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一中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844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9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一中规划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29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

2022—2025年工作规划

20222025年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定学校争创一流 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梦想践行“真诚做人 踏实做事”的学校共同价值观,聚焦品质提升,以学校改扩建集聚发展新优势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学校,建成区域品牌学校,向建设齐鲁名校的目标迈进为此,确定

一、2022-2023学年

目标:完成学校改扩建期工程;进一步用梦想和价值观凝聚力量,教育教学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措施:

1.强化改扩建工程专班职能,做好协调筹划、手续办理、协调工程进度、监督施工质量等工作,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2.强化理论武装、梦想和价值引领凝聚争创一流的正能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学校争创一流、师生幸福成长”的梦想和“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共同价值观的学习和内化。

3.实施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落实大单元教学,尝试项目式学习,实施“六个理解”为核心的“8421”共生教学和智慧纸笔技术精准教学;

4.强化教育科研,继续实施基于主题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

5.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评选星级家长;

6.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强化文明校园创建,编纂周村一中年鉴,挖掘马耀南等校友资源,搜集整理马耀南事迹材料,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在文明校园复评中力争优异成绩。

二、2023-2024学年

目标:全面完成改扩建工程;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争取立项全国文明校园,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措施:

1.强化对上争取、协调、全面完成改扩建工程并投入使用

2.持续推进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突出抓好劳动教育争取出成果,创品牌

3.总结主题课例研究,提炼形成阶段性成果;

4.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出台并实施新的教师考核方案。

三、2024-2025学年

目标:学校文化建设上水平形成校园特色文化,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学校成为区域教育品牌。

措施:

1.实施学校文化提升工程;

2.形成“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提炼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全面总结基于主题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成果,并高质量结题;

4.持续推进五育融合、全面发展,总结劳动教育成果,形成《劳动美》校本教材2.0。

 


团结奋进争一流 “提效争先”创品牌

——在2023—2024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教体局“159”发展思路,以“真诚教育引领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品牌打造为主题,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落实新课标、全环境立德树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校友马耀南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学校改扩建工程推进五项工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品牌学校。

一、驰而不息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1.根据上级部署,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继续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常态化开展规范的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大学习、主题队日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2.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筹备学校党组织建设新架构,履行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3.持续开展“三提三争”“四比四争”活动,坚持将“四比四争”与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相结合、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相结合、与评优树先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部党小组和党员作用,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课堂闪闪发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品牌创建。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抵御宗教渗透防线。

5.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6.持续深化党建创新项目“学党史、唱红歌、颂党恩、跟党走——3431大手拉小手筑梦新时代”的实施。进一步丰富内涵,及时凝练总结,打造学校党建品牌,持续提升党团队一体共建水平。

7.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任务。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责任和监督责任“三张清单”;争创“清廉校园”。

8.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继续抓好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文明教师评选,持续强化师生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教育,在文明校园复评中力争优异成绩。

9.进一步强化教育宣传,聚焦学校重点工作和学校品牌建设通过融媒体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讲好一中故事、传播一中声音,举旗帜、聚民心、展形象、兴文化、育新人,进一步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关心一中、理解一中、支持一中,着力优化一中教育发展环境。

二、持续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以“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研究落实学校全员、全科、全程、全方位育人途径和策略;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完善“大思政”格局,通过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学科德育思政因素的深度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主题课例研究、课堂评价维度的完善实现课堂从“教书”到“育人”价值延伸、“教书”和“育人”的一致、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通过准确有效的内容和形式获得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观念的有效影响、价值的有效塑造、行为的有效引导这个系列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2.开设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设校友马耀南事迹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红色教育课程品牌争创区市“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3.继续强化德育和劳动教育。各处室各年级各学科一入学都要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加强以国防教育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抓好军训、升旗等环节,发挥马耀南、马函三校友英烈榜样作用;强化学科德育构建课程思政;通过重大节日教育、仪式教育、传统文化等,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建设,继续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开展书香家庭、智慧父母、星级家长评选活动;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强化心理健康筛查和教育、毒品预防教育。争创区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市级毒品预防先进校。提升劳动创新项目,做好项目的深入实施与阶段性总结提炼,发挥好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示范引领作用。

4.聚焦课堂、强课提质。自觉规范办学行为、自觉落实校内减负,强化手机、睡眠、作业、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继续推进新课标落地,落实大单元教学,尝试项目式学习,深化“六个理解”为核心的“8421”共生教学,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继续推广大数据精准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尤其要继续深化作业优化设计与管理研究,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健全作业管理制度,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切实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午餐班和午餐课程管理;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始,强化社团活动开始的监督检查和成果展示,完善课后服务制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5.继续推进全民阅读,开展学生读书展示活动。发挥好孔子学堂、图书室、阅览室和图书报刊等资源作用,认真总结读书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读好书、做好人,用书香浸润校园、用书香滋养心灵,在区“智慧之星”读书节各项赛事中争取优异成绩,争创市级书香校园。

6.继续加强艺体工作。开齐上好艺体课程,强化艺体集体教研,进一步规范艺体课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丰富学校艺体课程“超市”,“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学生艺体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组织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篮球联赛等校级赛事,力争市区运动会、艺术节和中考体育艺术再创佳绩。

7.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价,出台政策支持教师在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著书立说、成名成家。

8.着力抓好中考备考。加强对中考政策调整的研究,及时调整备考策略,调动家长参与备课、营造良好备考氛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备考、科学备考、信息化备考和高效备考,持续提高中考质量。

9.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三、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校园安全责任意识,完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五个我做主、五个我负责”。

2.扎实开展校长走流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推进三级联动和安全“六校长”工作开展。

3.继续组织好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组织好一月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安全疏散演练效果,完善演练效果的评估,不断提升师生应急避险和逃生能力。

4.切实抓好校园安保、食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防汛防溺水、防火防电、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深化巩固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成效。

四、加快推进改扩建工程

强化改扩建工程专班职能,做好协调筹划、手续办理、协调工程进度、监督施工质量等工作,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新学年,新使命,新征程。在学校梦想引领下,全体一中人将以追梦人的情怀、实干家的作风和领跑者的姿态,团结奋进争一流,提效争先创品牌,继续为打造“真诚教育引领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品牌,实现“学校争创一流,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梦想而奋斗!


传承学校优秀文化、打造真诚教育品牌

——2023-2024学年周村一中学校工作总结

 

一学年以来,周村一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教体局“159”发展思路,以“真诚教育引领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品牌打造为主题,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落实新课标、全环境立德树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校友马耀南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学校改扩建工程推进五项工作为重点,建设区域品牌学校。

梳理学校历史,凝练学校文化

周村一中其前身是建于1905年的长山县立周村文昌阁高等小学堂,是周村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学校,开周村现代教育先河,明年是周村一中建校120周年,为此,我们进一步梳理学校历史,凝练学校文化。周村高等学堂时期,清末科举副榜出身的堂长张倬斋提出“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的办学宗旨,培养出以马耀南、马晓云、马函三为杰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学子。解放后,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我能行”为核心理念、以“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为校训、以“自信、自主、自律、大气”为学风的学校文化体系。我们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梳理一中近120年的办学历史,从党的初心使命中得到启示,确立了“学校争创一流、师生幸福成长”的学校梦想和“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师生共同价值观。

作为“第一中学”,必须把“争第一、创一流”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叫响“干就干最好、站就站排头、争就争第一、扛就扛红旗”的口号,把精致完美作为工作标准。同时,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幸福。幸福是结果、更是过程,是学生的幸福、更是老师的幸福。师生幸福成长是指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愉悦地获得进步发展,自由、舒适、温暖地受到精神滋养,达到教师乐教、会教、教好,学生乐学、会学、学好的理想状态。

 “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共同价值观为师生幸福成长找到了路径和方法。我们将这一理念归结为“真诚教育引领幸福成长”。

自觉规范办学,做“真”教育

一年来,我们秉持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价值追求、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做有良心的“真教育”。

一是严格落实课程方案,系统规划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树立“真诚”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真”、在成长中要“真”、在课程中立“诚”、在笃行中立“诚”,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不断探索全环境育人模式,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真诚学习”、“立诚笃行”、“本真成长”为依托,积极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种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年级开设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国防教育、生涯规划等地方课程,同时开设书法、劳动美、航天科普、地震科普、入学礼、升学礼、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诵读、学耀南精神担时代大任等校本课程。

二是实施“六个理解”为核心的“8421”共生教学。“六个理解”为核心的“8421”共生教学聚焦教育,聚焦课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共享发展。通过主题论坛,骨干教师引领,链式主题化教研等措施,确立了校本教研“六理解”原则,构建了基于“六个理解”的校本教研机制,改革管理模式,扁平化推进校本教研,优化教研制度,从规范走向人本创新,确立管理机制,确保教研有序。探索出“六个理解”链式主题化校本教研实践模式,形成“六个理解”为核心的8421共生教学实践策略。

三是实施大数据精准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以课例研究为抓手,完成学生作业资源库建设,完成了对2020级的每位学生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掌握拓扑图的构建;教师课前课后使用智能笔批阅收集学情数据,课上使用答题器,平台把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保存下来,实现了数字化闭环;形成了学科优秀案例集;在2023年6月份入围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典型案例名单;2023年10月份,申报了山东省“无感知数据采集”示范项目申报。2023年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1人获最高奖,3人获示范教学成果奖,校长获评市“教育数据首席信息官”。

四是补短板强弱项,突出抓好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我们高度重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保持课程定力,开好音乐、体育、美术和劳动课。规划上、下午阳光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课外锻炼一小时。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阳光大课间比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成绩名列前茅。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建立有效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劳动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真”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升入淄博六中的2016级同学在2023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30余名同学高考600分以上,10余名同学升入西安交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等985高校。

“真”教育极大促进了教师幸福成长和队伍建设。学校实施“七立七强”教师发展策略,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立师德、强师魂;立目标、强要求;立规划、强执行;立培训、强研究;立阅读、强境界;立典型、强带动;立平台、强展示。学校现有省市名校长名班主任3人,市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9人,占教师总数的69.2%,姜艳老师获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特等奖。教师的幸福成长、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在第五节全国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作经验介绍,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传承耀南精神,学“真”英雄

校友马耀南于1915-1920年在周村高等小学堂学习,在校期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他立下了“我们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去,做真正的中国人”的雄心壮志,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高中进而考入北洋大学、最后带领俩兄弟投身抗日战场、成就“一马三司令”的英雄壮举。我们对马耀南的事迹进行了细致的挖掘整理,开发、开设了《学耀南精神,担时代大任》校本课程,通过听耀南事迹,讲耀南故事,唱红色经典,绘耀南形象、踏耀南足迹等形式,从求学、办学、抗日等多个方面展示马耀南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到抗日救国的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把马耀南烈士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旺盛的革命斗志、英勇的献身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点燃学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的激情

总之,过去的一学年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创新突破的一学年,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勠力同心、奋力开拓,取得了一个一个优异成绩,我们看得见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教体局工作思路突出高质量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