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14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医校联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141148
建议人: 张建芬、吕峰
主办单位: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答复时间: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次会议第141148提案的答复

 

张建芬、吕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医校联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您所关注的《关于医校联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的问题,我们也十分重视,近年来,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重视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师资保障

目前,各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德育干部和班主任为主体,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将心理教师培训纳入师资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目前,全区共有专兼职心理教师295名,各中小学至少配备了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2021年区教育和体育局又成立了由111名家庭教育讲师和92名家庭教育志愿者组成的“春雨”家庭教育宣讲团,这两支具有心理咨询专业和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的队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宣讲团成立以来,多次举办专业培训,为广大心理教师提供了理论和知识储备,提升了专业能力。今年下半年区教育和体育局还将培训40名沙盘咨询师,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遵循自由选择、人人参与原则,建立包括社会实践、主题体验、情景模拟等渠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系,丰富主题活动项目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选择参与2次以上符合自身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2022年5月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总工会等八个部门共同开展了“首届家庭教育暨心理健康月”活动,举办“科学家教促成长 阳光心理筑幸福—周村区首届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为家长举办“周村家教名师大讲堂”专家讲座举办“我爱我,阳光成长—学生心理专家讲座各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室开放日体验活动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手抄报、心理漫画展览活动通过轻松愉快的形式增强师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全面启用心理云平台,科学规范完成心理筛查 

区教育和体育局对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制定并下发《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通知》编写《周村区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实操手册》,投资20余万元,全区28所中小学配备心理云平台,通过心理云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师生心理筛查,形成了“静态量表普查+动态观察记录”动静结合的筛查模式,建立了科学的“筛查—评估—干预”工作流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完备的心理档案,并实现不同学段心理档案的转接心理云平台的建立使心理筛查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标志着周村区心理健康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各学校根据心理筛查的结果,实施科学评估,划分心理问题等级,实施分类干预,对于三类心理问题及时转介,与区人民医院联系,进行专业治疗。区教育和体育局加强与区人民医院联系,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主线开展巡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情绪调控能力、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周村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817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青春期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我们迅速成长,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在发生诸多变化,比如交友、升学、离家或未来发展抉择。这些都是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这也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期。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的检出率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一)抑郁检出率与十余年前相当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 (二)群组间差异与十余年前基本一致 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女生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为18.9%,高出男生3.1个百分点,重度抑郁的比例为9%,高出男生3.2个百分点。 非独生子女青少年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为17.3%,与独生子女相当,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7%,高出独生子女1.4个百分点。 (三)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 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四)2020年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个小时 分学段的分析发现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为8.7个小时,初中生为7.6个小时,高中生为7.2个小时。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和8个小时。 然而本次研究发现,95.5%的小学生睡眠不足10小时,90.8%的初中生睡眠不足9小时,84.1%的高中生睡眠不足8小时。 青少年抑郁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病症。一般表现为:感到悲伤或绝望;易怒且充满敌意;频繁流泪、哭泣;不愿与朋友家人交流;对活动失去兴趣;学校表现不佳;饮食和睡眠习惯发生改变;坐立不安和激越;无价值感和有负罪感;缺乏热情和动力;疲劳或精力缺乏;难以集中注意力;感到莫名的躯体疼痛;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事实上,抑郁情绪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我们认为的更加严重。据统计,约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会在青春期的某些时刻被抑郁 症状所困扰。大多由性格因素、学业压力引起。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特色服务 区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针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开展特色服务,帮助有考试焦虑及睡眠问题的青少年排解困扰,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暖心服务月”活动。 1.所有就诊青少年享受首次就诊五折优惠; 2.来院健康体检或到心理咨询门诊就诊青少年享受精神压力分析8折优惠; 3.中考生、高考生就诊享受免费睡眠指导。 三、医校联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培训,早期识别学生心理问题 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到学校为在校教职工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讲解青少年最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成因。提高教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策略的能力,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普及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测评 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区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测评结果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学校要健全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四级预警网络,重点关注学生是否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等情况,班主任每月要遍访所有学生,中小学教 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 学校对于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到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心理疏导,采取专业的心理测评等方法,帮助孩子早日摆脱心理阴影,快乐学习。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到学校不定期巡讲。以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关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情绪调控能力、耐挫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加有效预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招募心理健康志愿者 区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员共18人,其中:特聘省内知名专家顾问6人,全区各工会单位选拔出的优秀心理学专业人员12人。中心服务人员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培训、心理危机干预等项目,更好地关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面对面地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提供在情感因素、家庭因素、人际交往沟通情况等方面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服务。 医校联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合力创建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消除歧视和偏见,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提升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及情绪障碍的能力;树立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遇到的情绪问题。呼吁更多的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不愿向家长敞开心扉,可以借助老师或学校的力量,也可以鼓励孩子求助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向他人倾诉、寻求帮助。 青少年“抑郁”,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愿更多的朋友共同携手,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理解、支持、帮助他们摆脱“抑郁”情绪的影响,战胜生命中那些“至暗”时刻,拥抱健康、快乐、幸福的美好时光,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每一名身处心理困境的小小少年都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支持与关爱。祝愿所有的小小少年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