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703060042203266/2024-547786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7 发布机构: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4-09-27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的意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

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强化综合实施。

积极拓宽劳动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要日常化,学校劳动要规范化,社会劳动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中心小学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

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注重围绕丰富劳动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加强宣传引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加强劳动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借助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的良好氛围。

明确责任分工。

在我校劳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科处做好劳动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成长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规范实施过程。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

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

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中心小学教师工作

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劳动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劳动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

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中心小学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要求各班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课程档

案,里面包括劳动活动记录、劳动活动成果等与劳动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

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

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

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

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

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室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服务。

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积极联系中心小学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县城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南郊镇中心小学劳动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校把握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时代特征,创新劳动课程实施、探索劳动学科融合、开展劳动家校合作、拓展劳动教育阵地、深化劳动教育延伸,全面构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一、建立一个团队——众筹智慧、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体系建设集结了校内各部门(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劳动教研组)的力量:上下一心、共同育人。在学期初召开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计划、方法、途径,分析近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的重点,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初步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并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我校劳动教研组是一个敬业精业、向善向上的教育教学团队。老师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共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困惑,每周以新课标为引领,进行主题教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学校定期举行校级劳动专题培训,以劳动课程为撬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做劳动教育的有心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上好一门课程——学做并行,以劳增智

我校将课内、外时间有效衔接,教学与活动有机融合,课堂与生活相互补充,将大量新式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中,逐步形成以“四园六艺”为主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家园·家务自理课程、种植园·蔬菜种植课程、社园·志愿服务课程等深受学生喜爱。

劳动教育课程是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小学的重点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全体教师认真上好劳动课,力求通过学科课堂、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技能成果展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发劳动实践课程,积极促进学生自主习得技能、养成习惯、涵养品格。

制定学年劳动周方案,养成劳动微习惯。南郊镇中心小学结合学校阶段劳动技能递进训练目标,制定了学校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和社会劳动清单。家庭劳动清单分年级列出了1-5年级家务劳动清单,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加强劳动实践,学生们在学习、观察和实践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从小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

2023327日至202341日 以“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为主题举办劳动周。劳动周一二年级:“小手添新绿”三四年级:“我与小树共成长”五年级:“绿色植物我来种”

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我是生活小能手”技能竞赛,利用劳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本劳动项目所需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意志品质的提升。

三、利用一块基地---实践锻炼,以劳强技

为响应劳动教育号召,依托农村学校的地理优势,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亲历农活,真实体验成果,分享体验快乐。

我校西南角一块占地面积约五百平方米空地开垦为“学农苑劳动基地”,依托“春耕行动”“护绿行动”“播种行动”“采摘行动”等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了播种的期待、耕种的辛劳和丰收的快乐。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0239月我校开展了“‘豆’香满校园,童心庆丰收”的采摘活动。看着满园的丰收的毛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采摘毛豆,辛苦的忙碌后,全体师生共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共享收获的喜悦。孩子们在采摘毛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幸福。

学校劳动教研团队编撰了《“小菜园,大学问”蔬菜种植》劳动资源包,资源包介绍了黄瓜、番茄、南瓜、大白菜等多种蔬菜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方法,依托校本资源包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践基地,让学生们亲力亲为,亲自体验经历蔬菜生长的探索之旅。

四、创新一种特色——最美的课堂在路上

我校开设“以美启迪,‘陶’冶童真”陶艺课程,学校配备了大功率电窑炉、拉坯机等设施,陶泥、素坯等制作材料一应俱全,满足陶艺课程开课需求,确保学生学习陶瓷艺术的专业性。陶艺课将美术课和劳动课融合起来,学生体验陶艺制作、上釉、烧制、出窑全过程。学生动手创造一件件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劳”启智、以“劳”润心。

五、凝聚一种合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携手家庭,把学生参与劳动转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为,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学校优化了“家庭劳动教育活动清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日常劳动作出了详细的指导。学生在父母、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如走进北旺村敬老院,举办“桃李化春蚕,雷锋刻心间”志愿活动,社区环保活动——“世界地球日修复我们的地球”实践活动,“走进环卫工人”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将借特色创建之机,整装再出发,积极改进,勇于探索,进一步拓展思路,以特色促进发展,以特色彰显内涵,让学生的童年熠熠生辉,争做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