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758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7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4-09-27
  • 字号:
  • |
  • 打印

周村区城北中学劳动课程实施总结与

新学期工作计划

 

周村区城北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围绕“让每个孩子享受最适合的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一、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劳动教育课教师四人,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保质保量的开展劳动课。202310月,初一级部孙文琪老师代表我校参加周村区“双新达标课堂”评选。孙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实践性强,先进的跨学科理念实现了劳动教育与物理学科的有机融合。

我校的劳动教育得到了区基教科、教研室领导的悉心指导。区教育督导室房锋主任到校指导工作,规范我校教育办学行为,随堂听取一节劳动课,并给予高度肯定,留下宝贵意见。

 (二)加强学科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

劳动作为“新兴”学科,学校指导任课教师迅速建立学科组,定期召开校内教研会。校内教研会上,教师们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实现学科组的同侪互助、智慧共济。

市区各级对劳动课程建设都十分重视,为任课教师组织不少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个人专业素养得到飞速提升。

(三)课程内容多样化

1.以课本为载体的劳动教育。

我校的劳动课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要内容。在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传授学生劳动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2.岗位体验式的劳动教育

劳动课并不仅拘泥于教材,而是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结合起来,把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学生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任课教师讲解劳动要领及技巧,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到的劳动技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他们感受到了通过劳动带来的校园变化,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劳动成果。

3.家务清单,让劳动成为习惯

家校合作是重要的育人途径,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劳动课上,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制定形成适合自己年级的家务劳动清单。并根据相应的家务劳动给与劳动技能教学,按时调度、汇报做家务情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

4.体验采摘,让劳动成为快乐

为了利用好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任课教师还带领学生种植蔬菜,守护果树。先在课堂上教授如何浇水、如何施肥、如何驱虫、如何采摘,再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实践,虽然收获并不丰厚,但学生体验到的是满满的劳动快乐。近几年先后带领学生走进蔬菜农场,进行柿子、石榴采摘,体验丰收的喜悦。

5.走出去的劳动课,让学生更懂生活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为学生创造机会,调整劳动课时安排,组织学生到就近的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学生们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清扫卫生等方式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和安慰,深化了爱老、敬老意识。

劳动课堂不仅在校内,更在周边的社区。任课教师还带领学生走进小房等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当孩子们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变为行动力,干净的橱窗、街坊邻居的笑脸,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三、本学期工作计划

1.扩大校内劳动实践基地

为了便于任课教师更充分的开展劳动课程教育,学校拟扩大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更适宜的劳动场地。

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劳动课程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课堂上学到的劳动知识与技能,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将加强三者联动,为学生争取、创造更多的实践岗位和机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劳动课程项目化学习

结合学校特色活动开展劳动项目化学习。根据校内增设的劳动实践岗位,任课教师整合教材内容,开展劳动技能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适配劳动岗位。校园农场从春耕到秋收,进行系列劳动课程教学。

4.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

定期召开劳动学科的校内教研会和听评课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争取更多外出学习机会,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积极参与各级教学、教研活动,以赛代练提升学科组教研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旨在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劳动教育沃土,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快乐劳动,孕育成长,探索劳动教育新形式,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