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86号
代表建议的答复
徐彩云代表、王文晓代表、侯杨杨代表、张晓光代表、李莲代表、张峰代表、崔晓彤代表、王伟代表、赵岱亮代表:
您提的《关于淄博大学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大学城园区产学研合作发展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区科技局立足部门职能,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挖掘园区内各高校优势特色,坚持淄博大学城园区高端定位,支持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与驻周企业开展合作,充分激发大学城园区优势,不断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以校城融合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园区产学研合作情况
(一)发挥高校“策源地”作用,做好校城融合发展文章
深入宣传落实《关于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淄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加强与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对接交流,深入全面对接高校科研成果。立项周村区首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10项,立项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市外校城融合)项目4项,充分利用和发挥淄博大学城园区内高校优质创新资源,全面深化高校与我区企业的精准合作,为区内企业切实提供技术支持。
(二)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聚力科创平台建设
立足园区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对不同类型创新平台的支持方向、申报条件、评价办法、省市奖励政策等进行系统宣传解读,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技术转移平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淄博职业学院科技与规划发展中心备案2023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同时,大力宣传解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认真做好众创空间服务和辅导工作,组织开展省级众创空间的申报争取工作,淄博职业学院稷下创客汇成功备案2023年度省级众创空间,指导淄博华卫健康产业研究院申报2024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并于6月通过省市主管部门现场审核。
(三)集聚高校人才资源,“科技副总”赋能企业创新
深入挖潜园区内各高校与优质企业的合作资源,靶向发力为校企合作“穿针引线”,通过政府立项的形式,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指导园区内企业做好“科技副总”选聘、续聘、备案有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保障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共选聘来自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23人次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为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育、建立研发平台等方面纾难解惑。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精准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与大学城辖区各高校的沟通交流,深化区内与大学城园区高校技术转移战略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聚焦我区“1+3+4”产业链条,系统梳理各产业在创新需求,结合辖区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为双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效率。
二是优化环境集聚科创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培育,探索“揭榜挂帅”活动的组织形式,深入推进“科技副总”等工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培育引进更多高水平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区内企业与园区高校合作,共建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探索政府牵头引导,高校、骨干企业共同谋划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彻底结合。
下一步,周村区将抢抓济淄同城化、张周一体发展新机遇,充分结合大学城产业定位,利用校企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实现校城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大学城园区建设发展。再次感谢您对大学城产学研合作发展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2024年8月22日
(联系单位:区科技局,联系人:何召龙,联系电话6195292)
(依申请公开)
抄 送:区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