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6MB28662540/2024-551731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2-26 | 发布机构: |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一)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完成1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福王木艺坊文化驿站,打造“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处,提升城市书房2处、文化驿站3处,文化阵地功能进一步健全。开展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王村镇综合文化站、丝绸路街道综合文化站被定级为“特级站”,大街街道综合文化站、永安街街道综合文化站被定级为“一级站”,青年路街道综合文化站、北郊镇综合文化站、南郊镇综合文化站、城北路街道综合文化站被定级为“二级站”。截至10月7日,全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蒲松龄书馆)均延时开放至晚间7点,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平台。
(二)举办“开埠12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下乡演出210余场,开展文艺五进活动30场。举办周村区春节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演职员超过3000人次,观众10万人次,相关新闻点击量超几百万次。举办周村区“古城流韵”文化艺术节活动27场、“品游淄博·云享文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22场、“城市艺术show”、“魅力周村”音乐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等演出20余场。与章丘区联合举办“济淄一体·章周先行”庆祝周村开埠120周年书画作品联展,有力推动“济淄一体”文旅融合发展。创作歌曲《古商城放歌》《你我都把好人当》。美术作品《乡村大舞台》入选山东省“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第四届成果展;摄影作品《黄河城市紧相依》入选第二届“礼乐山东·云层画卷”摄影作品展;视频作品《遇见——旱码头》入选第二届“礼乐山东·云层画卷”影像作品展。举办多门类成人免费艺术培训28个班次,培训540余人次;暑假期间举办10个艺术类别的未成年人免费艺术培训班,培训220人次。开办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5场。
(三)大力提升全民阅读事业发展成效。区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330725册,持证读者24755人,全年订阅报纸21种,期刊56种,今年以来外借图书9万册次,共接待读者11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知识资源五进活动8次。组织第十五届淄博市读书朗诵大赛、“传承国学 童蒙养正”国学亲子诵读、乐知·青年读书会等线下活动60场。推出“每日新书主题书单推送”“文津好书”“有诗”“美育课堂”等线上推文300余篇。组织开展《无障碍服务·益递传声》残疾人服务专题活动、《文化惠民·名师讲坛》微视频课程、《齐阅·城市领读者》视频展播等线上主题活动200余场。周村区图书馆被评为2024年度淄博市全民阅读优秀案例单位。
(四)有序推进旅游品质活力提升。一是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推动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和王村醋博物馆等景区提升基础设施,完成平等街公厕、传统民居公厕、陶琉坊公厕等13个旅游公厕提升。完成周村古商城东门停车场等3个停车场提升。二是实施旅游企业提质升级工程。知味斋大饭店成功获评淄博市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烧饼大酒店成功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海悦瑞景酒店成功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推出主题线路,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同章丘、文昌湖主要景区进行联动,推出特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6条,其中“寻梦千年市井 又见烟火古城”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联合文昌湖举办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擦亮叫响“鲁商故里·生态文昌”文旅品牌。积极组织周村古商城景区参与2024年“古商城杯”导游员(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获得优秀组织奖,古商城景区参赛导游员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四是组织完成全区旅游资源系统性普查。共普查各级各类资源730处,共评定优良级资源159项,普通级资源563项,无等级资源8项。
(五)创新开展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旅游+”工作。一是开展“旅游+活动”,围绕“庆祝周村开埠120周年”举办“齐乐龙龙”古城民俗过大年、“古城欢乐颂”等主题活动;古商城景区在梯子崖广场举行夜间水幕电影和灯光秀演艺,促进夜间文旅消费。二是发展“旅游+农业”、“旅游+研学”,促进农文旅有机融合。指导李家疃村和山头村分别申报省级、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韩家窝景区开放露营地,打造乡村休闲新业态;开展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主题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王村醋博物馆、福王红木博物馆等景区挖掘各自特色,在研学课程设计和产品开发上精准发力,北郊镇深入开展“一河五村”河畔研学,打造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全区研学市场初具规模。三是推动“旅游+文创”,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推出特色旅游商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2024淄博市旅游商品大赛,共征集100余件商品参赛,其中,小虾米软陶“龙行龖龘”系列、织锦画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鲁商故里”瓷器文房四宝六件套、淄味红淄博烤梨2个项目获二等奖,1个项目(冰糖醋梨)获三等奖。福王“一团盒器”茶具套装荣获2024“好客山东·山东有礼”旅游商品大赛优秀奖。大染坊诺宝丝邦国货潮品真丝菌草床品系列、国辣淄味红淄博烤梨荣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六)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是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印发《周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周村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完成野外普查文物点210处。二是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山东王村醋博物馆、淄博福王红木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加入山东博物馆协会;信芳园酱醋博物馆、山东轻工业职业学院博物馆、淄博周村丝绸文化博物馆、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博物馆通过验收并完成省厅备案。三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采访非遗传承人15人次。积极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尚书府馍馍酱制作技艺、裕厚堂花灯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共公布43人为周村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和发展。四是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引导。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点,举办“周村历史文化图片展”、“非遗购物节”等活动;继续开展”感知文物·触摸历史”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荐周村丝绸染织技艺、周家老染坊手工印染技艺、古法草木染技艺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组织周村丝绸染织技艺参加央视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拍摄;组织周村丝绸染织技艺、於陵帛、天下第一村香酥烧饼等非遗产品参加“与辉同行”“好客山东 山东好礼”栏目。五是抓好文物安全和修缮。落实文物长制,创新使用“智慧文物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将全区99处文物保护单位、69名巡护员纳入系统管理,将系统内不可移动文物落图,确保文物安全;上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方案13个,已获得审批10个;助力5A创建工作,为周村古商城编制和上报古建筑修缮方案10个,其中8个获得批复;完成东陈关帝庙修缮工程和部分古商城院落修缮;六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积极配合全区项目建设。深化“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项目建设“保姆式”全流程服务,从方案上报、协议签定、审批流程等各环节对接督促,确保项目最快、最优完成文物手续,共上报勘探项目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