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重点提案第14215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151
建议人: 王红运
主办单位: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答复时间: 2023-09-20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重点提案第142151号提案的答复

 

王红运委员:

您提的《关于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周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非遗就是民族的血脉。非遗进校园是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措施。围绕“非遗进校园工作”活动,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构建多层次非遗课程教育体系。目前,中小学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均已明确“非遗”学习要求。其中美术课安排蜡染、剪纸等非遗内容,激发学生对非遗的热爱之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是‘非遗’小传人”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非遗,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坚定文化自信。

二是开展非遗传承展示活动。先后邀请国家、省、市、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走进周村第三中学、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周村机电工程学校等学校进行展示和授课;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淄博市五音剧团走进学校课堂进行表演。太祖拳传承人赵杰走进南郊中学进行授课展示。周村机电工程学校设立周村烧饼非遗传习点,定期开展传习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近距离亲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三是组织研学基地评选。按照上级要求,积极与区文旅局沟通,开展研学游基地评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研学游基地和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融合特色鲁商文化,依托各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研学基地和研学旅行目的地,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2家(周村古商城、山东王村醋博物馆)、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6家(博仲中医药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红木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研学基地,淄博职业学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周村烧饼研学基地)。在这些研学基地以及王村醋博物馆、福王红木博物馆等非遗展馆中,集结非遗文化传承人、研学基地负责人及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研发团队,为研学课程设计打造提供优质研学导师力量。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打造“问道儒商,研学周村”系列研学课程,如周村古商城推出“大染坊小掌柜”、“开笔礼”、“我来做烧饼”、“我是武状元”、“我来学印刷”,福王红木博物馆推出“鲁班锁智慧大比拼”、“榫卯知识知多少”,王村醋博物馆推出“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体验”等共计20余种研学课程,非遗课程成为研学内容的主体。

四是开展非遗研学游活动。区教育和体育局每年组织四年级和初二学生到周村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设剪纸、刻瓷、陶艺、木刻、脸谱彩绘、花馍等传统文化课程。各中小学组织开展“周村文化行”“齐文化研学游”“红色文化行”“企业文化行”和“梦想课程”去远方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底蕴的感知和认同。2022-2023学年,全区2.8万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达7.8万人次。

五是加强非遗教学老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区各中小学均配备专兼职劳动课教师,确保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程,区教学研究室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集中备课、展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积极与区文旅局协商,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游等活动,组织互动性强、观赏性强的非遗项目走近学生身边,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教育教学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39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然而,据调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得不到妥善保护,种种迹象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应当从娃娃抓起,在广大中小学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的形式,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使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热爱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深层次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021年12月31日周村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周村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加大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力度,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赋能,奋力开创老工业区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目前,虽然我区已经开展了一些非遗进校园活动,但较少常态化进入课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     二是制定实施规划。教育部门要结合我区各学校实际,有选择性地鼓励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制定非遗进校园的规划,使之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管理及教研人员培训尤其是校长培训中,加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比重,提高我区学校教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能力,同时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及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