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三中教学信息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815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9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三中教学信息

发布日期:2024-09-29
  • 字号:
  • |
  • 打印

周村三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研专业引领,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价,提升课堂质效,推进数字化赋能质量提升,努力使教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深入推动周村教育活力多彩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思想引领课程文化的导向,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国家规定课程,科学规划学校课程,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将五育在领衔学校教育思想渗透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注重持续优化,为国家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中有效转化落地提供引导和支撑。坚持素养导向,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利用各学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初中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认真做好传统文化、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开设,认真落实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课程,保证地方课程开课质量,积极做好法治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等。

(二)提高过程管理效益,精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细化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促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测验)等教学环节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细化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评价操作要求,借助常态课巡查、教学调研、教学视导等活动,找问题促整改,促进教师教学常规业务监管到位,真正实现常规有用、有效。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教学常规 “严、细、精、实” 的要求,将“八个精心”作为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重点,通过定期进行教师常规材料检查和展评等形式,不断规范和激励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 夯实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综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订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各学科在学期初统一确定集体备课的召集人、时间和地点,重点是基于课程标准纲要的教学设计的研讨,通过集体备课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备课,加强个人备课检查,不断优化个人备课质量,制定好教学教案。

3.加强分层教学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分类评价,及时激励,坚持问题学生作业面批制度,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学习的动力。     

4.加强听评课管理。严格落实听评课制度,本学期结合“三个课堂”继续开展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优质课、名师示范课等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为教师相互学习提供展示或交流的平台,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课后认真评课,严格落实听评课管理,提高听评课的质量。

5.深化作业设计研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有关中小学 “五项管理”的要求,突出抓好优化作业设计和考试管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一是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加强教师作业完成指导工作,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三是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交流研讨,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抓好优化作业设计和考试管理,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质量,准确把握考试在诊断学情、改进教学、科学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四是准确把握考试在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加强考试研究,提高命题质量。

6.继续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做好实验操作考试备考工作,组织好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努力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三)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 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深化改革。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进教研方式创新,持续优化“三级联动”主题教研,进一步完善“1+1+N”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坚持有组织教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有效开展常态化区域教研,探索跨学段、跨学科教研。

2. 持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校本教研的路径和方式,以课标学习和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教学为推进点,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规律,坚持素养导向,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力。以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灵动”信息化课堂建设为重点,结合我校“学议展练悟”五字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推动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主题化、项目式学习,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设计等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积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借助发达的信息化技术,推动现代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整合网络丰富教学资源,将优秀教学资源转变为现实教学生产力。

1.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探索“平台+”助教、助学、助研新模式,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和借鉴平台优质课程数字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创客教育,推出学校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满足双减背景下学生对优质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助力“双减”提质。。

2. 常态化按需开展“三个课堂”教学,本学期学校制订“三个课堂”在线教学、网络教研计划,利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常态化开展共同备课、共同上课、跨学校、跨区域的在线教学、网络教研活动,不断优化网络教研,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研,现教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全面提高教研质量。

3.探索“教师+学生+机器”教学新方式,加强教与学过程数据分析与运用,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学生个性化教育新模式,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着力解决应用中的疑难问题。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能和学生探究能力,赋能教育教学。

 (五)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

1.积极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冬季学生学习力系列争优赛活动,如课本剧、汉字听写大赛、单词晋级、诗词大赛、小小百家讲坛、小小朗读者等。

2.积极探索初中学生健康体检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做好学生身体健康数据的应用研究。

(六)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工作

1.优化备考策略,强化系统指导。准确把握国家育人导向,明确备考目标,依据省市学业水平考试和招生录取办法,明确备考关键节点安排,不断优化备考计划和措施。

2.突出抓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研究。在深入学习和研究 “初中学中考业考试实施方案”、“学科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试卷、试题基础上,结合各地中考改革和命题改革的导向,科学研判命题方向和趋势,准确把握考试重点和热点,落实精准教学,提高备考针对性。

3.认真做好初四年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结合人生规划,帮助学生建立近期和中长期人生奋斗目标。

4.抓好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工作,做到定人定项目定要求。

4.分层次做好“边缘生”的提升工作,重视对各层面边界生的关注和辅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规范、细心、全面的答题习惯。

5.及时召开初四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家长会,为更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集思广益,明确责任。

6、完善初四毕业班自习课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九月:

1、初一学生习惯养成;

2、网络教研;

3、新教师课堂展示;

4、优秀作业展评;

5、参加区教科室主任会

6、组织省市立项课题开题,组织区级专项课题立项

7、组织参加推普周活动、区中小学“暑假读好书”系列活动。

8、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网络教研、名师课堂活动

9、完成学校的青蓝结对仪式

10完成学校金种子工程教师的选拔

11、组织学科组进行新课标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

十月:

12、国庆劳动周;

13、准备区教研室教学视导;

14、公开课;

15、学校教学工作会;

16、组织“三级联动”主题教研活动

17、组织参加周村区中小学“暑假读好书”系列活动

18、组织参加市区网络教研、名师课堂活动

19、组织学科组完成后茶馆式教学和教师评价的校本培训

十一月:

20、期中复习考试;

21、期中教学质量分析;

22、公开课;

23、组织教师参加论文撰写报告会

24、组织学科组完成课题培训和合作学习培训

十二月:

25、冬学冬练;

26、公开课;

27、组织参加市区网络教研、名师课堂活动组织“三级联动”主题教研活动

28、组织开展省市区课题鉴定工作

29、组织学科组完成交互式教学在线系统经验交流

2025年一月:

期末复习、考试、分析,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