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3506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135063
建议人: 王岚
主办单位: 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1-08-1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周村区围绕“四区两带”发展布局和“商贸文旅兴区”发展战略,以创建周村古商城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周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全域融合、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济南都市圈和齐鲁科创大走廊,举全区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打响了“鲁商故里·丝绸之乡”的旅游品牌。目前,我们虽然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率要素发展上还不平衡,在购物和娱乐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但我们正积极寻求对策,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旅资源状况
    目前,周村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处(4A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3A千禧农谷乐园、山东王村醋博物馆、李家疃;2A蒲松龄书馆、韩家窝景区),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山东玉兔食品有限公司),淄博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国家非遗周村烧饼文化园、王村醋博物馆);省旅游强乡镇1个(南郊镇)、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1个(王村商贸文旅古镇);省旅游特色村4个(王村李家疃、南郊韩家窝、南郊山头、北郊韩套村);省级景区化村庄3个(韩家窝、皇住、李家疃);研学旅行基地5家(省级研学基地:周村古商城;市级研学基地:千禧农谷、海联动漫、周村烧饼博物馆、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四星级酒店3家(周村宾馆、知味斋大饭店、齐悦国际大饭店)二星级酒店1家(周村烧饼大酒店),注册旅行社4家(荣达、金周、宝中、嘉和),旅行社分社3家,旅行社备案网点56家。不可移动文物2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34处,国有纪念馆1家,非国有博物馆4家。11项省级以上非遗:国家级3项(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周村芯子、周村丝绸织染技艺)、省级8项(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知味斋肴鸡制作技艺、知味斋清香肉制作技艺、周村商贸习俗、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锦灰堆、福王红木、信芳园传统酿造技艺)。
    (二)文旅产品发展情况
    周村区以推进全域旅游为脉络,从旅游吸引物、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购物、融合产业六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品,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是核心景区带动,开发品牌突出、数量充足的高质量全域旅游吸引物。周村区拥有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一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周村古商城、福王红木博物馆两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核心景区为中心,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并规划开发高质量研学旅游、工业旅游,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并提升旅游业态,打造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旅游主题功能区、休闲游憩区、特色文化街区,配备有城市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观、展览馆等丰富的主客共享旅游设施,城市旅游业态丰富、布局合理、设施完善。
    二是强化餐饮业、住宿业特色品牌塑造,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餐饮及住宿品牌。周村区特色餐饮街区众多,具备核心商圈餐饮功能区、本地特色餐饮区,并在周村古商城、正阳路、新建路、步行街等游客主要集散区域设置了大量快餐及特色小吃店,方便易寻,能够为旅客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异的特色餐饮。其中知味斋获得中国饭店业最佳文化奖、获评国际餐饮名店,周村宾馆获评中国餐饮名店、五叶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区域内具备三家四星级酒店,6家地方特色精品酒店、三家以上品牌成熟度高的连锁酒店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民宿,充分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
    三是重视地方特色演艺活动打造,形成类型多样的品牌节事活动。周村区常规性举办旗袍文化节、魅力周村音乐节、民间艺术展演等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活动,各类展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传承百年上部文化、展示文化强区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此外,周村区重视培育节事活动品牌,因地制宜连续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类型多样的节事节庆活动,展现周村芯子、威风锣鼓、舞狮舞龙等精彩的民间传统艺术节目,充分宣传周村区的文化、文物、非遗旅游资源,提振旅游市场。
    四是实施跨界融合与产业联动,构建多元融合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周村区坚持全域旅游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快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优势产业,实施跨界融合,实现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周村烧饼博物馆、丝绸文化体验店、桃花源筑·文旅小镇等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跨产业融合发展。
    (三)旅游产业运行状况
    2016年以来,周村区旅游业发展势头向好,据统计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完成旅游消费总额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5%;2017全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5%,完成旅游消费总额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1%;2018全年接待游客4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由于2018年起旅游消费总额不列入旅游发展的指标,故不做统计。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2020年受疫情影响,接待游客约320万人次,较2019年下降28.8%。自2010年到2019年,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20由于疫情的影响除外)。其中,2019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5.79亿元,增速最快出现在2017年,同比增长高达13.78%。从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分析,旅游总收入增长值在GDP中的占比逐年增加(2020年疫情影响除外),其中2019年旅游收入值占GDP比重高达26.89%。 
    二、文旅产业开发存在问题
    一是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够。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一些精品旅游项目受自身经营状况以及投融资体制机制制约,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和运作平台,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度低,发展动力不强。
    二是文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区现有景区景点分布较分散,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产品普遍存在体验感不强、滞留时间短、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主打“拳头”产品不多,存在产品单一、品质不高,核心吸引力弱的现象。景区业态单调,缺乏地域特色的民宿、娱乐演艺项目,二次消费不足。
    三是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不足。虽然近几年建设了游客中心等一些基础服务设施,但是对比先进文化旅游景区打造高质量服务产业链条看,还存在配套设施不足、不全的问题,跟不上发展全域旅游的步伐。
四是运营管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有待健全。部分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从业人员匮乏。
    三、下一步打算
   (一)突出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
    1.完善《周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化周村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立足全区工业、农业、文化、古村落等禀赋资源,充分运用“旅游+”思维,以周村古商城景区为龙头,规划一批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等项目,推动全域旅游要素的深度整合,打造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交通、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演艺、文创产品创新,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将周村打造成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儒商文化风情旅游目的地。
    2.以“文旅”融合发展为重点,挖掘、提升特色文旅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逐步将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等纳入旅游线路,推动非遗项目、非遗产品、文化演艺进景区,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态。
    3.以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周村古商城核心景区提升、儒商示范园、王村镇传统古村落连片保护开发、凤凰山田园综合体、周村烧饼文化产业创意园、海联动漫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旅”“农旅”“工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生态田园城区”。
    4.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培育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特色村,重点抓好山头村、韩家窝村等精品民宿项目,山旺村、皇住村、山头村等特色采摘园项目,演礼村农家乐项目等。
    5.打造高品质研学旅行IP,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以周村古商城为核心,以机电工程学院为实践基地的研学旅行中心,挖掘、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特色研学旅行线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校内外教育有机融合。
(二)挖掘消费潜力,打造夜间文化旅游经济
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周村古商城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周村区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做大叫响“旱码头·夜周村”文化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夜游集聚区、特色餐饮区、休闲体验区、时尚购物区“四区”驱动的周村夜间文旅经济。一是以区级文化阵地为重点,依托影院、剧院、文化馆、KTV、健身场所等文体旅游休闲区域,重点推进文化体验、文艺演出、运动健身等消费体验。二是以知味斋大饭店和周村宾馆为引领,增强游客对周村商埠菜美食品尝和文化体验,拉动周边特色美食街、美食城,培育不同档次夜间餐饮消费集聚区,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餐饮消费需求。三是通过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优化商圈经营业态,增加夜间消费品类,打造夜间旅游时尚购物区。同时,通过周村古商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丝市街的客流量优势和步行街的配套设施优势,联合打造“丝市街--步行街”旅游购物一条街。
    (三)加强平台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大对旅游重大项目和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对上争取旅游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对接与合作,加大对小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旅游扶贫带动示范效应显著的项目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学习南方江浙地区发展旅游的先进经验,整合周村旅游资源和资产,推动融资平台建设,实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运作,服务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运营和专业管理,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周村旅游发展。
    (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力
    完善旅游购物店、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计划在周村古商城周边选址打造旅游购物商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计划2021年进行旅游厕所提升工程,完成30座旅游厕所的改造提升,加强景区、乡村旅游连片区公厕、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厕所管理维护,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周村古商城内部标识完善工作;完善王村醋博物馆和李家疃等景区的导览图、标识牌等导引系统,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周村古商城实施的北大街项目将新增停车位300个,东门城市智慧停车场项目新增停车位200个,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智慧化水平。升级智能导游助力周村全域旅游讲解服务,提供“一部手机游周村”的导游服务体验;利用周村各大社交平台,实现周村旅游信息快速达。

周村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商埠文化成为山东独有、国内罕见的展示明清商贸风情的优秀典范。然而目前我区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展上还不平衡,突出表现在购物、娱乐等方面明显处于短板状况,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还需延伸拓展,夜间经济的消费市场还需继续开发。建议: 一是大力引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端人才。城市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特别是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经济、既懂开发又懂市场、既懂产业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缺乏策划、经营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军人物,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就不能得到科学的开发,就难以充分发掘潜在效益,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 二是改变文化旅游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采取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按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模式,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鼓励相关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可以引导周村烧饼公司做大工业旅游业、引导古商城景区开发影视业、引导周村宾馆讲好饮食故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三是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济南、潍坊半日生活圈的吸引力,唤起外地游客对周村文化的认同,引导以历史遗存和典故为主的旅游活动向深层次转化,逐步使赏景观光转变为品味文化,用文化内涵、周村故事、特色美食把游客留下来,让旱码头变成“金”码头,把金周村变成新周村。 四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舒适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比如通过在古商城等重点景区外设立免费停车场,开通专线旅游公交车,妥善解决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问题;建设大型、规范的文化旅游商品购物场所,集中展示旅游伴手礼,供游客选购;继续加大力度与周边地市、各区县做好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做好抱团发展