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8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淄博大学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86
建议人: 徐彩云、王文晓、侯杨杨、张晓光、李莲、 张峰、崔晓彤、王伟、赵岱亮
主办单位: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4-08-2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十九届人大第次会议第86

代表建议的答复

 

徐彩云代表王文晓代表侯杨杨代表张晓光代表李莲代表张峰代表崔晓彤代表王伟代表赵岱亮代表:

您提的《关于淄博大学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大学城园区产学研合作发展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区科技局立足部门职能,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挖掘园区内各高校优势特色,坚持淄博大学城园区高端定位,支持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与驻周企业开展合作,充分激发大学城园区优势,不断畅通成果转化渠道,以校城融合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园区产学研合作情况

(一)发挥高校“策源地”作用,做好校城融合发展文章

深入宣传落实《关于推动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驻淄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加强与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对接交流,深入全面对接高校科研成果。立项周村区首批校城融合发展项目10,立项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市外校城融合)项目4项,充分利用和发挥淄博大学城园区内高校优质创新资源,全面深化高校与我区企业的精准合作区内企业切实提供技术支持。

)打造科技创新引擎”,聚力科创平台建设

立足园区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对不同类型创新平台的支持方向、申报条件、评价办法、省市奖励政策等进行系统宣传解读,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技术转移平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淄博职业学院科技与规划发展中心备案2023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同时,大力宣传解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税收优惠政策,认真做好众创空间服务和辅导工作,组织开展省级众创空间的申报争取工作,淄博职业学院稷下创客汇成功备案2023年度省级众创空间,指导淄博华卫健康产业研究院申报2024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并于6月通过省市主管部门现场审核。

(三)集聚高校人才资源,“科技副总”赋能企业创新

深入挖潜园区内各高校与优质企业的合作资源,靶向发力为校企合作“穿针引线”,通过政府立项的形式,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指导园区内企业做好“科技副总”选聘、续聘、备案有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保障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共选聘来自淄博职业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23人次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为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育、建立研发平台等方面纾难解惑。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精准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与大学城辖区各高校的沟通交流,深区内大学城园区高校技术转移战略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落地转化,聚焦我区“1+3+4”产业链条,系统梳理各产业在创新需求,结合辖区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为双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效率。

二是优化环境集聚科创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进培育,探索“揭榜挂帅”活动的组织形式,深入推进“科技副总”等工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培育引进更多高水平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区内企业与园区高校合作,共建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探索政府牵头引导,高校、骨干企业共同谋划设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彻底结合。

下一步,周村区将抢抓济淄同城化、张周一体发展新机遇,充分结合大学城产业定位,利用校企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实现校城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加快大学城园区建设发展。再次感谢您对大学城产学研合作发展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2024822日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联系单位:区科技局,联系人:何召龙,联系电话6195292

依申请公开

:区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关于淄博大学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议案 理由:淄博大学城作为我市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大学城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本议案旨在就如何促进淄博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针对促进淄博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淄博大学城作为我市的高等教育重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将大学城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校企合作 建议:积极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而且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多机会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通过合作,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研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技术难题和研究方向,从而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而且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同时,高校和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为校企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基础。 二、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先进水平、开放共享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这些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资源,更可以成为高校与企业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通过这些平台,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需要加强平台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 三、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建议: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同时,可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成果转化率,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建议: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大学城的整体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创新和进步。 五、优化政策环境 建议: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政策环境。此外,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促进淄博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以及优化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为淄博大学城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淄博大学城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淄博大学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