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2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142024
建议人: 张建敏
主办单位: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3-08-1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024号提案的答复

 

张建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事业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突出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建设,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我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一、我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小升高-规上高企化-高企规模化”梯次培育体系,定期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解读培训,实行“一企一策”跟进培育,切实提高认定成功率,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一批)申报工作,30家(含14家重新认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4家,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89%,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达151家。

(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奖励政策的激励作用,宣讲科技惠企政策,强化普惠性政策落实力度,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投入内在动力。2022年,全区共22家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8995万元,技术成交额增长20%以上,研发经费投入达8.4亿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3%。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校企协同创新

抢抓济淄同城、张周一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我区重点产业领域,支持我区企业与驻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荐玉兔食品、晶鑫机械等企业与山东大学等驻济高校联合申报立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5项,获批扶持资金290万元,全面提升产学研协作创新合作水平。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打破中小微企业用人困境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助力企业引才。不断加强校城深度融合,促进政校企协同发展,将“大学生就业体验日”系列就业服务行动纳入工作重点,为高校生提供沉浸式就业新体验,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就业,吸引人才来周留周。由我区人社局牵头和用人单位共同创建丰富的招聘渠道和灵活多变的招聘方法,主动出击与省内外高校对接,组织我区企业参加“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特色、专场等多种招聘模式助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

二是发挥创业政策作用助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创业补贴扶持政策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截止目前,已受理、审核小微企业创业类补贴47家,发放39.9万元。筛查全区2000余家小微企业,为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29家小微企业主动推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并为有贷款需求的6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7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提供培训资源助力技能提升。大力开展企业工人职业培训,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技术工人队伍。2023年,区人社局与10家培训机构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协议,充分利用协议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减轻职工培训成本压力,促使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

(二)多元服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

一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科技创新金融要素保障,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建行推出“科技补偿贷”、中行推出“科创贷”、周村农商行推出“专精特新贷”,着力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二是金融辅导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根据企业意愿将科技型企业纳入金融辅导库,协调金融辅导员每季度入企调研,针对科创企业发展现状和融资需求,“一企一策”制定服务方案。指导各银行机构成立“金融管家”工作室及服务站点,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提高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

三是优化银企对接工作机制将《周村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周村区“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推送至驻周银行,协调银行主动问需,引导银行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

(三)多种渠道化解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题

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引导进入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推进新形式的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在中小企业工业用地供应中,鼓励通过租赁、买卖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因素集群聚集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企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根本支撑广泛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接劳务输出地和高校,持续做好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工作,用好用活淄博市“人才金政50条”与“周村区人才新政12条”,充分利用“政策找人”模式,为中小企业继续提供创业政策扶持,吸引人才来周就业,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有关政策和申报流程宣传与培训力度,对项目申报条件、支持政策等进行明确解读,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加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库,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高速发展。深化实施“科创贷”等惠企政策,发挥金融惠企政策作用,着力在供应链金融、直接融资、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方面取得突破,推动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融合,为中小微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提升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大走访企业力度,广泛征集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产学研需求,密切与省、市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重点支持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争取在科技计划立项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统筹考虑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用地需求,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引导企业在园区内落地,持续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对优质企业在用地、用工、用电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事业的关心,希望您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周村区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15日

中小实体企业是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定社会就业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在不锈钢产业、家居制造、丝绸纺织、厨电行业、智能电子装备等传统产业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 以上,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和利润分别占国家总额的60%以上,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保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据我区近期相关资料显示,我区科技型企业153家已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2022年以来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加106.6%。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我区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诸多力量。但是,众多中小企业因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步履维艰,处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用人难:中小企业一般用人是十几个到上百人不等,而具备的高端人才又少,不是企业养不起,就是人才看不起企业,不愿留在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企业何谈高质量发展与新技术开发创新。 二、发展难:区内中小企业占地面积少,区域分散和相对产值规模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部分高新技术小企业还处于资金积累阶段,一般厂房是租的,资金相对短缺,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三、审批土地难:我区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产值和纳税贡献率相对低等特点,政府招商或者新上企业审批土地均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一般审批底线30亩起征,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用地需求和资金投入能力,政府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为优化企业服务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去年以来,区政府提出扶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连续出台了45条政策措施,10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对众多中小企业的部分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相对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以上几项制约因素,建议: 一、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区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平稳和人员稳就业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抓发展引进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切勿忽视本地中小企业的存在。要从宏观看问题,从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充分认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也是科技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具备投资小、转型快,能够在特定行业具备有专精特新的潜质,在行业内能专注做到精而专的特点,只有各级领导重视,科技创新中的中小企业才会有大发展、大跨越。 二、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和帮扶性政策。一是在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和资金上,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情况给与政策倾斜。放低标准,对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适当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支持,帮助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公司顺利成长。二是改善金融服务。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导扶持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范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给予倾斜,满足不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和政策需求。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发展难问题。 三、划出部分土地成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中产业园区,为发展中有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用地或标准厂房,为后续创新发展提供空间和人才需求。根据我区现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数量和实际需求,政府划出部分土地,成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中园区,对符合条件、有发展前景、有扩大发展意愿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施行优先入园和税收优惠政策,发展新技术及新能力,进而提升行业产品竞争力,让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路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翘楚。鼓励园区内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提升企业产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四、在园区内建立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再发展孵化器。 高素质科创型的人力资源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专业培训不足,人才短缺,后续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不足,往往是中小企业再发展面对的两大难题和瓶颈。园区内成立中小企业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制订长期的中小企业教育培训计划,举办不同形式的经营管理培训班和科技创新班,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组织提供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员以及大中院校的科研人员,通过自愿或合同的方式向园区内企业提供各项辅导和建议。 五、整合资源,为地方经济和周村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资源,成立强有力的服务部门,负责制定保护、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益的政策,并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切实解决园区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龙头,营造好科创型企业的良好营商环境。在当前经济持续低迷和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加快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做精、做专、做强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规模小并不代表贡献小,集少成多,凝聚科创,专注发展创新,稳中求胜做行业排头兵,照样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