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教学信息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822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29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扎实落实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项工作,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课程建设
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周村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以任何名义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强化德智体美劳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渗透和学科德育课程资源库建设,明确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科学由专职教师担任,提升开课质量。重视实验教学,坚持“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原则,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重视劳动教育,充分挖掘“红领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育资源,为劳动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素材。
二、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和学科实践性学习。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推进为切入点,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形成以学科、年级为基础的“小背篓”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灵动”信息化高效课堂,把课堂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落实过程性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以《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为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细化常规管理。实行教学常规月月查工作制度,专人负责、专项检查、专门记录、规范要求,强化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学科教研等内容的管理。围绕“双减”政策要求,加强作业优化设计与管理,组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深入了解学情,围绕教学目标,分层、分类、进行作业优化设计。加强考试研究,提高命题质量。丰富“乐考”实施内容,确保减负增效。
加强巡课力度,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主要科室为组员,每天不定期进行听课巡课,不得出现空堂。教师不得随意调课,调课需认真填写调课记录,并向教学处报备,杜绝出现教学事故。
四、重视教研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完善“1+1+N”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组织各学科组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主题、计划、过程性资料,并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备课的质量。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参加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五、加强教师培养,促进梯次发展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机会。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加强课堂改革的师资培训力度,通过专题讲座、专业培训、教学研讨等形式努力为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修炼和成长服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带头作用,实施“头雁计划”“强基计划”和“雏鹰计划”,做好教师梯度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六、推进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做好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定期对课题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七、深度推进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
学校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统一规划、管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推进。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开展各级各类平台应用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平台应用操作。利用各级各类平台相关资源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平台应用交流分享会,及时总结分享经验,及时形成典型应用创新案例,大力推广。
认真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交流、教育管理等各类场景中的常态化应用。组织学校平台应用典型案例评比、“双师课堂”应用模式评比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反思撰写评比等活动,积极参与推广专递课堂、网络教研、名师课堂等情境下的应用模式评比,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师赛课、全国NOC、EOC比赛、人工智能培训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八、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教学培训。
2.迎接教学视导工作。
3.上报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一二年级“乐考”实施案例、义务教育作业研究推动“双减”实施典型案例。
4.制定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5.召开学科教研组长会,制定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6.组织“小背篓”序列课程优化作业展评活动。
7.召开学校“小背篓”劳动文化研究研讨会。
8.开展小背篓课堂实践研究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9.教学常规检查。
10.开展课题申报筹备工作。
11.组织信息化优秀案例分享。
12.协助机器人社团正常开展培训活动
10月份:
1.开展小背篓课堂实践研究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2.组织学校基于优化作业设计下的优质作业资源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各学科网络教研。
4.召开“小背篓”劳动文化研究项目推进会。
5.教学常规检查。
6.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7.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8.组织编程课程培训。
9.开展智慧校园电子班牌深度应用培训会。
11月份:
1.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灵动”小背篓信息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组织参加各学科网络教研。
3.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反思活动。
4.开展“书香校园翰墨飘香”写字小能手硬笔书法达标月赛活动。
5.开展“我是计算小达人”计算比赛。
6.检查常规材料。
7.组织教师区级课题申报及结题工作。
8.组织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课例研讨会(“小背篓”信息化课堂的“诊定导提”智学管理)。
9.组织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课例展示活动。
12月份:
1.开展“恬静教育理念下小背篓课堂的实践研究”阶段汇报交流活动。
2.组织参加区教学常规展评活动。
3.组织参加市区网络教研活动。
4.开展学校语数教研组主题教研分享交流展示。
5.开展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6.开展寒假前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专题教育、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7.积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淄博市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周村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平台应用的常态化。
1月份:
1.迎接区教育教学评价过程性督导。
2.完成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3.进行“小背篓”劳动文化研究项目学期总结。
4.组织1-2年级学期综合素养闯关,3-5年级期末考试。
5.组织参加各学科参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