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26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3-09-26
  • 字号:
  • |
  • 打印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2022-2023学年度劳动学科实施情况总结

1.基于项目式教学劳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景、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我校这学期开发的典型案例有:“小背篓”劳动课程的恬静实践、恬静“小背篓”劳动课程之小白菜种植、小学生劳动课程开发与思想品德内化研究、“恬耕园”里悟劳动。其中前两项荣获淄博市中小学优秀劳动实践案例二等奖。

2.跨学科案例设计。课标中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基于上学期的实施与研究,本学期初数学结合劳动的跨学科案例设计《“数”眼探世界——完美的图形“圆”》以周村区第一名的成绩推选入市级选拔。

3.根据学校实际,依托“恬耕园”,开发“节气里来忙农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解农事与二十四节气,绘制二十四节气农事轴;认识常用农具;结合节气学种植。课程注重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农事劳动知识技能、劳动工具使用方法,亲历农事劳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造力。此劳动课程方案跟随东门路小学课程设计作品已被推选参加省级评选

4.注重多元评价。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例如展览式评价,将作品或技能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技能和作品的展示进行互评;建立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里面装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关于劳动的成长记录,如活动方案、劳动日记、心得体会、荣誉证书、最满意的作品、照片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间互评。其中我校沈舒琪的劳动心得《种豆南山下》、岳锦心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我的成长乐园》、刘星宇的劳动成果《制作手工口金包》分别荣获淄博市劳动实践成果征集评选一、二等奖。

5.开展各项劳动技能活动。比如每年谷雨前后的刨地起垄比赛、五一劳动季的“劳动美”叠被子比赛、收获季的山楂采摘活动等。注重从时令特点出发,让学生从各项活动中了解劳动、尊重劳动,了解不同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本学期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丰富和完善各项活动。计划学期末将以课题的形式带动学校劳动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国家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2022年又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意见中明确要求劳动课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充分发挥劳动在综合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周村区东门路小学2023—2024学年劳动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期课程育人目标

1.坚持育人导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2.用好《劳动》教材、上好劳动教育课

目前,小学阶段一至五年级通用人民出版社《劳动》教材,按照课程方案要求,一至五年级每周一课时,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认真备课上课,用好《劳动》教材、上好劳动课。

3.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在教学中,依托学校“恬耕园”,以“红领巾种植园”和“红领巾饲养园”劳动实践基地为活动载体,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宽劳动教育课程容量,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从书本认识转化到技能的锻炼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注重多维度的综合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在评价中,要注重评价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5.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

6.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对教材进行创新改编和应用。鼓励充分结合学校“恬耕园”和“饲养园”等开发设计劳动项目,满足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实践体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二、学期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学段目标

1.第一学段(1~2年级)

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2.第二学段(3~4年级)

1)懂得“-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3.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 业精于勤荒于嬉"等道理。 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 

3)进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4)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5)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劳动教师基本信息及分工

1.宋延哲负责所有劳动教师备课指导及教学指导工作;

2.常然然负责教研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制定与实施;

3.刘玲玲负责收集劳动活动图片,并及时记录宣传;

4.王田负责教研组教研活动拍照,并上传“东小劳动群”;

5.任海洋负责劳动基地“恬耕园”和“饲养园”的维护;

6.所有劳动教师做好随堂听课任务,并写听课记录。

四、课程实施计划

1.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学校恬耕园、饲养园和果林园等劳动场所和资源,充分开发创新利用学校、学校周边和社会劳动场所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硬件过硬的场所,营造良好的氛围。

2.建立劳动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劳动课程的有效研究和创新之举。

3.各年级教师充分研读分析教材,根据劳动课程十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活、烹饪与营养和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和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服务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动。)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任务群学习数量。

4.注重劳动课程的学段衔接,除了需要在具体劳动内容和要求层面做区分,还要结合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具体细分。不光从劳动的内容维度着手,还可以从劳动能力着手,还可以从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来思考学段的衔接问题。

5.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注重劳动课程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主动将形成的劳动技能迁移到家庭和社会中,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的合力下继续发挥以劳育人的作用。

6.挖掘元素,促进学科融合。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理念与效能已经超出了“体力劳动”的范畴,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劳育素材,在课程中寻找普遍的、系列化的劳育契机,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好的情境与场合,从教室中多往“田间地头”走一走,使学生懂得劳动之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理解劳动的深刻内涵,从而建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能够尊重劳动成果与劳动人民,树立起新时代背景下正确的劳动观。

7.坚持多元评价,让学生感悟劳动魅力。劳动素养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加强对学生劳动过程和劳动态度的评价。劳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例如展览式评价,将作品或技能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技能和作品的展示进行互评;建立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记录袋的个性封面,里面装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关于劳动的成长记录,如活动方案、劳动日记、心得体会、荣誉证书、最满意的作品、照片、活动调查表等,体现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加强学生的相互评价,能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评价的倾向,确立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教师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促进教师对劳动课程的有效研究和创新之举。

2.继续加强基于项目式教学劳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坚持创新导向,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强跨学科案例方向的研究。

4.研究完善“恬耕园”里的种植课程与“饲养园”小动物饲养课程。

 

周村区东门路小学

2023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