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311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
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33113号
建议人: 孙云峰
主办单位: 周村区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19-05-0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一、中华“农耕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构筑了上下5000年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据考证,早在7000多年以前,华夏先人们就开始了种植稻谷等农作物的实践,造就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在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贤,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男耕女织,形成了精耕细作、富国足民的农耕思想。审时相物的物候历法、伏魔降龙的水利工程、巧夺天工的传统农具、择精取华的育种技术,堪称农业的“四大发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根基。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经典古农书,记载了先辈们在农业实践中的真知灼见,流传至今,仍在造福人类。明朝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当时全世界约300项主要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就占了170多项,而其中许多是农业方面的发明。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具有整体观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强调可持续发展,依靠自然规律来运行。中国农业文明是东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华农耕文明是我们祖先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二、当前“三农”局面现状 历史的长河将我们带到21世纪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质污染、土壤板结、农产品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三、传承农耕文化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弘扬农耕文化,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