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实验中学应急预案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26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实验中学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3-09-26
  • 字号:
  • |
  • 打印

村区实验中学学校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构建预防校园各种突发事件发生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使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稳定,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与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本校师生员工实施或以其为侵害对象的涉及破坏社会和校园秩序并造成财产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影响广泛的特点。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建筑物倒塌、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压踩踏事故、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等。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1.一般性突发事件。在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以学校为主可以处置,按规定必须向区教育和体育局报告的突发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发生,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需由学校、区教育和体育局和区委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按规定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突发事件。

3.特大突发事件。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死亡3人以上,需由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协调处理,按规定必须向区教育和体育局报告的突发事件,或按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

二、指导思想

遵循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领导小组

组 长:路兰英

常务副组长:刘晓岳

副组长:徐维举、张诚、张玥、刘晓岳、袁旭、王芳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

组长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校园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汇报;检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副组长职责:编制、修订全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协调专业培训、组织管理及监督检查;负责日常校园突发事件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学校领导小组的部署,承办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工作。

四、实施与处置原则

()各级部处室和班级要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并迅速报教育和体育局等主管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各班级在突发事件应对期间应指定专人实施值班及设立专用联系电话,确保处置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

()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1.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上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2.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处置的原则。要求学校负责人对学校的安全负责,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校长室。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按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一般突发事件,学校要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的详细情况报告区教育局安全办。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要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限2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

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置,死亡3人以上或按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用电话向区教育和体育局汇报,以便区教育和体育局能及时会同其他部门参与协调处理。

五、运作职能

各班级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要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防范关口前移,超前工作,掌握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一成立,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根据分工负责模拟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小组必须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早尽快将情况上报教育和体育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区教育和体育局。

六、监测预警

“防患先于救治”,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细心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分工责任。

七、善后处理工作

()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并限期结案。一般性突发事件,由学校组织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重、特大突发事件,学校上报区教育和体育局,由其组织调查,学校密切配合。

()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和各班级要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表彰和奖励。

()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学校或上报教育和体育局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周村区实验中学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处置,将灾害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范围为因突发自然灾害而引起的重、特大事件,主要包括: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包括暴雨雪、大风沙尘、低温冰冻、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等),地质灾害(崩塌、地面塌陷等)。

三、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路兰英  

 副总指挥:徐维举 张诚 张玥 刘晓岳 杨波 袁绪 王芳

 成员:中层干部 各班主任

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的调动。     

3.向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配合应急救援部门工作。    

4.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和要求提供救援事项。    

5.向单位员工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向新闻媒体公布事故情况。    

6.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和善后工作。

()事故现场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路兰英   

副组长:刘晓岳

成员:景光学  李海亮

事故现场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行动,把事故消灭在初始状态。  

2.指挥现场无关人员有序疏散,撤离到安全区域。     

3.负责救护受伤人员和寻找失踪人员。     

4.负责现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5.把事故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项向应急总指挥报告。     

6.与应急部门合作,提供建议和信息。     

7.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8.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现场行政值班领导小组:

组长:徐维举   

成员:李云  董冠群 贾璐 各级部主任

现场行政值班领导职责:

1.在事故发生初始阶段,担当事故现场指挥。    

2.在确认事故即将发生或已发生后,向单位领导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     

3.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学校事故应急预案。     

4.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护。    

()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张诚

成员:李涛  刘洪涛 华楠  程海鹰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学校分别设置:     

1.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人:王顺博  

成员:王育振  王荣荣  杜婷婷  

2.疏散引导小组负责人:程海鹰

成员:王栋栋  初中各级部主任  高中各级部主任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人:赵云汉

成员:吴慧萍

4.警戒保卫小组负责人:李海亮

成员:张红旗  张锴 

5.排险抢修小组负责人:刘长保

成员: 孙波 解伟章  王刚   

6.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人:边俊峰

成员:崔伟  李方生

四、抗自然灾害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接到上级发布做好紧急抗自然灾害准备后,学校领导小组发布紧急抗自然灾害令,启动学校系统,布置抗自然灾害工作,学校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发生自然灾害,必须以生命第一,学校可以采取必要的停课,对影响师生安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及时做出安排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上(放)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也可以报警求助。对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在未发生灾害前,做出安全部署,对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应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事前做好学校校舍门窗、水电的安全调查工作,学校树木的加固工作,自然灾害后的损失调查。

 五、预警预防措施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校长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成立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平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常识教育,懂得水灾逃生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学校要按本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建立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关注气象预报,台风暴雨来临时,尽快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的移动电话应保持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的收集,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队伍,医务室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加强安全检查。每年学校对本单位的建筑物、高大树木,排水设施,供电、供煤、广播线路等组织自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具体措施,确保预防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抗自然灾害应急反应

 学校接到上级抗自然灾害通知后,学校召开抗自然灾害领导小组会议,立即启动预案,迅速部署抗灾工作。

 ()安排抗自然灾害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应当不断地在校园内巡视,若发现险情,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启动应急程序。

()各部门人员到位,做好抗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如出现紧急情况,学校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请求支援。

()学校一旦发现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立即启动本校的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教育局。

七、善后处理

()应急状态解除由县教育系统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宣布。

()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八、有关要求

()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抗自然灾害工作,要以对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值班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措施,保证通讯畅通。

()各防自然灾害信息要及时准确,不得瞒报、漏报。防止信息误传、谣传,稳定社会情绪。

()大力向学生宣传抗自然灾害知识。

()加强对重点防自然灾害部位的检查监督。

 

周村区实验中学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校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根据区政府和教育和体育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区教育和体育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校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突发事件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