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0-09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2-10-09
  • 字号:
  • |
  • 打印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情分析

1.劳动认知与行为脱节

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劳动是必要的,说明学生在劳动的认知层面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劳动观,而具体到实践中,人数就减少了,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劳动行为脱节,学生更倾向于完成简单的劳动,一些有过程性、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劳动则较少参与。劳动观念薄弱不仅体现在学校领导、教师,还体现在各位家长的观念意识上。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许多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劳动及其他教育问题。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排名,一切事务由家长全权代劳。

2.学生主体性不明显

劳动教育是以经验和实践为基础的,但大多数只是在班级内召开相关主题的主题班会,此类劳育一般是教师作为主讲者,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逐渐进入疲态,无法真正激起学生的劳动兴趣。

3.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难以形成

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但学校、家庭与社会劳动教育常常处于各行其是、很少沟通的状态,这就使得劳动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没有了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也就无法有效延伸,劳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四、教学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2.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

3.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4.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5.注重综合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6.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

五、教学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采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六、教学计划

1.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学校恬耕园、饲养园和桃李园等劳动场所和资源,充分开发创新利用学校、学校周边和社会劳动场所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硬件过硬的场所,营造良好的氛围。

2.建立劳动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劳动课程的有效研究和创新之举。

3.各年级教师充分研读分析教材,根据劳动课程十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活、烹饪与营养和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服务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动。)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

4.注重劳动课程的学段衔接,除了需要在具体劳动内容和要求层面做区分,还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具体细分。不光从劳动的内容维度着手,还可以从劳动能力着手,还可以从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来思考学段的衔接问题。

5.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注重劳动课程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主动将形成的劳动技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中,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的合力下继续发挥以劳育人的作用。

6.挖掘元素,促进学科融合。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理念与效能已经超出了“体力劳动”的范畴,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劳育素材,在课程中寻找普遍的、系列化的劳育契机,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好的情境与场合,从教室中多往“田间地头”走一走,使学生懂得劳动之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从而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能够尊重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树立起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劳动观。

7.坚持多元评价,让学生感悟劳动魅力。劳动素养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加强对学生劳动过程和劳动态度的评价。劳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展览式评价,将作品或技能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技能和作品的展示进行互评;建立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记录袋的个性封面,里面装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关于劳动的成长记录,如活动方案、劳动日记、心得体会、荣誉证书、最满意的作品、照片、活动调查表等,体现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加强学生的相互评价,能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评价的倾向,确立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总结

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充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将形成的劳动技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中,在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的合力下,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通过系列劳动活动收获颇丰,下面就收获作以下总结:

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引导学生主动将形成的劳动技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中,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的合力下继续发挥以劳育人的作用。例如利用劳动课学到的蔬菜种植知识和劳动技能,在自家菜地或泡沫箱中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并观察蔬菜不同阶段的表现,记录自己为此付出的相关劳动。联系社区养老院,为社区菜园进行锄草、浇水和培土等服务。

二、挖掘元素,学科融合

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理念与效能已经超出了“体力劳动”的范畴,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劳育素材,在课程中寻找普遍的、系列化的劳育契机,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好的情境与场合,从教室中多往“田间地头”走一走,使学生懂得劳动之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从而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能够尊重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树立起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劳动观。

三、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利用自己种植成熟的蔬菜,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道菜肴,从蔬菜种子到成熟不间断的付出自己的心血,感悟劳动人民的不易;从蔬菜的生病虫害到茁壮成长,感悟生命的坚强;在劳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的改造,感悟创新的力量,在整个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日常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创造成功美好生活的意识。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态度,掌握劳动技能,但很多活动必须依靠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开展起来。我们要定期让学生在家里或社会中进行实践活动,我们也应让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这样便于多维评价的实现,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在以后的劳动教育和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真正发挥劳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