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实验学校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814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9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实验学校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4-09-29
  • 字号:
  • |
  • 打印

周村区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依托“两技一体”,提升劳动素养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周村区教育工作创新突破年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周村区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依托‘两技一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劳动教育低中高年级贯穿始终,注重教育实效,践行校训“知行合一”,逐步养成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全面提升新时代学生劳动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立项背景概述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2015年7月20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的现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些都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立了内容。

周村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城区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1790名学生,占地约24亩,其中绿化面积2200平方米。学校人多面积少,尤其绿化面积不充足,实施劳动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占30%左右比例,二胎大孩占10%左右,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分析,能在家每天坚持参与家务劳动,具备生活技能的学生不足10%。学生每年参观参与生产劳动,体验工厂劳动最多1-2次。学生动手动力,操作能力也亟待提高。如何扬长避短,很好的开展劳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和类型,我校提出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依托‘两技一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这一劳动项目。希望能统筹学生实际、学校特色和周边资源,形成总体框架。同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学年劳动具体活动安排,围绕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列、成体系的劳动教育。通过生活技能、劳动技术和岗位体验三类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含义,让朴实的劳动教育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落实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通过生活技能、劳动技术和岗位体验等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四、学年度工作目标及推进措施

(一)2021年4月-2022年7月

工作目标

      1.家务劳动。

1)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初步学会洗头、梳头、洗澡、叠衣叠被、穿脱衣服、系鞋带、刷牙洗脸、整理书包、扫地拖地、刷洗碗筷、洗袜子、手帕、红领巾等基本生活技能。

2)四、五年级的学生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劳动技巧。学会钉纽扣、做拼盘、包饺子……学会在家长指导下学会使用洗衣机清洗大件的衣物,如T恤、裤子等;学会用炉具做简单的饭菜。

2.班务、校务劳动。

1)一、二、三年级学会基本的扫地、拖地、擦桌子、整理书桌讲桌、自己的小橱子、倒垃圾等日常班务劳动。

2)四、五年级除基本的班务劳动之外,还要学会清扫校园卫生区、擦玻璃、美化校园文化阵地、为班级服务等各种校务劳动。

3.培育学生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懂得平凡劳动需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推进措施:

1.开展家务劳动技能展示活动,家长每周选取1-2张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务劳动横拍照片原图上传到班级相册,完成打卡。学期末,将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以完整的视频(带解说)形式,发在班级群里,进行“生活技能小达人”的评选。

2. 评选班级“值日之星”“清洁之星”,选树身边爱劳动的好榜样。

3.举办生活节,进行生活技能大比拼活动。

(二)2022年8月-2023年7月

工作目标

1.继续巩固学会的家务、班务及校务生活技能。

2.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亲手种植1—2种常见农作物或花卉;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能亲手饲养1—2种常见小动物。

3.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推进措施:

1.家务、班务、校务劳动。

继续开展家务、班务及校务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每周在班级群里进行生活技能打卡。

2.种植、养殖技术。

1)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简单的种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种植的一般方法。

2)组织讨论、交流,撰写种植、养殖计划。

3)结合劳动实践基地,学习种植、养殖等劳动技术。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种植盆花盆草,养小金鱼等。四、五年级的学生到户外植树,到红领巾劳动基地种菜,到农村采摘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

3.种植、养殖过程中,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动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活动的全过程。

4.举办以“养殖小达人”“种植小达人”为主题的生活节展示活动。

(三)2023年8月-2024年7月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升学会的家务、班务、校务等生活技能和种植、养殖等劳动技术。

2.建设完善校内劳动场所,学习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参与劳动岗位体验,获得一定的岗位服务技能,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感悟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

推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家务、班务、校务劳动技能展示打卡活动,提升种植、养殖技术。

2.结合校本课程,利用校内劳动场所,一二年级进行变废为宝的创作,三四五年级,能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学习玩具设计、创意发明、木工等劳动技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制作,并学会撰写科技小论文。

3.结合研学实践活动,走上不同的劳动岗位,进行岗位体验。

4.举办以“创意小达人”“岗位体验小达人”为主题的生活节,展示创意作品,交流劳动感受,展示服务技能。

五、保障措施

(一)确定领导小组及项目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

 长:郭    负责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

副组长:李拥军  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

项目组成员:

刘红梅:负责劳技教室的创建,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工具

王露洁:负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家庭劳动的设计

 婷:负责学校实践基地的分工和管理  

王兴梅:负责种植园的种植与管理

(二)加强成果推广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的计划、措施

1.确定领导小组及项目组成员、明确职责分工。

2.学校要保障劳动实践基地、物资资金的投入,做到及时、充分,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劳动基地的建设和档次。

3.学校教学部门要合理安排各班的劳动时间,确保学生能按时进行劳动实践。

(三)加强成果推广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1.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成果。

2.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及时宣传劳动实践中涌现出的劳动小达人、小能手,推广其劳动好方法、好经验。

 

周村区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总结

——依托“两技一体”,提升劳动素养

 

周村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城区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1790名学生,占地约24亩,其中绿化面积2200平方米。学校人多面积少,尤其绿化面积不充足,实施劳动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30%左右比例,二胎大孩占10%左右,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能在家每天坚持参与家务劳动,具备生活技能的学生不足10%。学生每年参观参与生产劳动,体验工厂劳动最多1-2次。学生动手动力,操作能力也亟待提高。如何扬长避短,很好的开展劳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鉴于以上原因,结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和类型,我校提出了“依托‘两技一体’,提升劳动素养”这一劳动创新项目希望能统筹学生实际、学校特色和周边资源,形成总体框架同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学年劳动具体活动安排,围绕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列、成体系的劳动教育。通过生活技能、劳动技术和岗位体验三类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含义,让朴实的劳动教育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依据校情、学情,建构了“1234”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是指每周一节的劳动课程;“2”是指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3”即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三方面内容:校内环境卫生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生活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4”即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四方面内容:校外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校外种植养殖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家务劳动教育课程、研学体验劳动教育课程。

一、劳动课堂筑牢成长基石

    课堂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除市区推荐的劳动教材之外,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订了学校劳动校本课程。

    一年级我们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会整理、好玩的折纸、厨房小能手、动植物养护等内容的学习。

    二年级我们开展我做我能行、整理收纳、剪窗花、留住春天、神奇的生命、奇妙的果蔬等内容。

    三年级我们开展清洁与卫生、剪纸、烹饪、家用器具的认识使用、果树小管家、小小点餐员等内容。

    四年级我们开展家务小能手、陶艺、营养美食我来做、家用电器、农业生产、职业体验等内容。

五年级我们开展和旧物说再见、防御病毒有办法、布言布语、舌尖上的营养、木工知识知多少、粮食知多少、劳动服务快乐多等内容。

综观五个年级的劳动课程,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内容也体现了跨学科意识,既有劳动与美术的结合,也有与科学的结合,与综合实践的结合。

二、校内活动绽放劳动风采

1.环境卫生我守护

“我的班级我做主”“校园环境我守护”,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设置班级自主管理岗位,我们抓住每一个契机将劳动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每天早上到校,小守护者们开始清扫班级走廊、校园内的卫生;下课了,整理好自己的桌椅和文具,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放学了,值日生们分工有序,维护好班级卫生。

2.种植养殖我参与

我校人多面积少,绿化面积尤为缺乏,于是我们想办法开辟校园劳动基地,搭建农耕文化墙,展示个性化的校园“开心农场”,吸引每个孩子到“开心农场”学习种植、养殖等劳动技术,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教室也是劳动教育的基地,班级窗台上一株株小蒜苗、一盆盆绿植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看着自己种植的蒜苗一天天长高,劳动的种子已经悄然在他们的心中播撒。

3.生活技能我能行

学校每年六一前后举办生活节--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制定方案,召开预备会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设计叠衣服、扫地、夹花生米、系红领巾等多个项目。赛场上,小选手们个个有模有样,镇定自如,熟练的完成比赛,活动结束,一批技术娴熟的劳动小达人新鲜出炉。

三、校外实践增强劳动体验

1.美丽家乡我出力

“爱护家乡,从我做起。”小志愿者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清扫校园外的垃圾。周末、假期更是“劳动正当时”,楼道卫生、小区垃圾、社区宣传都可以出份力。

2.开心农场添乐趣

学校与淄博尚庄明丰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实验学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大自然,将学生从书本带向田间地头。多形式创建耕读体验项目,探索“走进乡村、走入心灵”劳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3.家务劳动我承担

学生体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劳动能力,开展“今天我当家”劳动实践活动,在家庭中设劳动小岗位,开展家校共育,学生在家内务整理、卫生清理、食品加工、种植养护、照顾家人等方面,让家务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

4.研学旅行砺心智

我校依托地区地理优势,研发打造了十条“淄博文化+”研学劳动实践精品线路,每条线路都融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形成“淄博文化+”劳动实践育人新体系。在家委会的组织下,研学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劳动是一种生活,学会劳动就学会了生存;劳动是一种精神,在劳动中播种希望,“劳”有所获!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为实验学校学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劳动变成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劳动成为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