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新建路小学劳动教育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786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27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
新建路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学校将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劳动教育机制
(一)以劳动课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比赛、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 主题活动等,让孩子参与实践。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 ,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 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 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 ,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份力。
(2)中搞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并和“家校共育”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自己洗袜子、洗手绢,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 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各年级每周均开设一节劳动课,劳动课教师认真落实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活动,积累活动材料。
5、节日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倡导学生从家庭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参与家庭劳动。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如在低段独立完成买菜任务、学会正确扫地、叠被子等,高段完成做一顿饭的任务、洗碗、洗衣服等,在实践中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磨炼、成长,在劳动中体悟个人的幸福生活。
劳动教育励心志 知行合一促成长
——周村区新建路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以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印发以来,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以“劳动”特色教育理念为依托,对德、智、体、美、劳进行深度融合,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励心志,知行合一促成长。
一、科学制定劳动教育方案,规范组织有效实施
学校制定《周村区新建路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组织形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考核机制等,保证了每周1节劳动课,每周五设立“校园劳动日”,每学期1个劳动周。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劳动三方面对一至五年级应掌握的劳动技能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学生校内外劳动时间和劳动内容,保证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劳动课堂高效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组建了一支乐于学习、勤于实践的劳动教师队伍,劳动教研组定期开展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劳动课上教师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乐于劳动的愿望。如把打扫卫生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手工折纸变成班级的美容师;中秋节做月饼赋予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小组合作制作果盘成为技能展示的舞台......寓教于乐,劳动课堂精彩纷呈!
三、挖掘劳动特色课程,多元融合促生发展
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春节写春联包水饺、清明节煮鸡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同时开展“走进二十四节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劳动教育为主线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开展有意义的趣味活动和手工制作;三至五年级开展思维导图、绘画、养殖、动手制作等活动,挖掘劳动特色课程,不断探索新形式、丰富新内涵,多元融合促生发展。
四、拓展校内实践基地,组织劳动实践活动
学校整合校内土地资源,打造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耕种园,开辟了小菜园,栽种蔬菜,变“菜园”为孩子们的乐园。从课本到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们进行自主管理、自主耕种。小种植也有大收获,让劳动回归教育本真,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五、全员参与身体力行,切实感悟劳动光荣
为了让全体学生参与劳动,学校卫生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位同学都有劳动任务,人人有分工,人人有热情,人人有干劲!执勤小卫士每天检查卫生打扫情况,并对班级进行量化评比,从机制上保障了“校园劳动日”的实施效果。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参与卫生大扫除、清理“小广告”;到古商城旅游区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捡拾垃圾;到图书馆、课本博物馆整理藏书、擦拭橱窗等,学生全员参与身体力行,切实感悟劳动最光荣。
六、开展多彩技能比赛,提升日常劳动能力
结合日常劳动课程和劳动评价方案,学校举行了各级各类劳动技能比赛。开展“最美教室”“劳动之星”“爱劳动手抄报”“家务劳动小陶子”系列评比。穿衣服、收拾书包比速度,打扫卫生比干净,家务劳动比手艺......一系列的班级、校级比赛、家务劳动大比拼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学习兴趣,达到了“以劳育人”促身心成长的目的。勤劳动,慧劳动,乐劳动,学生在劳动中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在实践中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幸福感;感悟劳动真谛,懂得父母辛劳,于劳动中完善自身修养,提升劳动品质。
七、制定多元评价办法,家校合力以劳育人
学校根据平时班级劳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在家劳动表现进行表彰评比。每周颁发“卫生流动红旗”、每学期表彰“劳动小能手”。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短视频等形式向家长、社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引导家长以身示范,培育良好的劳动家风。在星级家长评选中,要求家长给孩子设置家务劳动岗位,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承担一份责任。践行“在劳力上劳心”的陶行知理念,每个学生寒暑假后都会做一本“小陶子手册”,呈现自己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实践劳动成果。而家长每学期都会参评“星级家长”,家长和孩子共同上台领奖,感受无限荣光。系列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深入人心。
“自然为教材,天地为教室”,新建路小学结合劳动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以“劳”启智,“动”中育人,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育紧密相连。“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学校将继续深入研究劳动教育,深耕劳动育人,带动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