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6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141063
建议人: 张建敏
主办单位: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2-07-27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张建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器,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源头培育,开展精准服务指导,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不断结出硕果。2021年全区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位列全市第三位。2022年全区第一批次申报22家企业,位居全市前列。
一是积极宣传科技惠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企业技术研发,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
二是加强政策培训,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帮助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联合区统计局采取分类型、分片区、分批次小规模培训方式,深入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及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全区研发费用归集培训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培训会,组织企业参加全市技术合同认定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260余家企业参加培训,研发投入占比2.97%,高于全市2.92%的平均水平,扩大了科技惠企政策的宣传面和覆盖度。
三是深入挖掘梳理,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通过日常调研、政策宣传等多种方式对企业技术领域、知识产权、高新产品、科技人员、研发活动及经费支出、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等高企申报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梳理,建立健全全区高企长期培育库。
四是主动上门服务指导,切实提高高企认定成功率。区科技局对照高企申报要件,通过上门服务、靠上指导的方式,对每家拟申报企业建立工作台账,指导企业从知识产权、财务情况、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申报条件,及时掌握各要件进展情况和整体完成进度,形成了“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顺利推进全区高企认定工作。
二、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数量偏少,缺乏龙头引领企业。我区大部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发展活力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在申报实施重大创新项目、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仍然紧缺,对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懂技术、懂管理、懂创新的综合型复合人才缺乏,高层次、高学历的科技人员难以引进、留住,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站在全区发展的长远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蓝图,扭转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先进区县的差距。借鉴发达区县的先进经验,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计划,推动更多企业“ 小升规”“企成高”,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 ,为高新技术产业补充新鲜血液 。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创新“政府+专业科技中介+” 联动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引领企业自发行动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在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大力引导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确立行业龙头地位。
四是进一步优化科研创新人才发展生态。创新人才引进思路,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在引才、育才、用才、优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新提供强大支撑力。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27日   

 

 

联系人:何召龙
联系电话:6195292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工作室

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