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771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7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规划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27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发展规划

 

为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大学城园区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自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有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区域背景分析

学校位于孝妇河畔的大学城园区—北郊镇,以周村“百年商埠”“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成为学校发展的地域背景。

学校是2020年新建的一所初中学校,在原周村区北郊中学的基础上,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89.3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提供40个教学班2000个学位。学校投入使用后,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高标准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创客教室、录播室、计算机室、室内体育馆、室外操场、餐厅、报告厅等设施,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充足的学位为大学城园区人才集聚预留了足够空间。随着周边的鲁商、融创、桃花源著等小区居民逐渐入住,学校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艺术教学作为特色方向,积极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艺体活动。通过开展艺术节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阳光体育、信息技术应用比赛等各种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乐趣。学校的女子篮球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传统优势项目。“多彩少年宫,添彩成长路”的学生社团建设,已见雏形。

学校多年来积极推进有效教育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优秀单位、全国“零犯罪学校”荣誉称号,先后荣获“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淄博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淄博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淄博市‘布谷’科技节优秀组织单位”“淄博市数字化校园”“淄博市平安和谐校园”,多次获得“周村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红旗单位”、“周村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周村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存在的优势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2人,学生849人,教学班20个。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团结、干练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年龄层次合理干劲足,教有观念的探索和转化方面还比较敏感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初步形成全员育人的管理特色,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有较多的年轻班主任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德育教育的高品位,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我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新课改理念逐渐被教师接受,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良好,教学成果显著。全体教师具有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大部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较高。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探索,不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教学平台和展示平台,教师获益于专家引领、对外交流和本地培训,历年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学校发展的弱势

1.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发展现状与现代教育发展、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跑,“实而不精、智而不勤、博而不钻”是当前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教师安于现状,优质师资在学科分布不够均衡,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平台不高、发展渠道不畅成为提升师资队伍教书育人水平的瓶颈。此外,梯队建设缺乏有效培养机制,不同梯队的针对性措施不够细化,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2.三大学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路径不清晰,未能走上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学科教研活动还停留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等比较单一的活动模式上。校本课程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除个别课程开发达到一定水平外,大多数校本课程停留在学生课外读本的编撰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

3.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够民主、作业量偏多、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等现象还很难根除。“罐式”教学方式还是占主导,“智慧”教学方式难成气候。目前,“双减”工作的落实和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隐患。学生工作和学科教学如何实现日常的、更为有效的沟通、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教育教学质最双赢,并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尚需深入研究。

4.教科研工作与预期日标有较大距离,还没有真正跳出原有的层次和框架。教育科研活动没有全面展开,行动研究还处于被动实施阶段。

5.学校管理团队的自主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还有待加强。各科室的责任制更需健全、落实,部门主要领导的自主工作效能偏低。班主任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班级的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全员白人还停留在校园内部。具有学生意识、学生立场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形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整合。

6.学校文化建设角度看,如何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成为新的发展课题。面对日渐开放的社会,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满足中学学生特殊的发展需要,要加强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深度关注,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的新变化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如何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面对这些教自的新课题,学校尚缺乏有针对性、富有实效的教育措施。

7.学校安全问题涉及面广,需要防患于未然。学校的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措施的训练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和落实。搬迁新校后,学生活动区域的安全问题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校园面积扩大,但是管理人员没有相应增加,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管理的区域增大,学生安全隐患增多。

第二部分  未来发展目标构筑

一、我们的共同愿景

师生幸福令人向往。从三个纬度解读:一是师生在学校里有尊严感,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被尊重,被关注,被重视;二是师生在学校里有成就感,每个人都能在不同范围、领域内通过努力获得该获得的,得到肯定和鼓励;三是师生在学校里有期待感,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向往,充满动力,充满活力,不满足于当下,不沉浸于所获,有更好的前景值得奔赴。

在以上三个纬度基础上,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师生幸福指数高,“以学校为荣,以学校为家”的教书育人场所;让知道这所学校的人对学校充满向往和欣羡:老师想来就教,家长想送孩子入校,学生想来就读,没来的想来,离开的怀恋、感恩、骄傲,并把这所学校教会自己的东西运用在通往幸福的过程中。

二、我们的共同使命

1.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和研究型团队,使得学校每一个成员保持进步的态势。

2.建设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供进的管理团队,坚持教育信念,执行教育法规,管理方式开放民主,勇于创新。

3.保护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安全;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和谐、健康成长;充分发展师生的智慧,创设愉快、温馨、关爱、进取和充满创意的学校环境。

4.以全面发展理念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品行、情感、申美、体魄、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5.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新要求。

6.充分利用学生及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整合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因素,促进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

三、我们的发展目标

办学宗旨:成就每一位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

办学目标: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从五个纬度施力,分别是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尊重、教师幸福、学生向往。

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体面向学生

阶段性工作目标:

第一阶段:筑基。2022年—2023年

平安学校建设。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教育和防御机制,努力建设平安学校。

法治学校建设。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守职业道德。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法制学校。

第二阶段:提升。2023年—2024年

智慧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学校高标准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积极推进智慧课堂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推进智慧学校建设。

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突破。2024年—2025年

文化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挖掘乡土文化精华,发挥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文化育人功能,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逐步形成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教育特色和品牌。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措施落实

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根据实际,拟定积极、主动的推进学校发展的各项措施。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高质最实施的大前提下,积极优化地方课程,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为满足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菜单。

一、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一)不断提升课程的执行力

全体教师要努力转变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不统一,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的现状。

1.要严格遵守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作为处在课程执行力体系最下面的一线教师应该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老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提出疑间和合理化的建议,以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更好落实课程的需要。

2.要自觉接受各级监控,促进自身科学执行课程的能力,要把对自已课程状况的评价,作为一个检验自己教育行为的手段,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进而不断促进自身对课程的执行能力。

3.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中,努力做到“实”和“细”。实,就是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教学管理绝不是花架子,要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细,就是细化教学管理,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落到实处,避免重制度、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抓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节上,狠抓班级管理、教研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协调一致。

(二)积极优化课程的领导力

1.加紧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建设既重显性课程建设也重隐性课程建设。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目标,规范梳理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课程,不断充实德育课程内容,促进德育活动类课程的序列化、系列化。同时,注重德有隐性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核心教有思想,以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将以常规化的活动为基础,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系列:一方面对原有的主题活动系列进行梳理,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系列,道德素质教育系列,社会实践教育系列,问题探究教育系列,自主管理教育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家庭教育系列等,进行必要调整和及时补充,形成各年级主题活动菜单,逐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系列。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活动系列,学校要关注活动时间的保障,要增强简单、小型、日常的即时性活动回综合、大型、长期的阶段性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增强学生活动与科学兴趣培养、学习成效检验、学习成果达用等的密切关联,以学生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生活动凸现学科育人价值。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白主权,校本课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五年间,我们学校重点放在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上,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整合上,全面优化校本课程体系。

3.聚焦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改革,伴随课堂改革的持续深入,制订《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立足课程标准、强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体现“诱思、导学”和“分层递进”的功能,课堂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发展。同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指导力度,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并通过质量分析帮助教师查找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保证每一门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加大对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质量监测力度,测评结果纳入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综合评价中,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课程意识。

4.推行“教师与课程同成长”。学校从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维度上,努力与区域小学课程建设无缝衔接。一是教师能抓住核心课程,积极有效地提高核心课程的实施水平,积极倡导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形态的建设。二是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的气质和对课程的理解,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形成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色课程,积极构建教育学生活动探究性课程。三是教师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学校德有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努力实现基于学校资源整合的浸润性课程形态的形成。四是开发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课程形态,步形成“成长一名教师,发展一门课程”的态势。

二、构建朴素有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课堂建设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保证,我们把“师友互助课堂”作为未来五年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努力方向,扎实做好教学四项基础性工作。

(一)有效备课。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认真写好教案;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作文指导与讲评、作业(试卷)的讲评等都要有备课;一课一案,内容详实,格式规范,要力戒形式主义,防止机械照抄照搬,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现象的发生;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必须备详案,注重教案的规范性,五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要重在教学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尝试把教案编制为教学设计,提升层次。

(二)有效上课。教师的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目标上,由单纯的为考试而教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二是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的体验上来;三是对象上,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四是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五是方法上,由“填鸭式”转变到“启发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三讲三不讲”和“五个让”。就是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推导。

教师的教学要精致,做到“五个一”,就足每一句话都要力求字字珠玑,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富有启发,每一种设计部要力求精心巧妙,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合理,切忌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

(三)有效训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量符合省“五严”的要求,学生每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内。倡导教师深入“题海”精选题日,让学生远离“题海”,教师要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借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一次批阅。要指导学生自觉建立纠错术,对纠错的内容要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教师要建立错题本,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指施,予以纠正。

(四)有效辅导。教师辅导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要确定辅导对象、时间、过程、方法等。特殊学生要有跟踪辅导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倡导教师面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救、及时激励,使得辅导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构建全员育人网络,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在校内学校积极构建全员自人的网络,在每个岗位落实育人责任制。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努力做到每一堵墙、每一棵树等都能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的建设。各级部要进一步加强显性层面的班级环境和班级形象建设,尤其是抓好班级形象和精神风貌;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尤其要关注班级公约、岗位制度等的形成过程,强化班级学生全员多与过程的规范性要求:第三是要结合班级实际,指导策划班级活动与校级活动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班级独特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建立大德有概念。学校要努力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构建现代初中德育课程,确立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体现“根与魂”的教育,渗透爱国情怀。依据当代课程观,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纳入新的元素,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每学期抓一个重点,使每一个德育 主题做深,做透,深入学生人心,逐步形成校本课程。

(三)开设家长学校课程。学校把家长学校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解决学生与家长冲突、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学生社区表现、学生灾难自救等常见问题。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家庭教育培训班、学校开放日、学生入学和毕业仪式等平台,构筑新型的家校联系。学校要利用家长群体中的能工巧匠和成功人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构筑本校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为学校发展拓展更人的空间。其中,在未来五年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杰出校友的支持和关注,来促进学校全面进步。

(四)强化体育和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矫治工作。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积极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来,并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持续做好社团活动与展演融合发展,学校以少年宫为载体,优化艺术体育社团,根据学生兴趣、心理特点,增加了朗诵、跆拳道社团,让更多的优秀校外资源走进校园。目前少年宫已开展了合唱、舞蹈、鼓号、书法等12个体艺社团。通过举办传统体育、艺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校园生活更加有彩。

(五)开展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在系统开展学生活动的平台上,结合学校的传统与特色,从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多方面融入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和学生团队。

四、搭建“助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教、研、修”校本培训体系。让教师在以课题为主的教科研活动中,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让教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构筑“助师成长”平台。

(一)完善学习平台。构建以“问题—读书—反思—行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二)构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动网络教室,与同类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积极参与研讨,切实扩大外来资源的辐射效应。

(三)搭建展示平台。通过上课、评课、讲课、评奖等活动为骨干教师争取各种交流活动的机会,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

(四)优化技术支持平台。利用好区教育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未来的五年里,学校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全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进程

现代学校建设就是制度建设,学校围绕《学校章程》和《教师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这两个基础性、纲领性文件,以此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循章施教”工作,同时挖掘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工作氛围,让浸润在“方圆文化”养分中的每一个成员有认同感、归属感、白豪感、使命感,使组织更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学校领导团队的建设,帮助领导团队树立正确办学思想与价值取向,领导要学会“想在前头”,多做“未雨绸缪”的预案,“想在关键”,多做教师急需的切实细致的指导;“想在深处”,多做有创意的建设性小结;“想在整体”,任何工作都纳入学校的系统化发展中去思考,明确其地位与作用。

(二)加强行政制度化管理,不断完善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校务公开制度”,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的每一件事,做到操作规范;规范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到班级建设,要有符合学校实际的规范要求。使学校中的每一人都在规范中发展,在规范中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加强民主管理意识,凸显师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一是师生有清晰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形象;二是使师生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三是师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四是师生有爱心、感恩、合作、自律、文明、法治、民主、责任、尊重、宽容、诚信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四)学校建立安全处置预案。每学期组织师生进行逃生、消防等预演,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对食堂卫生、食品质量进行全面、全程监控,自觉接受上级各部门的各项检查。学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落实到带队教师。教育师生注意交通安全。努力在制度上、行动上避免师生伤亡等恶性事故发生。

心有所信,方有行远。“成就每一位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打造优质特色,成就学生教师”是我们共同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时不我待的精神,以相互助力、团结共进的面貌,搭载新时代列车,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打造特色,为实现 “师生幸福,令人向往”的学校愿景而不懈奋斗。

 

 

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2024年学校工作计划

 

2023年学校完成了第一个“三年计划”,按照“一年梳理,二年提升,三年突破”的工作思路,顺利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诸多成绩。2024年是学校第二个“三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学校将“课堂、课程、课题”作为研究的核心,抓实常规工作,抓好创新工作,抓牢重点工作,优化管理体系,完善育人机制,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淄博教育新高地。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为目标,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全体面向学生”育人理念,着力落实“课程、课堂、课题”的深入研究,坚持立德树人,做强品牌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二、工作目标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完善大厅廊道文化建设;

推进德育品牌建设,培育社会建设合格人才;

抓实课堂改革建设,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强化劳动教育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强化后勤保障建设,一切服务师生、服务教学。

三、工作举措

(一)党建工作求真务实,品牌建设凝聚实力

“三学”内强素质,以成“方”;“三动”外树形象,以成“圆”;“三载体”提升品牌效应,“方圆”党建做引领。

1.“学有方圆”:学党史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精神,学先进榜样事迹,着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提升党员内涵发展。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标准化;建立健全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学习走深走实;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将学习入脑入心;抓牢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抓实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抓严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2.“行有规矩”:开展党员提升行动、党员志愿行动、党员旗帜行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开展党员提升行动。一是突出专业提升,严格落实“五级”管理,实施读书提升计划,增加专业培训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二是持续推进大教研模式,落实课堂模式改革,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三是完善党员量化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一是根据“全体面向学生”的宗旨,党员要有针对性的对所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交流等,落实到人。二是每周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在课堂、延时服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政府或社区的便民活动、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服务活动。

3)开展党员旗帜行动。全体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一是召开庆七一表彰大会,对学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党员先进典型进行表彰。二是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与教学业务发展相融合,提升教育效益。三是实施三个工程,支部委员挂靠班级、党员示范课、全员育人导师制,助力教学再上新台阶。

3.“方圆有道”:充分利用一廊三馆”,推进党员阵地建设;构建方圆党建读本,梳理理念与成果;制作学校党建工作片,提升品牌效应。

(二)围绕主责主业,推进质量提升

1.完善课程体系,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开启开全课程,尤其是劳动、综合实践课要常态化、系列化,形成我校的劳动特色;校本课程要校本化,形成可复制可推行的校本资源(黄河文化校本化)。二是优化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体能训练、科技教育,拓展活动场所、服务类型。

2.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力争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环节的精细落实提质量。

1)教导处和各年级都要担负起教学常规管理的职责,要把管理工作的重心集中到教学常规环节的落实上来,包括常规备课、听评课、作业监督、优化设计等,组织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搭建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展促评,以评促优,激发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收获了自信。

2)强化年级管理,特别是毕业班管理工作,用让人们满意的教学效果彰显质量。一是认真做好每月的学情监测工作。每次都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对各学科成绩情况向各班教师做出分析,将优生的薄弱学科分解到各科任教师,合力完成优生的治跛工作。二是要认真开好利用好“两会”:每周的班例会、不定时的家长会。反思每一个阶段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老师们的思想认识,查找问题,及时补救,适时调整,力求质量的高效。三是强化“一关三抓”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关”是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三抓”:一抓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教育。二抓学生的三大习惯养成教育。三抓周清和纠错本,让他们真正发挥起应有实效。四是做好毕业班的百日誓师大会、理化生实验考试、英语口语听力测试,音乐美术素养考试、体育考试、一模、二模、中考等各个阶段性工作。

3.深化“三学两做”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具体要求: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推进工作小组。召开“三学两做“课堂改革总结及推进会。各学科组制定推进计划表。举行“三学两做”赛课比赛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资源。

4.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学习培训开眼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自培养”模式。积极参加外出培训,扎实组织线上学习,主动邀请区域内外专家到校讲座、听评课指导,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的优质资源进行自培训,经常组织各类主题式学习交流研讨等,营造专业学习成长的软硬件环境。

2)教研活动共提高。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常规教研活动 “微讲座”“微沙龙”“微课题”等形式开展,周周有主题、有内容,着眼细微,聚焦问题,研讨交流,提质增效。

3)课题研究促转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科必须有区级以上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质,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4)“师徒结对”传帮带。本学期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聘请师德正、师风良、师能强的教师为师父,结对帮扶,影响、感染、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主要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实现网络化教学,拓展教师的教学途径,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智慧中小学平台和淄博市大数据平台,学习优质资源,互促互进,并积极参加数字案例评选;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学习科技知识,注重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争取在科技比赛上有所突破。

6.创建省级书香校园,督促师生共读

要让阅读在校园蔚然成风,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更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指导、推动。推动阅读,首先要推动的是老师的阅读,希望教研室在继续推进教师阅读方面能创新工作思路,希望老师们以自身对阅读的热爱推进学生对阅读的热爱。高效利用图书馆,争取三月份图书馆投入正常使用,教研室和图书室合作制定借阅时间和阅读方式,让图书馆成为读书的海洋,全体师生在书的海洋里滋养润泽。

7.探索大单元教学,打造学科精品课程

一是大单元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包括主题选择、目标设定、时间安排。二是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展主题讨论、项目制实践、小组合作。三是资源整合与利用,为支持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积极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包括教材、软件、实验器材等。例如,可以使用数字化教材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在线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三)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深化德育的“方”与“圆”融合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一训三风”,丰实志向与目标、坚韧与坚持、惜时与勤勉、奉献与感恩、守规与变通五大项德育目标,把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思、行、展、评”五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成长,培养学生正直、刚毅、坚韧、勤勉、规矩等“方”品质及聪慧、敏锐、机智、通达、向好“圆”智慧,实现德智体美劳之间的“五育融合”。

2.提升德育的“道”与“器”合一

“道”包含着标准、方法和规律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正如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加以影响,在“道”“器”范畴内落实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建设至关重要。新学期,学校将在“方圆”文化架构下,对班主任管理工作体系化,紧扣中心点,提高班主任队伍活性;深挖德育点,涵养班级管理文化;汇聚支撑点,构建“方圆讲堂”家校合作方式;联动合作点,深化教师全员育人新局面。

3.做好“黄河文化”育人德育主题活动

主要是利用升旗仪式开展黄河文化微讲堂,围绕:志向与目标;坚韧与坚持;惜时与勤勉;奉献与感恩;守规与变通五个主题开展10次微讲堂。组织开展黄河文化育人班会,围绕黄河精神开展,每月一主题,与齐文化相结合,形成序列化班会。开展讲好黄河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分级部开展人人能讲黄河故事活动,我心中的黄河榜样活动。组织黄河文化相关实践活动,开学典礼后,组织“黄河奔腾 奔跑吧 新学期”全校师生大接力活动。

4.拓宽家长学校创新工作路径

认真开展家长学校进社区活动,我的家风家训活动。家长学校走出去与学区内的小学、幼儿园开展联动活动。建立“主题家长会”模式,基于学校方圆文化、方圆德育,家长会主题的设定为圆主题和方主题两个方向。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以“一张网、一条链、一条心”让家长走进学校,社会走进学校。

5.搭建多彩舞台,成就每一名学生

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管自育,在开齐开好体育、艺术课的同时,为同学们搭建好个性发展的多彩舞台,定期开展校园体育节、篮排足班级联赛、大课间展演、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依托“新时代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创新工作,把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创建素质拓展的校本课程。

(四)安全工作保稳定,安全意识抓常态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稳定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底线。全体教师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好安全工作。

1.加大监管力度。学校班子及安全负责部门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做好校长走流程工作,做好对消防、用水、用电、学校校舍等安全检查,增强防范意识,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立即整改,做好校舍及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为师生做好服务。

2.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将安全教育列入课时计划,充分利用安全主题演讲、应急逃生演练、“安全六校长”进校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逃生技能。

3.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协调北郊镇派出所、南闫交通队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交通秩序的管理,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4.抓好学校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广播站、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电子显示屏、板报、展牌等文化宣传功能,全方位育人,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5.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校园、食堂卫生工作,规范食堂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及卫生培训。

6.学校实行专业保安负责制,学校保安人员应坚持昼夜值班巡逻。加强门卫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配备必要防范器材,使其能防偷、防盗,并具备一定的防暴、抗暴能力。

7.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

(五)举措扎实有效,创新造就品牌

创新项目到了收关之年,学校四个创新项目“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新时代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发展路径探究、“新农村背景下初中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分别制定了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措施,争取更大成绩。

2024年,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时不我待的精神,相互助力,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打造特色,为实现 “师生幸福,令人向往”的学校愿景而不懈奋斗。

 

 

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2023年学校工作总结

2023年,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坚持立德树人,以“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为目标,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工作突破年”的目标要求,着力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全体面向学生”的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过去的一年,学校获得省市区级集体荣誉11项,在各部门组织的专题会上发言12人次,学生获各类奖项100余人次,承办市区级现场会5次,师生发展硕果累累。具体汇报如下:

一、 党建求真务实,品牌凝聚实力

(一)抓规范建设,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保证党建质量

严格落实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年内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50余次。抓实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利用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开展学习活动达500余次。严格“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发扬党内民主,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效融合。

(二)抓品牌建设,增强基层党建发展力,提升党建成效

抓实“方圆党建”品牌建设,主要通过“三学三动三载体”全面展开。学有方圆,即通过“三学”提升党建水平,本学年开展主题党日学习、党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党员阅读分享会等活动约 50 余次。行有规矩,即通过“三动”打造优质队伍,“三动”即“党员提升行动”“党员志愿行动”“党员旗帜行动”,全体党员从身边小事做起,每周为教师、学生、学校做1次好事,本学年累计做好事350余次;在疫情网课期间,支部委员收集听课巡课反馈合计92928字,反馈公示合计48821字。方圆有道,即通过“三载体”加强宣传力量,“三载体(已完成)即一立体载体(一廊三馆)、一平面载体(方圆党建读本)、一媒介载体(微信公众号、网站),将学校党建工作进行正面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抓创新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党建引领

学校党支部以创新项目《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发挥党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一是形成制度文化。“方制度”主要构建了《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管理人员履职工作机制》共 18 篇及管理机构运行细则等 137 个内容;“圆制度”围绕沟通、协调做工作,构建了《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教职工诉求处理机制》等10篇。二是着力推动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领导班子进课堂100多次,党员执教示范课、主持教研论坛等20余次。

二、围绕主责主业,推进质量提升

(一)课程齐全,注重活动,打造特色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尤为重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专门开设了、舞蹈、合唱、书法、绘画等一系列社团活动,并取得了多项区级及以上荣誉,并规划和开发了《书法》、《扎染》等校本课程。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体育课实行“分项教学”,开启了体育课独有的课堂模式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认可。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开设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建立了校内的百草园、校外乡村基地等多处课外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接触生活,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聚焦课堂,转变作风,务求实效

学校秉持“打造优质特色,成就学生教师”的办学理念,以“课堂建模”为中心,全力推进“五步N融合”课堂新模式。五步分别是“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限时授课、互动展示、检测反馈”,“N融合”即“一堂多载”,包含教育理念、技术手段、知识内容、评价方式、效果呈现等五个基本维度上的N种融合。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五步N融合”教学模式,课堂环节的设置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聚焦于“学”,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获得高效学习方法和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为课堂目标;致力于“融”,在落实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上下功夫。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常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鼓励创新管

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教师备课和优化作业。关于教师备课,要求每周集体备课时,备课即要充分,又要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使用,级部每周五下午由年级组对教师的常规材料进行查评,教导处每月对教师的常规材料检查一次。关于作业布置,要求优化作业设计,分层布置作业,要紧扣教学要求,精选内容,量要适中,并要做到及时批改,以便及时反馈,提倡全批、面批等批改形式。另外,学校要求各级部使用“后满分卷、错题本”以便查缺补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制定了作业审批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及作业公示表,严格监督,控制作业量。

三、抓实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成长

(一 )以教研组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凝聚向上的研究型团队

1.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各学科组开学初制定好公开课,按步骤推进听评课学科教研活动的展开。开学初召开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各学科组重点依据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20余次。利用报告厅开展大教研活动8次。依托淄博六中教育集团校优势,开展贯通式培养,学科大教研活动。目前开展了语文、地理等6个学科的大教研活动。

2.抓住市区教学视导的契机,查找不足,努力弥补。根据市区教学教研专家的评课,利用集体教研时间,改课、议课。利用学校公众号,做好学科组风采展示、名师风采展、教师荣誉展,激励教师奋进。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增强学科组荣誉感、凝聚力。

3.依托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工程,2023年3月、4月、6月,邀请知名教育专家陶继新、齐鲁名师刘宗顺到校开展专家讲座、点对点磨课活动,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勇挑重担,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头人的“燃梦读书会”,引领学校年青教师读教育教学名著,坚持每天读书打卡,撰写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学校报告厅大教研活动中进行读书分享。

(二 )以各类培训为引领,打造一支好学奋进的学习型团队

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寒暑假周村区初中段各科“面对面”区级培训,组织并指导全校教师完成‘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省级远程研修任务。暑假前后,先后开展了筑基教师培训、希沃能力认证培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能力培训、教育部寒暑假研修培训、教科研线上培训学习等。上学期各学科组以主题教研活动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研水平。重点以“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五步N融合课堂模式探讨”“课程标准解读”为主题展开,围绕“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2.0工程”,加快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平板电脑课堂教学应用培训。配合区三个课堂的工作推进,在交互式智慧教室开展名师课堂、网络教研、专递课堂、教师培训等共计100余次,提高了教师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三)以参加各级赛事为助推,打造一支锐意进取的拼搏型团队

1.每学期开展教学小妙招分享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学习借鉴。每学期一次组织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展评。

2.参加市区优质课、优课评选,集合学科组之力,精心打磨课堂,促进精品课的成型。学校12名教师参加周村区优质课评选,有10名教师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胡晓彤执教课例获市级精品课,蔡相霞执教课例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精品实验课二等奖。今年3月,张群、刘青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3.利用新校的资源优势,积极申请各级各类活动在我校召开。先后承办周村区英语、生物、物理、音乐教研活动,承办市物理学科会,积极参加区联合体教研活动,拓宽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一)搭建多彩舞台,成就每一名学生

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管自育,在开齐开好体育、艺术课的同时,为同学们搭建了个性发展的多彩舞台,校园体育节、“校长杯”篮排足班级联赛、大课间展演、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定期开展,精彩纷呈。依托“新时代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创新工作,把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积极创建素质拓展的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学生形成了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科技类等13个社团。我校田径、排球、舞蹈、器乐、绘画、创客等社团组织在区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比赛中表现优异,学校也获得了2022年度体育工作表现优异单位、周村区第二十九届“小星星”艺术节表现突出单位等荣誉。

(二)画好“家校”同心圆,构建德育新途径

积极构建家校双方协同的德育体系,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一是基础建设作保障,建设家校共育生态场。加大投入建设家长教室、家长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家长活动室等各类专门教学场所,除了满足家长的授课、活动和咨询等需要。二是组建讲师团队。每学年成立由全体班主任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队,提升家长学校队伍活力。目前学校拥有淄博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教师1名,周村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教师4名。三是健全共育机制。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职责明确、机构完善、分工合理,量身定制“家校共育活动流程图”,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例会。四是搭建沟通平台。设置“校长接待日”制度,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与监督者。五是以课程研究做基础拓展家校共育新路径。根据年龄特点,分年级建立家长学校融合性课程,形成融合性序列化课程体系。六是开发特色课程。开发了“方圆e家”家庭教育微课、“智慧父母微周报”、公众号上“家长说”专栏等课程体系。七是营造人文化营造家庭氛围。开展家庭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校出资购买《家庭教育的道与术》120册,供家长们轮流阅读,并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读书沙龙等活动,营造人文化家庭氛围。

、筑牢安全底线,保障校园稳定

(一)精细后勤管理,保障教育教学

学校的总务管理将消防安全、校舍安全放首位,认真落实校舍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加强校舍安全检查力度,做好日查、周查、月查。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整改措施,提高水电的使用效益,杜绝常流水常明灯现象。       

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室内外卫生责任区整洁美观,为师生提供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不断开展健康教育创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不定期举办各类卫生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狠抓学校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安全无小事,事事应安全。我们毫不放松,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平安的校园,为教育教学创设优良的教书育人的环境。2022年学校被周村区教体局表彰为安全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三)做好学校食堂工作,确保师生饮食和健康安全

学校积极参与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操作间整洁、设备干净上档次、餐具、规范醒目的各类标识整齐有序、食品原料安全放心、台账记录规范,2022年2月学校获得“山东省首批中小学校星级食堂”荣誉称号。

、举措扎实有效,创新造就品牌

(一)党建创新——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抓实《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的年度目标,做到精神文化提内涵;制度文化有特色;物质文化出精品。

1.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从多角度阐释“方圆”内涵,确定了学校“一训三风四理念,八维解读筑方圆”的文化框架, “方圆教育”核心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2.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致力打造“方制度”+“圆制度”的制度文化,“方制度”侧重规则、责任、义务;“圆制度”侧重沟通、包容、理解。目前,学校编排、整合推出《方圆制度汇编》,并将各种制度融合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形成《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团队文化建设读本》各一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3.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2022年暑假前完成了党建基地“一廊三馆”建设,并配备了桌椅、书籍以及多媒体设备;暑假后完成德育大厅建设,正面校训墙高端大气、寓意深刻,背面为《方圆赋》,做工精细、气势磅礴;读书角设计新颖,收效鲜明2023年在优质均衡区县创建推动下,完成了各功能教室、少年宫廊道文化建设,丰富了班级文化。至此,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文化设施齐全,育人环境优美。

(二)教学类创新项目——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1.以“课堂建模”为中心,建设“一模四维”教学架构,努力打造“四维”教学生态,实现多维拓展融智提质,先进的办学理念助推学校全面发展。本学期学校层面共开展了5次项目推进会;级部、教研组、学科组根据学校推进会的会议精神有序开展相应的具体工作,累计组织推进会20余次,与淄博六中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各类活动15次,成效显著。

2.“三个课堂”常态化开展;“希沃助手”备课授课全覆盖;“虚实课堂”有效融合,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办学思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已累计开展双师课堂15次,名师名校课堂106次,网络教研活动103次,在校级优质资源空间上传优质资源188次;区级优质资源空间上传优质资源218次。

3.加强学科组建设,常态化开展“座谈式”集体备课、“教学智慧小妙招”、经验分享会、“1+1+N”教研活动、“N课型”展示交流研讨会等,提升教师内驱力。今年推荐12名教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有10人获一等奖;区课堂评选活动中9人获一等奖;累计24人次在模拟讲课、教学资源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43人次在各级教研会上做专题发言。

(三)新时代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发展路径探究

1.进一步优化提升了体育、艺术社团的选材和培训工作。每周三分别开展了篮球、乒乓球、自行车、舞蹈、合唱、绘画和书法六个艺体社团,对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和一项体育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

2.艺术学科利用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琴”“声”“舞”+“书”。“画”“工”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社团活动、各级各类艺术节及艺术进校园活动等路径,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艺术核心素养与艺术技能水平,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艺术特长;体育与健康学科利用推行“选项走班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四个项目班中,掌握1-2项体育技能专长,以此推动了体育与健康教学一体化、特色化发展。

3.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激励艺体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学校艺术节各级各类活动,在淄博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中,舞蹈作品《朱》获得一等奖,朗诵作品《初心之问》、绘画《温情人间》、摄影作品《人民卫士》均获得三等奖;2022年淄博市“托起乡村少年梦”才艺展示中,学校获得一等奖3个,三等奖2个的好成绩。在周村区第二十二届“阳光”体育节排球比赛中获男子第三名,女子第一名,在田径比赛中取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四)新农村背景下初中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1.基础建设作保障,建设家校共育生态场。一是全体班主任全部加入校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依托班主任“双成”工作坊专题培训8次,撰写德育案例100例。目前学校入选市家庭教育讲师团1人,区家庭教育讲师团4人。二是量身定制“家校共育活动流程图”,构建生态和谐的家校关系场。三是积极构建“专家与家长说”专题报告4次,家长撰写“家长论语”240人次,并通过班级微信群转发。

2.课程研究做基础,拓展家校共育新路径。一是进行了12期家长学校培训,分年级形成融合性序列化课程体系。二是打造“融合指向”双课程,征集 “家教疑难”,发放问卷调查845张。三是开发特色课程。积极创作“方圆e家”家庭教育微课16节,开发并印刷“智慧父母微周报”12期,家长学校进社区授课3次。四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智慧父母、好家长评选活动,1名家长当选山东省智慧父母,6名家长当选区好家长。

3.多方助力谋发展,形成家校共育新合力。一是开启“四团协动”模式,四团分别为:膳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家校志愿团 、“红马甲”安全护导团。二是仪式化设计家庭生活,开展了“亲子共读” “家务劳动”等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三是人文化营造家庭氛围,学校出资购买家庭教育图书120本,开展家庭教育共读一本书活动。四是个性化提供家庭指导,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群体,建立“N+1”帮扶机制,开展“一家一课程”等活动。

2023年是收获的一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周村区工作目标考核成绩优异单位 、周村区教育教学工作表现优异单位、周村区校园安全工作成绩优异单位、周村区体育工作表现优异单位、淄博市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周村区十佳消防安全进校园示范学校、淄博市中小学“书香校园”、淄博市智慧校园、淄博市公园式(园林式)单位、市级文明校园、淄博市首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务实笃行,驰而不息。 2023年是学校三年规划中的“工作突破年”,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凝聚全体教师的智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时不我待的精神,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为实现“师生幸福,令人向往”的学校愿景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