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10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优化校园门口交通秩序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143101
建议人: 张红岗
主办单位: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答复时间: 2024-07-29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四届次会议第143101号提案的答复

 

张红岗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校园门口交通秩序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您所关心的“校园门口交通秩序”问题,一直城市治理也是困扰教育的难题对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结合部门职责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区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工作,建立了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责任分工,要求各相关单位始终把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教育环境安全稳定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二、优化护学岗制度

区所有学校均设立了教师、保安、家长志愿者参与的“护学岗”,城区部分学校门前交警部门立的固定警力疏导学校门前道路交通,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学校周边交通畅通切实保障中、小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 

三、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

所有学校均已按照国家标准,交通、交警部门在校门口设置交通标识、标线、标牌、减速带、震荡线等。学校根据校门前实际情况,设定家长接送等候区,因地制宜的对家长进行物理分隔分流,主干路留出更多畅通空间。

四、优化错峰放学制度

目前,所有学校均已建立错峰上下学机制,安排各年级分时错峰上下学,避免集中接送造成拥堵。各学校均通过班会、家长会、以及微信群等方式提醒学生及家长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上放学途中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家长按规定时间接送孩子,规定地点停放车辆,尽量做到随停随走。

您提到的建议十分全面对于优化校园门口交通秩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和督促各学校加强安全文明教育引导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倡导文明绿色出行纳入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文明教育提高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文明绿色出行的意识。通过发放文明交通安全倡议书、家长会上交通安全宣传、节假日发送交通安全提醒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家长提高公德意识自觉带头安全文明出行、绿色低碳出行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上下学交通秩序。同时配合交警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的交通监管共同维护好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努力缓解校门口路段拥堵。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教育工作给予的关注!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您所提建议,将工作开展与建议内容结合好,全力解决校园门口交通拥堵问题。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4729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上放学时段接送孩子的车辆造成的集中拥堵现象既带来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又给学校及周边社区带来诸多不便,已经成为群众满意度反应集中的问题之一。     校园门口交通秩序既涉及部门多,关联群体大,又因不同地区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且只存在于上放学及上下班的时段,因此存在治理难度大、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群众反应强烈,且普遍不重视的现象。     校园门口交通治理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切入点,能够通过小切口,解决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联动问题,能够推动社会治理,提升全社会的协同意识、文明意识,校园门口的交通情况直接反应一个城市的精细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意识。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将学校门口交通治理作为为民办实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镇办、学校的责任分工,建立“一校一案”制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和宣传力度,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意。     二、建立高峰勤务制度。实施“一校一警”,交警部门建立挂包学校机制,将疏解校园门口交通纳入工作职责,拥堵时段开展交警半小时交通疏解工作。     三、优化护学岗制度。学校开展的护学岗工作多数是由家长参与,给部分工作繁忙的家长带来了工作困扰,成为家长投诉学校的敏感点。建议学习周村区“五长制”经验,将校园门口交通疏导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重视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五长制工作范围,提高参与度。     四、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一校一案”对校园门口的绿化带、交通设施等进行改造,合理规划车辆停放位置,建立学生接送亭,明确接送位置,规范群众接送学生秩序。     五、优化错峰放学制度。学校内部认真研究,建立一套错峰放学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尽可能减少“早到的家长等孩子、早放学的孩子等家长”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加大家长的宣传力度,精准明确家长接送点,减少父母包办、帮孩子提书包等现象带来的次生交通拥堵,综合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家长“即到即走”。     总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园门口周边交通的基础上,以此为契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擦亮城市文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