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086B/2023-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6-30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农业农村局 |
周村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类别 |
指标 |
2020年 基数值 |
2022年 完成值 |
2025年 目标值 |
指标 属性 |
责任单位 |
农业 高质 高效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
5.42 (含文昌湖) |
5.57 |
5.45 (含文昌湖) |
约束性 |
区农业农村局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
≥98 |
≥98 |
≥98 |
预期性 |
区农业农村局 |
|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
83.59 |
88 |
88 |
预期性 |
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 |
|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 |
1.65:1 |
2.14:1 |
2:1 |
预期性 |
区农业农村局 |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63.35 |
63.44 |
63.40 |
预期性 |
区农业农村局 |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87.71 |
92.5 |
90 |
约束性 |
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 |
|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
94 |
96.60 |
97 |
预期性 |
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
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万亩) |
10.61 |
11.18 |
≥11.11 |
预期性 |
区农村改革发展中心 |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97.08 |
97.12 |
97.13 |
预期性 |
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
|
乡村 宜居 宜业
乡村 宜居 宜业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区城乡环境卫生维护中心 |
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 |
16.1 |
55.2 |
60 |
预期性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
农村厕所改造改厕率(%) |
93.8 |
95.1 |
95 |
预期性 |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
|
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 |
94.48 |
95 |
97 |
预期性 |
区委宣传部 |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区水利局 |
|
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占比(%)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区交通运输局 |
|
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 |
0.96 (含文昌湖) |
0.974 |
0.98 (含文昌湖) |
预期性 |
区教育和体育局 |
|
农民 富裕 富足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5.4 |
6.8 |
7 |
预期性 |
区发展改革局 |
城乡(农村)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元/人·月) |
174 |
204 |
220 |
预期性 |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
100 |
100 |
100 |
预期性 |
区农业农村局 |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
1.实施全链增效工程,助力产业换挡提速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22年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67.17万元。扎实做好政策性小麦保险、玉米保险、大豆保险、“齐良保”惠农保险工作,参保面积共计19.60万余亩,保险金额205.80万元。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5.752万亩,总产量5.57万吨,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了0.81%,总产量较去年增加了1.8%。
(2)积极发展渔业产业。全区养殖面积218亩,共有渔业生产养殖企业9家,其中观赏鱼5家,分别为周村区齐晟观赏鱼养殖场、山东凤凰山生态渔业、山东聚德锦禾生态农业、淄博宁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东晓禾渔业。食用鱼4家,分别为周村丁家水库养殖场、后辛同新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周村北河东水库、周村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2022年渔业总产量60吨,其中草鱼20吨、鲢鱼15吨、鳙鱼25吨。全区渔业生产能力、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3)扎实推进品牌建设。以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挖掘农产品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农业品牌。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截止2022年底,全区共有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1个;市级以上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3个,其中省级农产品企业品牌5个。
(4)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以彭东数字农业、尚庄休闲农业产业园等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周村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完成无土栽培数字智慧大棚,奇异莓、草莓、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建设,发展特色种养植。全区共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王村镇、南郊镇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2022年共完成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300个样品批次,完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202个样品批次,合格率为100%,从生产源头保障了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2、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种养端,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建设彭东智慧农业研学基地,建成15000㎡无土栽培数字大棚,推广应用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园区年产销西瓜50余万斤、精品蔬菜100余万斤,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在加工端,建设纽澜地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牛肉产品日产能260吨,预制菜日产能100万盒。依托云平台将黑牛产品销往27个大中城市400多家大型商超,成为盒马鲜品肉类国内第一品牌。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200亿元,税收5亿元,可解决就业约5000人。在储运端,建设“京东淄博云仓”,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端数字化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服务山东及周边30个城市近5000万人口。在营销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抢占高端消费市场,周村烧饼通过阿里“零售通”链接盒马集市数万家社区门店,老字号产品直达社区,年销售额增长20%以上。
(2)打造农产品智慧物流中心。加快推进绿色智慧·综合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一期施工进度达88%,其中1#完成70%,2#、3#、4#完成95%,5#、6#、7#完成100%;室外配套完成75%;项目二期已完成土地证办理,完成规划手续办理,正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王村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冷库主体建设完工,物流中心主体一层施工。
(3)全面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全区现有网络零售店铺8398家,电商零售企业547家。2022年,完成网络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949.6万元,同比增长53.6%。2023年一季度,全区网络零售额2.31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亿元,同比增长22.6%;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56.5万元,同比增长6.9%。
一是电商平台凸显“磁场效应”。依托山东方达电子商务园,加快完善现有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依托淄博数字经济港培训孵化、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业务板块的集聚能力,致力打造全区第二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达到年税收1亿元以上、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的目标,累计带动就业5000人左右。加速推进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山东纽澜地数字农业产业园、山东万创绿色智慧·综合枢纽物流园建设,打造集智慧冷链、统仓共配、大数据调度监管于一体的专业性平台和配套服务功能区。依托海尔COSMOPlat,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家具交易中心、家具个性化定制中心。
二是创新业态激活“老树新芽”。发挥网络商店、直播基地引领作用,打造老字号企业与消费者贴心交流和优质内容的输出平台。依托“中华老字号(周村)直播基地”、“阿美滋直播基地”等平台,邀请抖音达人、“网红主播”为周村烧饼、国辣食品等企业直播带货,让更多周村“老字号”企业拥抱互联网。其中,“阿美滋直播基地”通过品牌专场打造和直播力输出,实现直播、品牌联动,日带货量5000余件,年直播带货交易额4000万元。引导玉兔食品、周村烧饼、国辣食品、华王酿造等企业,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设立“网络商店”并开展直播带货,形成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三是注重电商专业人才培育。实施党建引领人才振兴战略,成立周村区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实现了党建与电子商务工作的融合发展。先后举办各层次、各领域的电子商务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536人。山东方达电子商务园专门成立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孵化中心,为电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联合成立中新媒商学院淄博分院,面向全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不定期举办直播培训活动,聚力打造天下第一村“网红村”、网红打卡地,不断提高“周村电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实施绿色生产工程,强化生态持续能力
(1)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根据2022年自然资源部10月14日批准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我区(不含文昌湖和南郊镇13个村)耕地保有量任务64846.62亩,周村区202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7784亩,根据2022年度变更调查一上成果,2022年末耕地保有量为70115亩,耕地净流入2331亩;下达我区永久基本农田任务53578.18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3579.32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农业污染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一是大力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和有机肥增量替代行动,把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融入到各项农业主推技术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二是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保护耕层土壤环境,促进全区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整合市、区专项补贴资金,完成400亩加厚高强度地膜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三是推进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工作,加强技术服务,规范完善粪污配建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5%。四是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全区小麦、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96%以上。
(3)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3月31日周村区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竣工,并于2022年5月通过了市级验收。按照市级有关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周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现已完成规划区级报批工作,报市级审核备案。
(4)加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兽药使用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鼓励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有机肥生产等设施,加快发展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5%。
(5)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和源头治理”原则,落实镇、街道主体责任,采取部门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分包责任制,成立禁烧工作组和村庄禁烧巡逻队,开展全域、全时段禁烧巡查。严格实行“人防+机防”相结合,安排专人通过秸秆禁烧监控平台和手机APP实施全天候监控,及时发现处置农作物秸秆焚烧隐患,确保辖区内无焚烧秸秆行为。推进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优先支持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促进秸杆循环利用,全区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6.60%。
4、实施农文旅融合工程,锻造周村文化名片
(1)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建有韩家窝景区、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王村醋博物馆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建设王村商贸文旅古镇省级特色文旅小镇1处;蒲松龄书馆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众多古村落、古建筑、乡村博物馆被纳入乡村旅游,李家疃古村落游、韩家窝特色民宿、山头村菊花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打卡点。与此同时,大力传承发扬传统节日,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艺术节、“菊花艺术节”、“旗袍文化节”、“留住乡愁”摄影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古村落文化旅游周”等各种各样充满地方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旅游活动,打造乡村旅游节会品牌。王村醋获评“乡村好时节”十大乡村好物称号。
(2)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全区打造王村镇李家疃村、万家村、西铺村和南郊镇韩家窝村、皇住村、山头村等省级景区化村庄6个。韩家窝村建成周村首家集住宿、餐饮、休闲、避暑、度假于一体的鲁派民宿和竹林小木屋,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李家疃景区依托古村落、古建筑资源,开发古村落研学游,被评为市级研学基地。王村醋博物馆依托王村醋和王村黄酒等非遗技艺发展研学旅游,被评为省级研学基地。王村镇被评为省级精品文旅小镇。
(3)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以核心景区周村古商城为龙头,深入挖掘周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逐渐形成“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韩家窝、皇住农耕体验区-凤凰山”和“周村古商城-韩家窝-李家疃”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出“乡村旅游+商埠文化”农旅模式。南郊镇的唐庄农场研学中心、韩家窝研学中心、凤凰山锦鲤养殖基地依托景区景点,研发了解乡土、体研农耕、感悟历史、亲近自然的研学课程,打造精致的研学体验游。
(4)创新打造“小周老师”宣讲员队伍。择优评选10名“小周老师”,以“美德宣讲”为引领、美德教育为抓手、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社科理论为支撑开展宣讲活动,积极组织经典诵读、民俗展演、敬老爱老、好人交流等群众性宣讲和实践交流,积极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人人崇德向善、助人利他的新时代文明风尚新习惯。截至目前,依托“小周老师”宣讲队共开展宣讲活动20场次,覆盖群众4000余人,拍摄“小周老师讲美德”微课11期。
(5)推选美德健康新生活示范点、美德村居。立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群众日常生活,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厚道齐地 美德周村”形象,按照《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示范村居标准(试行)》,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周村区美德健康新生活示范点3处、美德村居10处,在全区范围内引导广大市民携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创共赴美好未来,推动“厚道齐地 美德周村”工作再上新高。开展美德故事征集活动,目前已征集美德故事23篇。
(6)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建立了辖区二级书记(镇街道、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二是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加强了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三是建立完善了各村居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同时,联合民政部门结合婚俗改革等工作实际起草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我区的最新版本的婚俗标准和红白公事流程,红白事新流程进一步完善。
(7)构建“美德周村”新体系。一是将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如此生活》读本纳入村居“美德健康生活宣讲团”专题宣讲内容,列入城市书房、农家书屋集体阅读活动重点读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节庆宣传、经典诵读、民俗展演、敬老爱老、好人交流等群众性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健康讲座、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的浓厚氛围,助力文明乡村。二是以积分管理为支撑,大力推行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结合“一网三联”积分兑换打造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按照管理适度、就近就便、就亲就熟原则,以50-100户左右群众为基本单元设置网格,采用“以劳积分,以分换物”的形式,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移风易俗、文明家庭建设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起群众践行新时代美德信用新生活,参与村居治理的热情。
(8)擦亮“大美周村”金招牌。一是聚力乡村振兴,服务发展大局,推动“美在家庭”创建工作提档增效。制定下发《周村区关于持续开展“美在家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任务目标;深入开展“美家美院”庭院微治理活动,邀请怡然园艺设计老师到王村苏李村、北郊丰乐村实地查看,并根据户下实际进行庭院设计,完成各村5-10户样板户的重点打造,实现从庭院的环境一处美,到村庄的人文整体美。二是聚力美学塑造,注重品牌推广。持续打造“益她学堂”美学教育品牌,播撒美的种子,引领广大妇女学习美、展示美,2023年共开展美学培训70余期,受益妇女3500余人。三是聚力品质提升,助力乡风文明。在全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3周年大会上,对全区涌现出的19个最美巾帼文明岗、60个最美家庭、101个最美个人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常态化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建设“美家超市”,打造“美学小巷”,开展家风家训主题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美家微培训”等,借助典型引领广大家庭营造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5、实施强基善治工程,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深化村党组织评星定级工作,分领域召开第一书记和软弱涣散村整顿推进会,进一步提升支部创建、软弱涣散村整治、驻村帮扶工作。二是25名区大班子领导带队到140个行政村开展“村村到”调研,以集中座谈、走村入户等形式,对村“两委”班子运行、群众口碑等进行分析评估,找准制约村发展的瓶颈短板,帮助解决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通过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推进“一网三联”等工作,在全区营造互学互比、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探索乡村“三治”融合发展。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一是规范村规民约和村务监督,以村民参与、认可为基础,尊重当地风俗,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坚持推进村务“四议两公开”,保证村务公开、公平、公正。二是提高依规治理效能,结合区级中心工作和镇(街道)制定村级发展全面考核体系,完善《“一网三联”考核事项必选清单》,促进村民遵规提质。三是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加强镇级党建综合阵地和镇(街道)党委党校建设,打造党员群众交流学习阵地。推动跨村联建,组建联合工会,通过举办文体活动、文艺演出等深化德治引领作用。
(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6.686公里,路面状况改善27.705公里。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监管,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开工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全域公园城市、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后续长效管护;按照“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确保农村住房安全。
6、实施政策衔接工程,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1)扎实落实到人到户帮扶政策。过渡期内,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以区委、区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和《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继续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和残疾人等各项扶贫政策。组织各行业部门对过渡期现行行业帮扶政策进行梳理,形成《周村区现行帮扶政策清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政策到户帮扶工作手册》,发动全区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双月主题走访,及时掌握挂包户的情况变化,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继续开展“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工作,2021-2022年底,全区孝善养老兜底及邻里互助补助资金共发放132.8万元,带动400余名脱贫老人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推进落实雨露计划补助工作,发放资金49.2万元,惠及困难家庭学生320余人次。实施特惠保及重点人群防贫救助,对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困难群众进行补助,有效降低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2)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一是建立网格化管理和动态排查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及《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的通知》,建立监测网格,及时更新防返贫监测工作人员信息,制定流程图,定期开展监测,对家庭突发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建立监管台账随时关注。二是建立部门筛查预警机制。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乡村振兴、民政、残联、卫健、医保等11个部门每月进行数据对接,每月25日将当月新增预警信息反馈镇办核实,对发现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三是建立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精准帮扶机制。通过实施孝善养老、特惠保险等有力措施,做到未贫先防。对新识别的动态监测户,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不新致贫。
(3)积极拓宽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渠道。一是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带动。2021-2022年,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近1600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30个(其中3个产业项目和27个基础设施项目),助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善居住环境,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二是强化产业扶贫项目监管力度,确保扶贫项目管理规范、运营正常、收益稳定。2021-2022年度,全区扶贫及衔接资金资产累计实现收益400余万元,通过差异化分红200余万元,带动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持续增收。三是加强就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根据需求组织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设置,为脱贫人口提供乡村振兴、村容保洁、助残帮扶、环境保护、护林绿化等多种公益岗位,乡村公益岗共计发放1200余人次,带动增收96.97万元。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田质量。2021年周村区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2年3月31日竣工完成,2022年5月通过市区竣工验收。《周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完成区级报审,现已报市级审核备案。
2、金鱼产业延链强链工程:(1)全区现有观赏鱼生产养殖企业5家,分别是周村区齐晟观赏鱼养殖场、山东凤凰山生态渔业、山东聚德锦禾生态农业、淄博宁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东晓禾渔业。养殖单位从外地引入优质鱼苗,对观赏鱼及时进行苗种优化,自行培育具有长远竞争力的观赏鱼品种,既保障了在美学和文化欣赏上的特点,又满足了市场需求。目前,周村区观赏鱼约有精品锦鲤、金鱼3万尾,幼鱼5万尾,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繁殖的最佳季节,成鱼每次可产卵10万粒左右,自繁量可达300万粒。鱼苗质量检测多采取自行监测筛查优胜劣汰的方法,对鱼卵进行质量筛查。金鱼则在刚孵出的仔鱼中挑选能够自行垂直游泳的,锦鲤孵出后3个月进行3-4次的挑选,锦鲤在饲养过程中淘汰率较高,亲鱼产10万粒卵,获仔鱼6-7万尾,夏花3万尾,经过几次挑选后剩余约1.6万尾,但到秋季越冬时一般只剩3600尾左右。观赏鱼销售渠道,精品鱼多为顾客上门挑选,品相一般的鱼则到周村大集鸟鱼市场零售售卖。(2)病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采用绿色健康养殖技术,适时调节水质,科学增加溶氧,持续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做好养殖生产全过程管理,预防疫病产生。观赏鱼生产企业建有相应的隔离鱼池,每当鱼苗引进时进行隔离适应养殖,同时自行监测是否携带疾病,减少混养传染病的发生。
3、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管理。按照“五个一”服务模式(一场一方案,一户一台账,一用一协议,一污一告知,一季一指导)开展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工作。发放《山东省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的通知》等资料205份。全区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33家、专业户172家,畜禽散养户500多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5%。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1、全区区域面积小,耕地存量少,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可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空间较小。
2、农业产业特色不突出,发展质量不高,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整体发展能力不足。
3、现有种养殖业户,特别是小散户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农兽药的使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够,存在用药安全管理使用隐患。
4、衔接资金拨付进度较慢。按照省、市相关要求,衔接资金列入财政支出直达系统,并对支付进度明确了目标,但受财政支出压力影响,资金拨付进度较慢,对规划的实施进度造成一定影响。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1、突出优质高效,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奇异莓、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扩规模、创品牌、扬特色,不断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打造彭东西瓜、东阳夕猕猴桃、宁家金鱼、前辛藜麦、圈头赤松茸、小杨花馍、韩家窝民宿旅游等40个特色产业村,打造周村自己的特色品牌,带动现代高效农业提质扩面,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
2、强化项目带动,推动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突出农旅融合、冷链物流、数字农业等建设重点,建立“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策划建设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米特加植物基肉制品、悠乐滋12万吨益生菌酸奶粉等一批现代农业重大项目,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强镇,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3、加强改造提升,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周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编制工作。编制2024年周村区1.0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做好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招投标和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拉网式排查整改工作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加大专项工作督导检查力度,依法依规指导处理有关问题。
4、坚持创新思维,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发展,着力推进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京东绿色智慧物流港、彭东数字农业研学基地等引领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建设,以米特加植物基肉制品、悠乐滋健康食品等为平台,新谋划培育一批数字加工、智慧车间等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场景,集中建成投产一批龙头项目,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5、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定期对种养殖主体开展技术指导和普法宣传;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主体覆盖面,尽可能做到各个农产品品类、各个生产主体散户应检尽检,进一步掌握全区各个生产主体情况,防范农产品发生农兽药残留超标现象发生。
6、强化监督管理,促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严格限定畜禽养殖规模,统筹畜禽养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加强与环保部门定期会商,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加大重点区域整治力度。根据周村区经济发展特点、畜禽养殖发展现状、种养业结合程度、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基础等情况,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上级财政资金优先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配套设施建设。
7、树牢底线思维,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继续落实教育、住房、医疗、饮水安全和残疾人等各项帮扶政策,统筹推进衔接政策落地落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织牢防返贫监测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8、强化项目管理,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做好产业衔接,增强“主体优势”。持续抓好衔接资金项目谋划及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居民及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健全项目运行和管护机制,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营稳定、按期收益、及时分红,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强化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全面落实省市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要求。
9、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结合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全面规范”年行动,以村党组织规范指标为支撑,坚持分类规范、全程管控,前后衔接、一体发力,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持续开展农村合同清理规范行动,解决当前集体经济合同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等问题,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强化村党组织书记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在规范制度、引入项目、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做文章。持续建立巩固党建共富联合体,促进村庄、村企间抱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产业互促。推动“一网三联”镇域统筹,结合镇(街道)中心工作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落地,汇聚合力助力富村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