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多维度解决中小学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38
建议人:
主办单位: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答复时间: 2023-06-20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十届人大第次会议第38代表建议的答复

 

潘雪雁、朱宣军、孙彦臣、李勇、徐士雁、任房、张成芳、王宝山、邓吉连、吕强代表:

提的《关于多维度解决中小学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关心。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解决中小学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高度重视,着力提升家校协同心理预防机制

1.家长评选有力度。广泛开展周村区好家长评选,

分学段面向家长和学生征集好家长标准,统计汇总整理分析家长的意见,形成各学段好家长标准16,家长对照本学段标准,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20235月份,组织召开周村区首届家长大会会上宣读了争做好这家长倡议书,为好家长颁奖,并邀请专家做家庭教育讲座,广泛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4.5万名家长线上参加了大会。

进一步量化好家长标准,制定五星级家长认定参考标准,开展五星级家长认定工作。五星级家长认定做到了四个自我,即自我评价、自我认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由家长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家庭成员和孩子进行审核,上报学校,登记备案。

2.“家教课程有深度。心理健康教育蓝皮书第三版——《中国国民心理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养育风格、父母关系,对照四个指标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养育理念、风格、方法以及家庭氛围、父母关系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着力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多元化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推出家教课程自选超市,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全区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线下巡讲,根据学校需求开展订单服务,每年巡讲达200余场。通过智慧父母必修课”“周村家教名师大讲堂”“春雨润万家微课程、幸福家成长营等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家长群体对家庭教育的需求。利用家长空间APP周村专区,分学段打造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方便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各中小学根据学校家长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清单,保证每位家长每学期能接受至少4节以上家庭教育课程培训。

二、强化引领,着力完善动静结合心理筛查机制

202112月区教育和体育局为全区所有中小学统一配备启明心理云平台,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筛查,一生一策建立心理档案,对全区所有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做到了全面精准了解,构建了全流程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心理筛查的工作实效,实现了筛查任务统一布置、筛查进度随时查看、评估进度实时了解、心理危机全面掌握、干预转介及时督促。

一是建立了全学段转接的学生电子心理档案。通过云平台,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电子档案,电子档案能够跟随学籍变动跨学校、跨学段自动转接,即使学生升入新的年级或转入新的学校,老师也能通过网上平台随时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提高了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二是构建了周村“5+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心理云平台,推动了课程体系”“宣传普及体系”“咨询干预体系”“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五大体系建设,建立了周村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统筹推进,着力构建量表访谈心理评估机制

测评工作实行静态量表普查+动态观察记录组合筛查的方式,班主任把随时观察到的学生异常问题添加到心理云平台,形成动态观察记录。学校将心理普查量表和动态观察记录结合起来,以标准化、自动化的协作流程完成心理筛查任务,有效避免量表效度有限和受试者主观防御的问题。

在完成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后,学校组建了由校长、分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心理评估小组,对心理问题严重性进行评估,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类别。

四、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分级分类心理干预机制

全区各中小学根据心理危机的类别分类制定干预方案,实行分层分类干预追踪,对于一般心理危机学生,由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负责制定干预方案;对于严重心理危机学生,由心理教师协助年级组长制定干预方案;对于重大心理危机学生,由心理教师在学校领导的牵头下制定干预方案。对于重大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经过评估认为已超出学校辅导范围的,及时与家长进行协商沟通转介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平台的建立让学校科学完成心理筛查变成现实,区教育和体育局能全面掌握区域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情况,为指导学校做好心理测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抓手。

五、凸显特色,着力做好四个强化保障机制

1.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周村区学生健康行动计划2021-2023年)》《周村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由卫健、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确保工作开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教研队伍。201410月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家长学校,设立专职家庭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研员,研究开发了身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等课程。二是成立讲师团和志愿服务队伍。成立春雨家庭教育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讲和教育政策解读。三是组建专家指导团队。这支高规格、高层次的专家指导团队是由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北师大、华南师范大学等多余所高校心理专家组成的,他们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班主任等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抓课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按照全方位融入、全面覆盖、分级实施、有效衔接的整体思路,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两周1课时,一学期不少于10课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心理发育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做到一班一案。积极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二是抓心理咨询室建设。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心理咨询室实现全覆盖。我们以全国优质均衡化区县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区学校心理咨询室软硬件水平,为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抓社区服务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校向社区延伸,目前在胜利社区、周家社区、北旺社区、荣和社区、航北社区5处设置了心理辅导站,自2016年开始,每逢周六我们的志愿者分别到5个站点参与志愿服务,方便家长、学生及社区居民的咨询。7年来,接待个体咨询3000人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暖心家园先后被评为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优秀家园服务项目”“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

4.强化师资培训。一是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标准,从培训方案设计、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工作改进等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分层推进,分类实施,实现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加强督导评估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培训后跟踪指导。二是从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科学设计培训内容。针对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2019年,我们与山东济南大学合作,面向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师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引导全体班主任老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02211月,我们结合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研究和设计了 C-B-A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课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202211月开始,我们举办了面向全区1000余名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期三个月的C级培训班,切实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近期我们这支专业队伍的内部培训正在进行中,每周四晚上心理健康专兼职骨干教师聚在一起,学技术、通理论,开展专业的切磋与交流,内训的举办是让能讲、愿讲与能学、愿学的双向奔赴行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对推动全区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新时代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在于以心育人。下一步,区教育和体育局将结合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型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实施内容和路径方法,构建具有周村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新格局,努力打造活力多彩高质量的周村教育!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教育工作给予的关注!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3620

 

联系单位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联系人扈秀梅联系电话13616436933

一、背景分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7月发布的科学简报显示,在CD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中,有五分之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全国有24.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症率达7.4%。我通过分别对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的实地调研走访发现: 1.小学阶段:情况尚好,大部分家庭正常的低龄段的孩子和父母亲近的机会较多,城区孩子基本很少有明显症状,但在农村小学,父母在城市打工,长期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孩子,往往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明显孤僻少言不自信。 2.初中阶段:单亲家庭、二婚家庭、父母关系长期不和、父母有明显性格缺陷、文化程度水平低、存在酗酒、赌博等生活恶习家庭的孩子,已开始显现出孤僻、易怒、爱打架、不学习、逃学甚至存在自杀轻生动机,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基本倾向。 3.高中阶段:竞争激烈的重点高中不论是抑郁症倾向的数量,还是有严重抑郁症症状的孩子,明显多于高职学校和普通高中。 如何多维度建立相对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体系,由社会、学校、社区、家庭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在全国织造一张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网络迫在眉睫。 二、问题分析 1.儿童精神科专职医生数量不足。根据中国青年网2022年12月5日的数据,我国儿童精神科专职医生只有不到500人,而学校内部心理辅导师资力量也远远满足不来整体需求,学生家长更是严重缺乏基本的知识,没有在苗头阶段及时进行治疗。 2.三年疫情显著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原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被迫成为教室、宿舍两点一线;中小学生被迫“锁”在家中通过网课等线上方式来完成教育学习。缺少同伴交流、没有体育活动、户外运动,长期压抑封闭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 三、建议 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证学生足够的运动时间。从学校授课层面,建议老师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少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运动,有效释放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2.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机会。当孩子在学校遭遇各种失败、在家庭中也得不到成功体验和积极支持的时候,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是必然的。保证全体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家庭中有更多成功体验和积极的情感支持,才能大幅度减轻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家庭教育方面,建议从全社会发动宣传,可由妇联、教育部门、社区多方位发动联合互动,举办多种多样的学习班、案例警示分析课、提高家长对抑郁症的关注度。 4.增加国学、国术(书法、棋类、乐器、武术)的课程设计。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国孩子的人文修养、心灵滋养,应该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提高心智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