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一中劳动教育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3266/2023-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9-25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
周村一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区文明办的工作要求,培育新时代好少年,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学校本年度将开展“劳动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目的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思想,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帮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 辛,懂得尊重、爱惜劳动成果,主动投入到劳动者队伍中, 体验劳动的快乐,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内容
(一)校内劳动
每学期按照班组顺序安排一周时间劳动,由班主任统一安排一周劳动工作,班主任老师负责组织安排学生按照学校下达的劳动任务、质量要求进行劳动实践。
1.劳动周时间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 7:30--8:00,下午 13:30--14:00(夏季),下午 13:00—13:30(冬季)。如遇特殊情况根据需要增加清扫次数。
2.劳动任务及区域
劳动周以参加校园内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等劳动为主, 打扫清洁校园卫生是主要的工作任务。
前院:东院、西院清扫垃圾;门厅清扫并拖地,门厅玻 璃擦拭;校门口清扫垃圾;车棚清扫垃圾;门厅花坛捡拾垃圾;东西宣传栏擦拭;男厕北清扫;主席台两侧清扫;垃圾房清扫;操场清扫。
后院:东楼南楼梯清扫拖地;实验楼西楼梯清扫拖地,东院、西院清扫垃圾;东楼二楼走廊、三楼走廊清扫拖地; 实验楼一楼、二楼、三楼走廊清扫拖地;阶梯教室南楼梯清扫;宣传栏擦拭。
(注:根据实际需要,政教处可临时安排其他劳动任 务,或对上述安排作出调整。)
3.劳动过程的管理及要求
(1)政教处老师负责督促、管理学生劳动过程,掌握 学生劳动状况、出勤情况和思想情况等,进行劳动记录。
(2)按时领取、归还劳动工具,并按规定位置放置。
(3)爱护劳动工具,禁止乱丢乱放,不得人为损坏, 人为损坏或丢失按原价赔偿。
(二)居家劳动
1.我是居家小帮手
学会动手整理。帮助父母美化家居环境,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正确的收拾方法,能够使居家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2.“心灵手巧,变废为宝”
以“心灵手巧,变废为宝”为主题,利用废弃的塑料瓶、纸箱、易拉罐、旧衣服等物品,展开想象,精心设计,通过裁剪、折叠、粘贴等方式,制成日用品或装饰品,让其发挥全新的功能。
(三)社会劳动
1.生产性劳动
劳动实践基地定期进行生产性劳动,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2.服务性劳动
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等地方,清理 小广告,清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走上街头,积极参与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等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三、活动要求
每学期末,每班择优上报4名班级劳动小能手的活动材料(文字简介、图片),包含在一个 word 中,以班级命名发送给政教处栾贻祥老师。
四、劳动小能手评选
学校将在班级劳动小能手中,评选出校级劳动小能手。 评选标准:“劳动小能手”应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家庭、社区、班级中乐于参与劳动实践,主动分担家务,积极承担各项劳动,并得到家长和同学、老师的好评。
周村一中劳动教育成果
周村一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扎实开展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级部、班级主任为成员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学校劳动教育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阶段有总结,过程有记载,活动有安排。
二、加强顶层设计,开发开设《劳动美》校本课程,确立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创新项目
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组织骨干教师开发开设《劳动美》校本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由专任教师负责授课,每周1课时。
三、注重劳动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1.家庭劳动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为目标。通过召开三级家委会、家长会,开展大家访等契机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以劳动美校本课程为基础延伸至家庭中,如整理课程,整理书包、书桌、衣橱、卧室等,养成有序整理好习惯;打扫课程,帮助家长做家务,积极争做“整理达人”;美食课程,参与做饭,做“厨艺达人”等,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培育一中学子敬老孝亲、勤劳俭朴好品德。
2.学校劳动净化环境、整理校园、美化校园为目的。划分班级卫生区,每日两次整理校园、班级卫生,学生会负责量化;每月一次“爱国卫生运动”,班主任及辅导员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政教处负责量化。
3.设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积极拓宽劳动教育空间。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在上坡地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与教育基地挂牌“劳动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基地为班级划分责任田,由学生自主命名,每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严格落实劳动教育常规管理,做好劳动记录。家长、教师、学生共有近6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学生体验了翻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驱虫、收获等过程,感受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4.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性社会劳动。将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5.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积极组织创意劳动展示活动。学校依托科技节,通过组织“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科技创意作品展”等活动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观察、想象、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动手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四、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对学生劳动教育过程及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同学们在自评中找到差距,在互评中相互监督;家长们在参与评价中促进学生自我调整;老师们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中不断丰富着教学经验。
五、劳动教育发展方向
开展教师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不断积累优质资源,形成精品课例集;形成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