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执行落实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6004220086B/2021-None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12-21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农业农村局 |
周村区农业农村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执行落实情况
1、扎实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双倍补齐小麦减少面积和新增任务数。周村区夏粮播种总面积为68913亩,较去年同比增长720.3亩,单产410.34公斤/亩,较去年同比增长12.45公斤/亩,总产达到28278吨。通过撂荒地排查、复耕复种、统一耕种等多项措施,完成秋粮补齐面积3021亩,8.36万亩秋粮已全部收割,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粮食面积播种任务。二是全面完成2020年度0.9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市级验收。2021年0.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10月27日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80%。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结合天气、农作物生长期等实际,及时制定印发小麦、玉米、蔬菜等科学种植管理的指导意见,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因苗因墒分类管理,确保不误农时。落实省级防控资金18万元,对全区8000余亩小麦、6500亩玉米实施了统防统治。
2、加快推进畜牧业稳定发展。一是做好畜禽养殖生产工作。目前,全区共有牛存栏1993头,规模化养殖率25%;生猪存栏2.81万头,规模化养殖率55%;鸡、鸭等家禽存栏127.12万只,规模化养殖率48.85%。二是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产地检疫生猪2.0812万头、检疫禽类496.532万只,检疫牛155头,检疫羊35只,产地检疫出证2358份;共屠宰生猪4287头、牛433头;监督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5054头,牛3头,羊8只;监督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420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三是积极推进畜禽面源污染治理。认真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督察交办件的整改落实,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宣传推广新技术,规范各类治污设施、大力推广生物除臭技术,免费为养殖场发放生物除臭剂200余桶,确保了全区畜禽养殖绿色生态发展。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1%。
3、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指导各村分类确定产业振兴工作方案,确保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截至10月,全区已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4家,占比53.6%,培育了王洞黑麦、东阳夕猕猴桃、演礼食用菌、皇住草莓等特色产业村。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114个,占比82.6%,50万元以上村达到40个,占比28.9%。
4、全面启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全区7大类近20个示范项目全部开工,京东冷链物流、阿里数字产业中心、彭东数字大棚、万创智慧物流港4个项目,列入2021年全市40个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或重点应用场景,王村镇平楼村党支部书记丁志强以“联村党建领办智慧农业”为主题在人民网分享相关经验。积极发展数字田园、数字果园,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其中,京东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计划于今年11月底交付使用。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项目1、2、4号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3号仓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力争年底开仓运营。彭东智慧农业研学基地18000㎡无土栽培数字智慧大棚已建设完成,并投产使用,打造了标杆示范项目。
5、积极开展“1136工程”创建。以彭东数字农业示范园、尚庄休闲农业产业园等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南郊镇特色农业产业园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积极推动周村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完成无土栽培数字智慧大棚,奇异莓、草莓、阳光玫瑰葡萄大棚建设,并开展特色种植。组织南郊镇按照产业强镇创建方案,开展园区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实施“百企建百园”项目3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
6、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一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提升山旺蔬菜、平楼瓜果、东阳夕猕猴桃等优质品牌,着力构建具有周村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全区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4个;拥有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5个、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7个。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配合省市完成农产品质量抽检9次166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9.4%;区级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18个,检测合格率100%。三是开展农药经营监管工作。制定《周村区2021年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方案》,开展农药经营督导检查30次,共督导检查农药经营单位208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68人次。
7、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专项行动,统筹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清洁行动等专项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督导整改,重点做好村容村貌提升。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三清一改”,今年累计清理农村“三大堆”12753处,清运垃圾37997吨,整修厕所33个,整理村庄立面310514平方米,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10514处,清理村内水塘88口,清理村内沟渠21.1公里,清理淤泥15676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366吨,拆除或修缮残垣断壁374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改观。全面加快农村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加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年内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在建4个。
8、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行动。编制了《周村区凤凰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方案》,在王村镇、南郊镇12个村集中规划建设10个农业产业项目和4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3549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88万元,工商资本133907.6万元,已完成九鼎莲花山乡村旅游提升、尚庄休闲农业体验园、皇住精品瓜果采摘园、南郊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南郊镇花青素玉米试验示范、“六山一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周村凤凰山田园综合体、彭东农业智慧大棚产学研基地、智慧村居建设等9个项目,其他5个项目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工。
9、扎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一是完善农作物秸秆禁烧监管体系。成立5个巡查督导组,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要时间节点,集中人力、物力昼夜开展督导巡查。二是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利用村广播、宣传车、悬挂条幅、张贴墙报、召开村民会议等,重点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知识等宣传,不断强化广大农户法律意识、禁烧意识和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意识,营造起浓厚的工作氛围。三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控。今年我区投资建设秸秆禁烧实时监控平台,为禁烧工作开辟了新路径。局机关以及各中心人员实时监测火情,精准锁定火点,第一时间微信反馈调度,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扑灭,实现全域全覆盖监测监管,全力管控露天焚烧行为。
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下发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和《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继续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和残疾人等各项扶贫政策。二是建立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周农委发〔2021〕1号),按每50户左右一名监测员要求,全区建立监测网格837个。三是强化资金项目管理。2021年全区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416.8万元,其中区级资金900万元,计划实施各类项目2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计划年底前完工率达到80%。组织专人对2016年以来实施的33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面遍查,确保扶贫项目管理规范、运营正常、收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