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短视频制作”“婴幼儿保育”5个赛项。学生报名参加市技能大赛19个赛项,共计50人;教师参赛4个赛项,共计9人。

(二)提技能  促发展

实施1+X证书试点,有助于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今年是我校积极扩大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一年,全校申报了8个证书试点:“网店运营推广”“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幼儿照护”“汽车电商服务平台运营与管理”“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餐饮服务管理”“光伏电站运维”“数字影像处理”,共申报学生数280名,现已完成考证。

(三)重视双创教育  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学方针,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

20229月, 3个学生创业项目分别获得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2名教师获得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市级创新创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四)职教高考、招生人数迈上新台阶

学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按照对口升学和技能就业两个方向实施分类培养。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通过三二连读、职教高考等多种途径圆他们的“大学梦”,逐步扩大高职升学人数,提高高职升学层次。2022年,职教高考再创佳绩,共有590人报名参加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25人,高职录取465人,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2022年招生911人,实现新的突破。

(五)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本年度召开了秋季田径运动会和一次达标运动会,各班级每个月组织班级体育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八、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继续全省领先

(一)实践活动

依托学校大平台,利用基地南校区设施、器材优势,持续开展和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职业体验课程,完成第一学期初中4期、第二学期初中小学10期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任务,总计41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研活动

本学年基地新开发《水火箭》《刺绣》《肥皂DIY》活动项目;考察周边研学资源,开发以丁家村、宁家村为目的地的小学半天研学实践课程,继续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市级课题研究,着重构建科技、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大类的实践基地课程体系。

(三)有序推进教育创新项目

现代农业示范园经过一年的运行,现阶段,各种作物长势良好。当前,基地主要精力集中于初中和小学现代农业科技课程项目研发上。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小学完成4个相关课程的设计;初中按计划合计完成4个课程的设计工作。

(四)积极参与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和市中小学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各项工作

20227月,承办山东省第四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及优秀研学课程评审活动:20233月,参加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室配备标准编制研讨活动:20235月,作为发起单位,倡导成立淄博市中小学实践(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并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20235月,学校承办了山东省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联盟交流活动,并在会上作《奋进中的周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主题发言。

九、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稳步推进

2022年山东省社区教育联盟年会暨全省社区教育骨干研修班上,作题为《用心做活力多彩 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的先进典型发言。一名老师获得市级“百姓学习之星”的称号。荣获2022年度“淄博全民学习网”应用推广先进单位,一人荣获2022年度“山东终身学习在线”应用推广先进个人,2人荣获2022年度“淄博全民学习网”应用推广先进个人。荣获第二期“喜迎二十大 书香润征程”“书香淄博”阅读征文活动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四名。

(一)适应新时代,更名挂牌促发展

202212月,经区编办批准,“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周村分校”更名为“周村开放大学”,挂牌成立“周村区乡村振兴学院”,还加挂鲁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教学点、周村区社区教育学院、淄博市周村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校牌,为实施全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社会培训及全区普通话测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2秋和23春完成招生:开放教育135人;函授教育,2023级鲁东大学79人,其他29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各类在校生1378名。

(三)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及社区教育

“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大讲堂”走进社区,开展培训3期,140余老人受益;“文化大讲堂”进社区,进行培训2期,120余人参加。“中华传统小吃”技能培训班(困难职工职业技能等技能培训)6期,214人参加。与省戒毒监测治疗所联合为戒毒人员举办了“图形图像设计”职业技能培训,为期两周,有31名戒毒人员参加。

(四)积极推进《建设文化传承中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

与“知饮茶酒舍”合作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茶文化传承基地”;与“赵春艳剪纸工作室”合作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剪纸文化传承基地”;“淄博喜凤艺术培训学校(仲尼琴社)”合作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古琴文化传承基地”。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高质量升学和就业,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让更多学生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淄博机电工程学校

20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