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26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3-09-26
  • 字号:
  • |
  • 打印

城北中学劳动教育实施及评价方案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具有校本特色,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的劳动教育新局面。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四、工作任务

(一)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

我校围绕劳动技术、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社会服务、考察探究等专题活动,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学校劳动教育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

2.开足开齐开好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整体优化课程设置,统筹课时安排,保证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统筹学科融合,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在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

3.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加大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力度,开设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初一《多肉种植》、初二《室内养鱼》、初三《家常菜谱》、初四《剪纸》,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    

4.开展校内劳动实践。

学校在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洁环境、美化校园活动。校内一切劳动任务尽可能归于学生,学校活动场地卫生、楼道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绿化带等以责任区形式合理安排到班级,由班级负责清扫,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卫生评比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

5.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开展以“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等活动。结合学雷锋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画”劳动、“唱”劳动、“写”劳动、“演”劳动等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学校将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一周设为劳动实践周,每月第二周周五为劳动日。

6.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场地。

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教室、操场、食堂、环境绿化等场所,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农作物或饲养小动物,设立“责任田”“微农场”。

(二)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7制定“家庭劳动清单”。

依据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委会,加强家校合作,加大宣讲力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明确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鼓励家长为学生劳动创造机会。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当适度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做饭、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家务,指导学生列出个性化劳动清单,明确家务实践劳动任务,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三)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8多渠道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统筹利用各方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体验的劳动实践项目,创新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工厂、农场、超市等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与南闫村共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西院墙外菜地),与灯塔幸福苑、新景表业、玉兔酿造厂、污水处理厂等联合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场所。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9认真组织我校学生到周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现代农业”项目劳动体验。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毛新普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周强校长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通过认真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活动都落到实处。

(二)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劳模、职业学校教师、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担任兼职教师,尤其要积极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充实到学校劳动教育队伍中来,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

(三)加强宣传引导。

学校通过坚持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挖掘在学习劳动教育过程中涌现出的小能手、小榜样、小模范,做好宣传教育。对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等,积极通过学校公众号、杂志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向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将教师的劳动教育备课、上课、对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的指导、对学生劳动实践成果的收集、劳动实践情况的评价等纳入到教师的个人考核中。

2.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依据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评定。

评价主体:劳动课教师、家长、班主任

评价分工:劳动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劳动课和假期劳动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占60%;家长负责对学生居家的劳动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占20%;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班内劳动和其他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占20%。最后由劳动课教师形成总评,将劳动实践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城北中学劳动教育总结

 

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劳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给领导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学的过程不只是机械地实施教学计划,而是一次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过程。

学校积极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注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劳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活动、劳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劳动教育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我校加强对劳动教育教育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加强劳动的实施。在师资配备方面,配备劳动教育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5名,年龄结构合理,专用教室2个,室内器材完备,使用记录齐全。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劳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从而正确认识设置劳动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收入问题等在调查探究中,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从而增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认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让学生体验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感悟自我与社会、自然、家庭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4.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加重负担,对综合课程时间优化,又要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健全个性。

三、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劳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它强调学科间的整合,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有现实意义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把环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教育,心理与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有计划的实施。本学年,进行反邪教,崇尚科学的教育,和本校课程学习“四会”,在班团活动中安排学校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开展青春期教育讲座,社会的公益活动,全校为加强国防建设知识学习。其次,挖掘学生中资源,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自己提出大量感兴趣的课题,探究实践为之课程化。我们认为劳动内容的生成性很强,实践操作性范围广而宽。在实践和开展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和确定。学校的计划作为一个“框架”,但应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有教师和学生或小组个人去发挥主动完成调查专访等,寻求人们关注的热点,真正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因为农村是广阔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层次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先天条件。

其三,挖掘好教师资源。首先应挖掘校园,社区的教师资源,应让有一技之长地教师,师傅,有特长的家长等组成实践课程的智慧队伍。其次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组织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安排好具体的可实施操作方案,结合本校特点订出活动次数,体现学校特色的活动、劳动计划,使教师相互配合,切磋提高。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广益,又体现综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活动中去,加快乐综合活动师资的培养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条件。

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2018年学校联合南闫村建立了500多平方米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开展了“在劳动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快乐”为主题的劳动习惯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园内种植小白菜、菠菜、萝卜、生菜、冬季大白菜等;依托劳动实践基地种植课程,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精心备制园地,适当布置任务,在各种蔬菜种植过程中,体会到动手的快乐,感受劳动的喜悦。引导同学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为了使学生走近自然,体验劳动,经历实践,砥砺品质,2021年我校因地制宜,开辟了学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硕果园。学校利用教学楼旁边的空地,开辟出劳动实践基地。从制定方案到合理分工,从基地的开垦到命名,师生全程参与。种植有核桃、杏树、石榴、桃树等果树。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兴致勃勃,撸起袖子,挥起锄头,松土、除草各尽所能,忙得不亦乐乎。待到果树结果收获,学校将开展采摘评比活动,平时则督促各班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四、体现课程特征,提高课程活力

劳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特征,让其真正充满活力。

1.教学关系体现人本性

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势,与学生互相沟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传授于学生。和学生-起开展探究时间,树立为全体学生服务的观念,杜绝以成人的眼光对待问题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以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使学生活动有声有色,受到学生的尊严,真正体现学生施展才华的关键。”

2.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

劳动在时间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往往有时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加上农村学校居住环境不一样,可在课表上安排步骤、组织协调好,做到时间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园、社区资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时间,体现课程活动管理的灵活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空间。创设多样化问题情境,开放其思维时间空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相互争议、以理服人。培养遇事好问,勇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养成对问题、新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萌发创新意识、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新知识、新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上进精神。

3.活动方式提倡多样性

综合能力是复杂多变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度,参与活动的条件,并让他们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中强调有利于:调动探究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心理的投入。

五、探求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要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使之不断提高参与活动的质量,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根据学生在过程中各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自我总结。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和建议等。有记录、有体会,收集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相互间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其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另外应注重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不局限成果与水平,强调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欲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进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性实践活动可请厂长、农艺师、家长、领导参与评价,真正体现多种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公开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总之,劳动教育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落实到直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

作为教育者应充分认清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式,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合作研究,大胆探索和实践。结合农村学校条件生源等条件的劣势,重视活动、劳动教育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办好特色学校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