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789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7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4-09-27
  • 字号:
  • |
  • 打印

2023-2024学年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围绕淄博市教育局和周村区教体局教学指导中心的工作要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

    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给我一个岗位我能行”活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 

    2.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等。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2.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3.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周村区中和街小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为基本途径,五育并举,创新劳动课程实施、探索劳动学科融合、拓展劳动教育阵地、开展劳动家校合作、深化劳动教育延伸,全面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美劳中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美劳中和”课程化,培养正确劳动观念

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以新课标为引领,进行主题教研,探究、发现、梳理出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点,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具体化探索出“体验-讲解-示范-分享-总结”为基础的基本教学流程,通过升旗仪式、中队活动、劳动教育课、种植园、跳蚤市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最光荣”,进一步体会劳动价值的内涵和意义。

劳动课学种植,同学们家里废弃的瓶瓶罐罐都成了种植容器,大蒜、白菜等,在家里培养存活之后拿到教室展览和评比,期间以画画和文字记录植物成长过程。活动强化学生体验感,关注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二是“美劳中和”日常化,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结合《淄博市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淄博市中小学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清单》《淄博市中小学社会劳动教育指导清单》,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周村区中和街小学日常劳动清单》,每周学生对照劳动清单完成打卡,从家务劳动、班级劳动、公益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在整理、洗涤、卫生清扫、烹饪、帮助他人上完成全方位的劳动素养升级。

以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为例,学校加大家校合作力度,从新生入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自己穿衣、叠被子、系鞋带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逐年增加洗袜子、缝扣子、制作简单菜肴等基本技能,学校以精准监督为抓手,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以赛促学,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重视劳动。学校多次开展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劳动小能手”,增强了学生的自理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三是“美劳中和”实地化,多元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

加大“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因地制宜,开拓性开发校内微基地,购置了12个种植箱,今年12月,学校南墙挡板拆除,学校立刻开工围建出105cm2的种植区域,分割成18块“一米田园”,不仅如此,每个班级都有种植角、养殖区。每个区域都实行领种制度,包干到班级,责任到人。2023年老师带领学生种植了向日葵、生菜、小白菜、油菜、苦菊、土豆等,每个班的“微花园”里多肉、吊篮、芦荟数不胜数,还有的班里养了小蝌蚪、小金鱼,社团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剪纸、制作镶嵌画,学生亲自体验播种、覆土、浇水,看着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看着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蜕变,能够享受体验培育绿色生命的乐趣,享受劳动带来的欢乐,大力培养学生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

美劳中和评价化,伴随式记录学生成长

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成立劳动评价小组,让劳动教育评价落到实处学校依托劳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不断优化三张劳动清单,实施伴随式劳动教育评价,明确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从品质、观念、能力、习惯、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以“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多元评价为驱动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做到评价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

五是“美劳中和”氛围化,创设爱劳动的美好氛围。

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学校把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相结合,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学校微信公众等形式积极宣传并推送劳动教育内容,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提升劳动教育效果。节假日,学校的志愿服务队纷纷走上街头、公园、车站、社区等场所进行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保护自己的家园。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包水饺、职业体验等项目式劳动特色活动,让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体验劳动的快乐。

很多时候,教育的灵感来源于学生。学生食堂餐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群和食堂阿姨抢活干的孩子,收拾餐具、擦桌子、清理垃圾,他们的主动参与、快乐劳动正是我们“美劳中和”成功的见证,同时启发我们在校内开展职业劳动体验。

下一步学校将重点推出“特色劳动周”项目,开展“校园岗位职业体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轮换,任职安保处检查员、食堂帮厨、图书馆整理员、纪律维护员、校园安全巡视员、卫生管理员等角色,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劳动体验平台,引导学生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我们为孩子们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为国家“种”下了什么样的未来。中和街小学将围绕“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力中劳心,在劳心中创新,在创新中育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劳中和,润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