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劳动教育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3266/2022-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29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且耕且学 让劳动教育促进全面成长
——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
为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引导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学习和劳动习惯,学校牢牢把握《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等要求,在“正学”课程体系下,聚焦“正行”育人目标,加强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程与评价体系建设,构建“1331”劳动教育模式,即“一个目标、三支队伍、三个阵地、一大课程体系(431+X特色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一、制定科学规划
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年龄特点,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学期召开2-3次劳动教育会议,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乐趣,收获劳动成长。
二、健全完善机制
(一)加强三大阵地开发,夯实阵地保障
1.开辟校内劳动基地。开辟“一室一堂两角”,即综合实践活动室、百草堂、中草药种植角、饲养角。教室内开辟劳动教育专区,张贴班级事务表,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
2.利用家庭劳动阵地。以家庭为主阵地,引导学生通过日常家务劳动提高基本劳动技能。
3.拓展校外劳动阵地。开辟正阳东篱园校外基地,划分观摩区和耕作区;挖掘市中小学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基地,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开辟敬老院、中医院等校外阵地,提供夯实阵地保障。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完善组织基础
一是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师资建设。规范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定期进行校内外系统培训。二是充分依托家长力量。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达成育人共识,发挥家庭教育正向作用。三是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组建以五老、社区等为主的校外劳动教育队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实施管理
完善劳动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和课程设置方案,制定《正阳路小学劳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正阳路小学劳动教育安全预案》等制度。规范教师队伍,将劳动教师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检查督导、评估评价。制定《正阳路小学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以制度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三、开展特色课程
(一)确定劳动教育目标
学校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意志,增强劳动情感,提高劳动能力,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良好学习和劳动习惯。
(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积极拓宽家校社三维实践渠道,融入职业体验等内容,改变由讲授到耕学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开发“431X”劳动系列课程。“4”是指由低年级“养正”和中高年级“践行”组成的“耕学”必修课程。围绕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实施依托生产劳动和校内外劳动基地的专题劳动教育课,包括养殖、种植等26类;以校园为主阵地,生活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日常班级(校园)服务劳动课,如物品摆放、地面扫拖等;以家庭为主阵地的日常家庭生活劳动课,和依托校外基地的校外志愿服务课。坚持每周1课时,一至五年级共60个单元、200课时。“3”是指劳动教育选修课即中草药、科创、传统技艺三大劳动教育社团活动。“1”指学科劳动渗透,“X”指系列劳动活动。
(三)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
一是劳动教育必修课。通过知识技能、实践操作和反思交流三大课型,使劳动教育更具系统性。
(1)专题劳动教育课。以校内中草药基地、饲养角及正阳东篱园等校外基地为依托,在劳动教师指导下,1-2年级每学期开展4-5次以劳动观摩课为主的专题劳动课,形成对生产劳动的初步认识。3-5年级每学期开展6-8课时专题劳动课,经过1课时的知识技能学习,4-6课时的劳动实践及1课时的拓展总结,构建完整的劳动课程链,实现课程的充分整合。每学期组织走进企业、工厂等,进行1-2课时职业启蒙教育。
(2)日常班级(校园)服务劳动课。以校园为主阵地,由班主任及德育处为实施主体,分年级制定课程目标,每学期开展4-5课时校内服务课。融合服务性劳动,开设红领巾监督岗、图书管理岗、植绿护绿岗等校内劳动岗位,设置轮岗轮周机制,通过岗位实践,增加学生劳动技能和服务他人意识。
(3)日常家庭生活劳动课。分年级制定家务劳动计划,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家长亲身示范、红领巾网上课堂巩固、《家务劳动清单》制定、《家务劳动成长卡》记录及家务劳动小达人评选等环节,将“讲、练、用、评”相结合,不断提高家务劳动技能。
(4)校外志愿服务课。一是依托社区等校外场所,每学期开展4-5课时校外志愿服务课。二是将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在东篱园耕作区划分责任田,课余时间由高年级中队对责任田进行养护,通过纵横相交实现劳动教育更好落地。
二是劳动教育选修课。与社团活动课相融合,3-5年级在学期初可根据兴趣自主选课,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
2.加强学科劳动渗透。深入挖掘科学、美术等学科中的劳动内容,定期开展主题教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渗透。
3.开展系列劳动活动。将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有益补充,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劳动节、丰收节,确立“正阳劳动月”“正阳劳动周”,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征文、手抄报、绘画、合唱、主题研学、正阳美食节等,不断丰富学生劳动观。
(四)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依据《正阳路小学学生“正学”评价总标准》,坚持内部与外部、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1.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表现,以教师、家长、校外师资及学生个人为评价主体,评价劳动过程并记录在《正阳路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手册》,作为劳动教育过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2.总结性评价。每学期开展1-2次“劳动技能竞赛”,集中展示和检验学生劳动技能及成果,依次评选班级、校级“劳动小能手”,以评促做,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队伍建设还需要更加专业。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促进专业成长,不断加强师资保障。
二是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现在学校在劳动教育的开展上课程丰富多彩,但仍然有很多值得去完善的地方,我校将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三是劳动教育途径和信息化结合。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在信息化的开发上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将信息化嵌入到劳动教育中去。
五、未来打算
一是将积极进行劳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目前区级劳动教育课题立项一个,省级劳动教育课题立项一个,将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带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是家校配合,共造劳动环境。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三是在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劳动场所同时,构建更加科学的劳动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